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22558-06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民政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11-07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民政局对州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92号建议的答复

黎正和代表:

  你在红河州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的第292号建议,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2022年末,全州户籍人口470.28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70.79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5.05%。其中,城镇老年人274071人,农村老年人口433868人,农村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61.28%,数据显示我州已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并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困难与挑战,我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直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而努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着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和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努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坚持把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党委、政府将老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听取汇报,及时研究部署,明确发展目标,抓好责任落实,建立了相关的老龄工作考核机制,州委州政府两办出台《红河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重点任务清单》,联合15家部门转发国家和省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关于转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通知》,列出全州十四五健康老龄化工作的重点任务项目清单,明确今后一段时间老龄工作主要任务。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着力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创造老有所为的就业环境,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动性养老,扩大为老服务产品供给,提升居家社区养老品质,进一步强化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老年大学建设,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培养一批品牌化的养老机构,推动实施养老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到2025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各地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60%,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1.5名社会工作者,每千名老年人配备1.5名社会工作者。”制定出台《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红办发〔2022〕54号)、《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的通知》(红政发〔2022〕41号)、《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红河州“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红政发〔2023〕3号)等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医养结合、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等内容的11项政策文件,着力破除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了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规范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机制,拓展养老模式,创新经营方式,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撑。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我州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累计投入资金7.57亿元,建设、改造了一批养老服务设施。其中,2020年以来投入资金30837万元。截至2023年7月,全州共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1734所,其中:城市公办养老机构27所,敬老院78所,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27所,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2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561个,共设置养老床位2.16万张;建有老年活动场所(含老年活动室)1029个及16个老年幸福食堂,实现了县级失能照护机构13县市全覆盖,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初步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全州共有17所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引进民间资本投资兴办27所民办养老机构,共设置床位5343张,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占全州运营养老机构床位数的51.48%,成为养老服务和相关产品的供给主体。

  三、积极探索新模式,促进老有所养市场化、社会化。坚持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培育、发展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和企业,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培育了凤凰谷养老养生项目和朋阳养老等一批以社会力量兴办、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养老服务设施,为全州养老产业建设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子。目前全州正常运营养老机构达68家,通过发放一次性建设补贴、养老机构综合运营补贴等一系列支持引导措施,全州公建民营发展模式成效明显,2022年实现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经营性收入6015.84万元。截至2022年底,全州有医养结合机构20家,其中,养办医机构5个,医办养机构15个,拥有床位6931张,其中,医疗床位2471张,养老床位4460张,有工作人员2838人,有医疗卫生人2352人,有养老服务人员486人。全州65周岁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35.12万人,健康管理率达69.9%;有100周岁以上老年人228人。全州设老年病医院2个,14个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有11个设立老年病科,占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数的78.6%,100%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通就诊绿色通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7518个,其中护理床位5430个,占31%。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个;全州已创建云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88家,其中公立医疗机构160家,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的80%的任务;省级命名红河州开远市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市、开远朋阳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水县陈官中心卫生院命名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开远市人民医院、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命名省级医养结合优质服务单位。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老人提供医疗服务22047人次,有力保障了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让老年人既能得到日常生活照料,又能得到基本医疗护理保障,能够体验安享晚年真实感受,实现医养融合发展。

  四、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进社区进家庭。一是发挥卫生健康系统服务网络优势,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的老年人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定期巡诊、保健咨询、慢性病管理和中医药保健等服务。二是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医养结合工作的重要抓手,将老年人作为重点签约人群,进一步规范服务项目、完善服务流程、细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标准,使居家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高品质、连续性且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实现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100%签约合作。

  五、推进“银发经济”,主动融入健康生活目地产业布局。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重点发展与旅游融合的养老健康服务业。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7大要素,打造特色小镇推进养老旅游发展,以温泉康疗、乡村休闲、中医药(民族医药)、生物保健、民族文化等优势养老旅游资源为抓手,推出养老旅游套餐服务和特色品牌旅游线路、医疗旅游养老等特色服务产品,搭建异地养老协作平台,与异地养老服务实体或养老联盟组织建立“候鸟式”置换性服务合作机制,推动建设康养中心等重大项目。以创建“长寿之乡”为抓手,在金平县成功创建“长寿之乡”的基础上,争取绿春县创建“长寿之乡”,使“长寿之乡”创建由点到面,借创建“长寿之乡”打造“旅居养老”、“银发经济”、“候鸟式养老”等产业,促进不发达地区养老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旅游与体育、康养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产业。利用全州13县市均成功创建为“中国天然氧吧”,云南省命名授牌的27个特色小镇中红河州占据8席,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的优势,将生态环境的“优”转换为旅游发展的“势”,把绿色生态旅游和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医疗康养旅游基地、中医药食疗养生旅游区、健康保健养生旅游区、养老养生体验园区、医疗健康城和康养小镇等医疗养生旅游重点项目,打造以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为目的,以休闲度假为辅助的养体、养心、养神等医疗养生旅游新业态产品。计划在我州北部县市重点培育3—5个中型养老机构、南部县重点培育1—2个中型养老机构,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带动当地养老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温泉康疗、乡村休闲、中医药(民族医药)、生物保健、民族文化的养老基地。

  感谢你对我州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民政局

  2023年8月15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