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22704-941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09-26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州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54号建议的答复
李琰代表:
你在红河州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培育打造哈尼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议》第0154号建议,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红河州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非遗保护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领导,健全法规,加大投入,强化保护设施,改善保护条件,逐步建立了各级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全州保护工作成绩斐然。结合我局工作职责,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基本情况
目前,红河州辖区内共有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8个,分别是: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彝族(阿细)传统文化保护区、弥勒市巡检司镇高甸村彝族(阿哲)传统文化保护区、石屏县哨冲镇彝族(花腰)传统文化保护区、河口县瑶山乡水槽寨瑶族(蓝靛)传统文化保护区、河口县桥头村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屏边县白河镇坡头村传统文化保护区、红河县大羊街乡车普村哈尼族(奕车)传统文化保护区、开远市碑格乡彝族(朴拉人)传统文化保护区。
州级保护区、文化之乡23个,分别是:蒙自新安所镇新安所老城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蒙自芷村镇石马脚村委会石马脚村传统文化保护区(壮族侬人支系)、个旧贾沙乡陡岩村传统文化保护区、弥勒西三镇蚂蚁哨村委会可邑村彝族(阿细)传统文化保护区、弥勒朋普镇小寨村回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泸西永宁乡城子传统文化保护区、石屏宝秀镇小冲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石屏龙武镇麻栗树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金平金河镇平安寨传统文化保护区、金平营盘乡芭蕉河村委会上寨村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金平金河镇马鹿塘村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金平金河镇水碓冲瑶族民间银饰工艺之乡、金平老勐镇破竹水烟筒工艺之乡、勐拉镇傣族民间传统歌舞之乡、者米乡地棚村拉祜族民间传统竹篾之乡、元阳新街镇箐口村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阳县俄扎乡哈播村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阳县胜村乡麻栗寨木雀舞之乡、元阳县哈尼梯田文化之乡、元阳县牛角寨乡新安所村委会全寨村蓝靛工艺之乡、元阳县胜村乡多依树村委会小寨村彝族篾编之乡、绿春县大兴镇大寨哈尼族文化保护区、绿春县戈奎乡下子雄哈尼文化保护区。
县市级保护区、文化之乡36处,分别是:开远马者哨皮坡彝族文化保护区、开远大庄乡回族文化保护区、弥勒西一镇油乍地村委会滥泥箐村彝族阿细传统文化保护区、弥勒西三镇戈西村委会小龙潭村“甘思咪哚”彝族阿细传统文化保护区、弥勒五山乡乌衣村委会围锁村彝族大黑彝传统文化保护区、弥勒东山镇舍木村委会松棵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弥勒卫泸乡小塘村委会小塘子村彝族撒尼传统文化保护区、弥勒东山镇铺龙村委会铺龙村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弥勒虹溪镇汉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弥勒竹园镇那庵村委会板凳寨村汉族文化保护区、石屏龙武镇坡头甸(下寨)彝族(花腰)传统文化保护区、石屏龙武镇峨爽村彝族(花腰)传统文化保护区、石屏牛街镇那刀新寨村彝族仆拉传统文化保护区、石屏牛街镇宗元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石屏牛街镇扯直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阳攀枝花乡猛品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阳新街镇小水井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阳小新街乡大鱼塘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阳新街镇全福庄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阳新街镇多依树村委会普高老寨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元阳新街镇主鲁村委会主鲁村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阳新街镇土锅寨村委会大鱼塘村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阳新街镇爱春村委会牛倮普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阳攀枝花乡一碗水村委会垭口村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阳俄扎乡哈播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阳新街镇爱春村委会阿者科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元阳新街镇全福庄中寨哈尼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建水西庄镇团山村传统文化保护区、建水官厅镇仓台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金平县金水河镇莽人传统文化保护区、屏边县湾塘乡毛家芦差冲绿苗传统文化保护区、屏边县和平镇路乐上坝青苗传统文化保护区、屏边县玉屏镇阿季伍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屏边县玉屏镇邑嘎底瑶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屏边县新华乡菲租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屏边县湾塘阿卡彝族文化保护区。
以上67处,有18处位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和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区内。
二、开展工作情况
(一)非遗保护政策制度不断完善。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共红河州委办、红河州人民政府办< 关于进一步加强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相继印发,全州各县市结合县市实际起草、制定了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点、传承实践基地管理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及管理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红河非遗保护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为红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稳步提升保驾护航。
(二)文化遗产保护总体向好。敦厚浓郁的民族文化是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利用哈尼族矻扎扎节、仰阿娜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孔子文化节、哈尼长街宴等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活动,组织开展各类文艺及体育竞技、展示活动,使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生态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截至2023年7月,红河州涉及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7项,其中,8个国家级项目、27个省级项目、32个州级项目、90个县级项目。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74人,其中,国家级5人(命名6人,去世1人),省级29人。近年来,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了保护区内及周边传承人开展民俗活动,同时以节庆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为载体,组织传承人开展各项传承活动,从而促进传承人技艺交流、提升,有效传承传统文化,对凝聚民族团结精神、宣传民族文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注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单体保护向周边环境整治、文化生态环境保护转变,从点上列级申报保护向点、线、面三个方面列级申报保护转变,从文化和自然遗产概念向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转变,从被动守望向积极争取项目经费拉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转变,形成了点、线、面全方位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自然遗产的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获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至2020年,阿者科村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四)安全宣传管理紧抓不懈。保护区各村寨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当地村民群众持续开展安全教育,村民也通过村规民约和当地老百姓特有习俗、制度等保护方式,积极开展文化遗产资源安全宣传教育,形成了保护文化遗产资源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下一步工作
针对你提出的“培育打造哈尼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议,我们将结合部门职责做好以下工作,为逐级申报哈尼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建立良好的传承与保护体制机制和良好的传承与保护体系。重点是:加大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文化传承与保护管理队伍水平;积极争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重点保护民族节庆活动,在重点村寨建立非遗传承点,扶持民俗活动的开展。二是保护传统文化生态安全,扶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激励年轻人传承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全面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遗产资源安全的目标。三是积极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争取得到上级部门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主动与民宗委、哈尼梯田管理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大范围的保护,为建设保护区做出积极贡献。
感谢你对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8月31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纯,305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