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906-548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10-3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020104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关于加快推进红河州县域医共体建设步伐的建议》的第13020104号提案,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有力抓手,是新时期深化医改的新突破口。我州按照国家和省推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相关要求,着力构建管理、服务、责任、利益、党建五位一体的共同体。截至6月底,13县市建了17个医共体,其中:开远、石屏各建2个医同体,建水建3个医共体,其余县市各建1个医共体,县市人民医院均为医共体总院,部分为中医医院、州级专科医院、部队医院;县域医共体框架已全部搭建完毕,正朝着实现“党建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责任共体、利益共同体”“五个共同体”目标深耕细作。
一、建强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方面
(一)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深入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12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面完成第一阶段提质达标;个旧、蒙自、开远、泸西、建水、石屏6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通过第二阶段提质达标;县级公立医院建成胸痛中心15家,达标率100%;卒中中心17家,达标率100%;创伤中心17家,达标率100%;13所县级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全部通过省级评审和复核;9家县级中医医院全部通过服务能力提升达标验收。
(二)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等达标,推进州、县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严格对照《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大力推动全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上水平、提能力。截至目前,全州15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国家推荐标准13个、达国家基本标准57个、达云南省甲级标准59个,整体服务能力达标率83.23%。建成心脑血管救治站113个,慢性病管理中心152个;示范中医馆41个,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中医馆,9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任务与资源配置、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管理、综合管理各版块正朝着国家评价指标“A”目标迈进。基层创达达标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对口帮扶和挂包联系机制,明确了“到2025年,90%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6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帮扶目标。州级帮扶医院(州一院、州二院、州三院、州妇幼院、州中医医院)深入13个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点对点指导6次,县市级医院利用“组团式帮扶”、“省管县用”等专家资源深入58家基层医疗机构现场指导142次,参与指导812人次,有力补充了基层服务空白,实现了州县优质资源下沉。
(三)提质增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既面向全人群,又聚焦重点对象,以农村常住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2个大类中的8类人群为重点签约对象。截至6月30日,全州组建了2720个家庭医生团队,由6594名家庭医生参与签约居民2094161人,履约1918539人,履约率91.61%。为优化提升服务效率,我们在“家签”系统移动客户端搭建了居民与家庭医生交流平台,签约居民可通过手机App接受远程咨询、服务预约和提醒、查看本人体检信息等服务。并按照不同类别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管理。健康人群定期开展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健康筛查,推进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病人群提供有计划的疾病管理服务,对失能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上门或巡诊服务;通过差异化服务,实现签约居民全面、系统、连续的健康管理,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逐步提升。
二、强化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方面
(一)引进基层紧缺专业人才。认真落实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2022年,共接收办理106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毕业生聘用手续,纳入定向乡镇卫生院编制和岗位管理;深入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力度,积极谋划推进“红河奔腾”医疗卫生人才专项招引项目实施,力争用3年时间招聘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45人,州级财政配套给予“红河奔腾”医疗卫生专项引进人才最高60万元生活补助,用人单位按“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00万元安家费、5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红河州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每人给予10万元生活补助(到红河、元阳、绿春、屏边、金平、河口7县工作的每人给予20万元生活补助);急需紧缺专业本科生,工作地点为红河、元阳、绿春、屏边、金平、河口6县的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每人给予10万元生活补助。2022年专项招引项目实施后,引进32名(其中:县乡医疗卫生机构22人)麻醉、口腔、医学影像、中西医结合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2023年发布专项招引公告,设置岗位78个、计划招引112人(其中:乡镇卫生院9人),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招聘政策向基层倾斜,北部县市医疗卫生机构自主招聘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向紧缺急需的医、技专业倾斜,可将学历放宽为本科,南部六县可将学历放宽为大专,均采取直接面试的招聘方式进行。采取校园招聘方式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时,比例由原来的40%提高到80%。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特岗全科医生计划,有序开展50名特岗全科医生就业安置工作,切实解决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和执业医师紧缺的实际问题,实现了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全科(助理)医师。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2023年订单定向预计安置172人;实施乡村医生“乡管村用”,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聘用人员管理。按照沪滇扶贫协部署,每年组织选派16名骨干医师到上海市参加为期6个月的进修,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卫的服务能力。
(三)加快搭建远程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以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各县市加快搭建远程医疗卫生信息平台,让基层患者“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三甲医院诊疗服务。截至目前,蒙自、个旧、开远、元阳、金平、河口6县市的总医院与辖区内共58家基层医疗机构(分院)实现影像中心和心电中心互联互通;石屏县人民医院与9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心电中心互联互通;州二人民医院实现与建水县5个基层医疗机构影像中心互联互通。全州开通(搭建)远程会诊平台的基层医疗机构96个,远程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搭建覆盖率63.16%。
三、加快推进检验结果互认方面
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加快推进医共体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逐步推动建设“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及电子病历中心”五大中心。通过对医共体成员单位检验、心电、影像等设备的全面联网共享,集成到患者电子病历,达到会诊需要,发挥医共体的协作能力,最终实现县域内医共体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结果互认。截至目前,个旧市已实现“五大中心”互联互通;州二院与建水县医共体间实现影像互联互通;开远、金平、河口、元阳县实现影像和心电两大中心互联互通。关于州级统筹建医共体信息化的建议,2020年以来,受疫情及留抵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影响,财政增收难度大,同时“三保”、疫情防控、债务还本付息等各项支出增多,财政面临巨大压力,信息化建设资金难以一步到位,目前只能从点到面、从下到上逐步拓展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层次。
四、实现药事统一管理方面
药事统一管理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八统一”之一,各县市制定的医共体实施方案已将药事统一管理纳入其中,均明确了“紧密型医共体内实行统一集中设备、药品采购,落实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统一集中配送;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药品实行统一目录,采购配送从现行模式逐步实现统一集中采购模式。”目前,个旧市成立了药事管理小组,制定了《个旧市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基本药物部分)2021版》,按照药品目录开展采购,逐步统一药品配送和采购,实现医共体内药品统购统销及管理。其余县市目前暂未实现统一管理。2023年开始,医共体建设相关政策又有变化和调整,按照国家和省“分层分类推进”要求,我们将重点打造个旧、开远、屏边、河口医共体示范县,力争在人员、药品统一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五、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和信息化建设力度方面
今年4月,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了《云南省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指南》,该指南明确了医同体信息化建设思路、建设原则、架构设计、工作内容、建设模式、参考模式、评价模型,为我们加快推进全州医同体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思路。为加快推进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我委抽调相关专业力量组成调研组,深入州、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系统全面开展调研,了解“家底”在此基础上,多次召开卫生信息化专项工作研讨会,讨论“互联网+医疗健康”、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2月26日至28日组织13县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和部分乡镇卫生院长到全省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得较好的临沧市实地考察学习。目前,各地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处于谈判、协商阶段。个旧市在积极构建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HIS系统)、基层电子病历系统、“远程心电、影像、会诊、脑电图、院前急救”实现牵头医院(总院)与15家基层医疗机构(分院)基本医疗信息互联互通;蒙自市信息化建设工程基本竣工;金平县即将启动。
鉴于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涉及对现有各系统的重构和医疗机构间的利益调整,以及庞大的资金投入,我们正在编制全州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力争“一盘棋”纳入国家和省建设项目。
我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推动力度距离国家和省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在强化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实现药事统一管理、加大政策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力度等方面的工作还需持续加力。
感谢你们对我州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3年8月28日
(联系人:陈明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