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22619-667
- 发布机构: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10-27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对州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29号建议的答复
郭武六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保障撒玛坝哈尼梯田遗产区水源供给的建议》,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针对建议内容进行认真研究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聚焦哈尼梯田保护利用重点,协同遗产地政府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全面管护哈尼梯田
以保护遗产要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农耕文化“4+1”模式进行系统谋划、融合联动、整体推进。针对哈尼梯田宝华片区(撒玛坝梯田)以保护水源林、保障灌溉梯田用水为重点,持续推进哈尼梯田保护利用工作。
(一)聚焦水源林保护。出台“龙树”保护管理办法,对村寨龙树林进行有效保护。聚焦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和湿地保护恢复,实施森林抚育和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完善林业扶持政策及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执行森林采伐分类管理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林木采伐公开审批、采伐审批公示制,强化对重点林区的监管力度,杜绝一切乱采滥伐林木行为,森林涵养梯田水源功能得到保持。
(二)聚焦“旱化”梯田恢复。科学划分城镇控制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杜绝乱占梯田的情形。针对个别群众在哈尼梯田中改种包谷等旱地作物的问题,通过广播电视、微信、抖音、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梯田保护的同时,采取集中恢复、农户自行恢复等多种方式,将改成旱地的梯田重新恢复为水田1350余亩。
(三)聚焦水利设施建设。近年来,开工建设投资3.79亿元的“一河五库”连通工程,马戛、跑马庄、洛席等水库建设加快推进,俄垤水库除险扩建开工在即。修缮干达红特水沟、戈午水沟、龙灯水沟、期垤宗康水沟等20千米梯田灌溉沟渠,为有效灌溉梯田筑牢支撑,提高哈尼梯田水源保障能力。聘请专人管护戈午水沟,进一步提高戈午水沟的灌溉能力。州、县梯田管理部门积极争取项目、筹措资金,逐年修缮灌溉沟渠。2020年投资160余万元,修缮红河县宝华片区龙灯水沟。2023年计划投入资金250万元,建设红河县宝华片区龙灯水沟(二期)。
(四)聚焦日常监测管理。加大对梯田、森林、村庄、沟渠等要素的监测巡查力度,建设了州级监测管理中心和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县级监测管理中心,在梯田十大保护片区建成10个监测管理站。着力提升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 录入相关数据指标,初步建立哈尼梯田数据库。出台哈尼梯田监测管理办法,举办培训班,提高监测队伍素质,健全完善哈尼梯田监测管理日常巡查台账。2021年,投资80余万元,建设了红河县甲寅片区监测站(红河州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守住保护红线。一是建立耕种保障机制。探索梯田耕种社会化服务,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制定哈尼梯田耕种保障办法。在保护区扶持成立合作社,组建职业农民队伍,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惠和倾斜,将无劳力耕种、“水改旱”梯田流转到合作社种植经营,保障梯田面积不减。二是修缮灌溉沟渠。全面调查沟渠现状,摸清沟渠底数,制定实施计划,按年度分步实施。2023年,元阳县修缮沟渠80千米,红河、绿春、金平县共修缮沟渠约30千米。三是修复“旱化”梯田。认真开展“水改旱”梯田情况调查工作,摸清现状和底数,结合群众意愿,分类施策,逐步恢复梯田。四是恢复“赶沟人”队伍。逐步恢复“赶沟人”“木刻分水”等民间水资源分配管理模式,保障沟渠畅通、水源充足。五是加快“一河五库”连通工程和俄垤水库扩建、跑马庄水库、洛席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有效解决梯田灌溉用水问题。整合涉农资金、用好彩票公益金兴修引水沟渠等水利设施,以“一事一议”办法动员群众兴修农田水利,提升梯田灌溉沟渠等级。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入实施红河县59个自然村哈尼梯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和俄垤水库保护区水污染治理工程,推动哈尼梯田周边村庄“两污”治理全面提质增效。
(二)优化生产方式。针对种田累、运输难、收益低的等梯田保护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三项措施为农民减负。一是探索单轨运输方式。除元阳遗产区外,在不破坏梯田、不占用梯田的前提下,通过以奖代补鼓励群众、合作社先行试点单轨运输方式,解决人背马驮的运输难题。2023年,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县共试点建设25千米。二是探索机械耕种方式。除元阳遗产区外,在不破坏梯田的前提下,通过以奖代补鼓励群众、合作社先行试点小型农机耕作方式。三是修建田间生产道路。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县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年度修建计划,按照项目审批程序进行申报,在不破坏梯田风貌的前提下,遵循就地取材原则,修建或适当拓宽原有田间道路,有效连接梯田、村庄、市场,为农业生产、群众出行等提供便利。
(三)守护农耕文明。针对传统村落和民居逐渐消失和异化,农耕技艺、非遗传承面临失传等问题,计划实施两项工程做好传承保护工作。一是实施传统民居保护工程。严格保护传统村落,保持村庄传统风貌,保护村庄原有的形态格局和古朴元素;严格实施村民自治,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保护意识。二是实施非遗保护工程。制定出台哈尼梯田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奖补办法,扶持农村文艺队50支,积极探索非遗转化利用途径,鼓励、引导当地居民开展歌、舞、农耕技艺、手工技艺等文化传承、展演活动。
(四)项目助推保护。一是积极争取《红河哈尼梯田生态保护及绿色发展示范项目》,计划今年8月底完成可研评审批复。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主要在哈尼梯田保护区实施梯田恢复、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项目。其中,在红河县甲寅、宝华片区投资1500万元,主要实施水系修缮连通、“水改旱”梯田恢复、田间道路修建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展示等项目。通过项目的落地实施,推动哈尼梯田高质量发展。二是积极争取《红河哈尼梯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项目》,项目预算资金16.2亿元。其中上报年内实施的《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重点项目》3个,预计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
感谢你对哈尼梯田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支持,请多提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履职尽责,协同当地党委政府全力推动哈尼梯田高质量发展。
2023年8月16日
(联系人: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