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22619-939
  • 发布机构: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10-27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对州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27号建议的答复

李媛等代表:

  你们在红河州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对绿春腊姑、桐株哈尼梯田文化遗产区生态保护修复予以立项的建议》第327号建议,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腊姑梯田、桐株梯田片区为红河哈尼梯田“四域十片区二十万亩”保护范围的两个片区,拥有梯田面积11527亩(其中,桐株村委会3800亩,倮德村委会2427亩,腊姑村委会5300亩),是“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重要组成部分。

  哈尼梯田保护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森林保护、生态系统修复、水利配套设施、传统村落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全要素保护,涉及面广,工作繁杂,资金需求大。正如你们在建议中提到的,由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腊姑、桐株梯田区域部分农田和灌溉沟渠受到破坏和损毁;梯田周边村庄“两污”设施建设滞后、水源林面积缩小;县级财政困难等种种原因,给腊姑、桐株哈尼梯田遗产区生态保护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你们提出的“建议州人民政府将绿春县腊姑、桐株哈尼梯田文化遗产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纳入州级“盘子”给予列项支持”,切合当前实际,对解决当下哈尼梯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已采纳并就你们提出的建议认真研究讨论、制定办理方案、深入实地调研、扎实推动办理。

  一、积极争取管护资金,提升保护管理质效

  哈尼梯田管理局协同林业等有关部门,积极向州委州政府汇报哈尼梯田保护发展工作相关事项,争取给予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并纳入州级财政预算。2023年州级预算哈尼梯田保护利用专项资金1亿元,实施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利用重点项目,项目围绕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生态保护及绿色产业示范、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进行谋划和布局。

  (一)结合绿春实际,完善保护规划。一是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推动哈尼梯田保护,由林草部门牵头,各部门协调对接,科学划定了国家级哈尼梯田湿地公园保护区范围,保护区面积199.92平方公里;二是认真开展《绿春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规划(2023—2035)》修编工作。按照“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生态保护为原则,科学划定哈尼梯田保护区范围。规划紧紧围绕水源林涵养、梯田修复、村庄治理、民居风貌改造、水渠修缮等内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下一步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谋划项目,做好项目前期。根据绿春哈尼梯田保护利用需要,认真谋划项目,积极争取,一是2023年在绿春梯田片区投入60万元,实施桐株大沟修缮、损毁梯田修复、水源林维护、村庄卫生排污环境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正在编制2023年度1500万元红河哈尼梯田生态保护及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是已完成2024年1000万元哈尼梯田保护与利用专项经费项目申报工作。四是积极宣传和开展梯田“单轨运输”惠民补贴政策,梯田“单轨运输”项目计划安装3.5公里,已安装4条共2.5公里,完成率71.4%,今年7月13日试运行,“梯田轻轨”走进寻常百姓家,有效解决了哈尼梯田种植中运输困难的痛点。

  (三)增强护田意识,强化文化传承。一是评选梯田“能人”。为进一步增强保护区老百姓的爱田护田意识,开展了首届“农耕能手”“梯田歌手”“梯田美少年”“梯田好人家”评选活动,腊姑和桐株两片区共评选8名“梯田文化能人”。二是充分挖掘民俗文化。挖掘“昂玛突”“开秧节”“矻扎扎”“新米节”“十月年”和“长街古宴”等民族节日,鼓励民间按照传统习俗开展民俗活动,着力推出原始宗教、民族歌舞、长街古宴、民族节庆等民俗文化,全力打造梯田文化品牌。

  二、坚持统筹协调,全力推进哈尼梯田保护发展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争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坚持把贯彻落实《十条措施》作为项目抓手,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同时,督促县级多渠道筹措保护资金,加强哈尼梯田保护。按照“347”工作思路,系统推进梯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严格落实《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3”部法规。聚焦遗产要素保护修复、生产效率提升、非遗保护传承、保护区人民群众增收“4”个重点。实施旱化梯田修复、灌溉沟渠修缮等“7”类项目。坚决贯彻落实州政府于7月10日第31次常务会议研究制定实施十条措施解决存在问题。

  (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从2024年开始,在现有的国家政策性补助的基础上,每年安排资金1120万元,对元阳遗产区哈尼梯田按200元/年•亩给予生态补助。

  (二)修缮梯田灌溉系统。加快推进元阳县牛倮水库项目建设,力争2026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积极争取马龙河水库项目立项建设,为遗产区梯田灌溉用水提供充足水源。2023年,安排资金1400万元,在遗产区修缮损毁沟渠34条35千米,此后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安排相应资金开展修缮工作。

  (三)建设完善田间道路。在保护生态环境、梯田原貌的基础上,遵循就地取材、传统工艺原则,修建或适当拓宽原有田间道路,为农业生产、群众出行、市场交易等提供便利。2023年,安排资金360万元,在遗产区修建田间道路4条6千米。此后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安排相应资金开展修缮工作。

  (四)恢复“赶沟人”队伍。根据实际需求,在元阳遗产区聘用熟悉情况的180名当地村民组建“赶沟人”队伍,制定管理办法,实行片区负责制。每年安排资金173万元,对赶沟人每人每月补助800元。

  (五)建立耕种保障机制。探索建立稻田耕种保障机制,在遗产区扶持成立合作社或企业,把无劳动力耕种或有意愿流转的梯田统一流转到合作社或企业种植经营,将相应政策性补贴奖补合作社或企业,让梯田有人兜底耕种,保障面积不减。

  (六)着力提升生产效率。2023年,安排资金196万元,在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哈尼梯田保护区探索开展梯田农机应用试点工作,计划实施单轨运输8公里、机械耕种计划补贴250台,并开展“沟路一体”田间生产道路试点建设;此后,根据试点情况逐年推广应用。

  (七)扶持发展梯田产业。开展红河哈尼梯田红米地方种质资源收集整理,推进红米新品种的选育、示范和推广,持续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在哈尼梯田保护区以内、在遗产区景观区以外推广“稻+鳝”产业发展模式,对纳入年度计划的每亩按300元给予扶持补贴。

  (八)实施非遗保护工程。制定出台哈尼梯田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奖补办法,开展“最美护田人”学习宣传活动,传承哈尼古歌、乐作舞等传统民族歌舞。积极探索非遗转化利用途径,鼓励、引导当地居民开展歌、舞、农耕技艺、工匠等文化传承、展演活动。

  (九)建立乡(镇)哈尼梯田管理机构。2023年,在涉及梯田保护区的乡镇建立哈尼梯田管理机构,确保遗产区哈尼梯田保护工作在乡村一线有人抓、有人管。

  (十)强化督查考评。从2023年开始,将哈尼梯田保护工作纳入州、县年度综合目标管理,建立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评估体系,推动落实《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把保持梯田面积不减、保护水源涵养林、防范自然灾害等作为重要考评内容。

  感谢你们对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3年8月16日

  (联系人:崔尹)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