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512-779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10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5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的建议》的第25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培养本土能人”建议的办理情况
红河州始终聚焦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培育农村本土人才,不断提升本土人才技能。一是争取项目支持。认真组织县市开展好高素质农民培训需求调研和学员跟踪指导,积极争取中央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州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申报。今年以来,按照有目标、有任务、有标准、可量化的要求,制定印发了《红河州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红河州争取项目资金883万元,其中:中央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803万元,培育任务1980人,居全省第2位;州本级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50万元,培育任务400人;州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30万元,培训任务350人。二是实施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以农业农村领域的青年农场主、农村致富带头人、村组干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重点,深入开展由清华大学和中国慈善联合会组织的“乡村振兴领头雁”专题培训班,目前已累计培训“乡村振兴领头雁”738名。三是建好农民田间学校。红河州建成农民田间学校60所,其中农民田间学校53所、农业创业孵化基地7所,开远红河卧龙米业、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获全国百名优秀农民田间学校荣誉,强化了农民生产实践,推进了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紧密结合。
二、关于“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议的办理情况
红河州积极探索新型农民的培养方式,提升整体素质、综合素质,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一是抓实职业农民培训。以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为导向,围绕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人才队伍培养目标,全面抓好职业农民培育,2016至2021年,红河州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1.1万人,红河州高素质农民总数达2万人。二是深入开展涉农技能扶贫培训。针对贫困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视野不宽、应用新技术能力不强,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问题,坚持实用实效原则,采取输血式、注入式等培训方法,依托州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以州内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加强村组干部和贫困户现场培训,2016至2021年,争取州级农业生产发展资金440万元,红河州完成产业技能扶贫培训4814人。三是统筹农村流通人才培训。在供销系统深入实施人才强社战略,加大农村流通人才培训。截至今年6月,红河州累计开展农村流通实用人才培训31期1799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期1131人次,年内还将完成信息宣传员、食用菌产业发展、供销基层治理、财会统计业务能力提升等4个班次的培训。
三、关于“实施乡村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建议的办理情况
红河州始终注重加强乡村科技人才培养,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服务,努力建设高素质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一是培育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围绕红河州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产业发展方向,引进了一批突破农业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批创新意识强、学术和技术业绩突出、具有骨干核心作用的农业农村领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十三五”期间,红河州共培育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5人,涉及甘蔗种植、甘蔗新品种培育、蚕桑良种繁育和热带经济作物等专业领域。二是发展新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大力培育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新型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推动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人才对脱贫县、脱贫村和脱贫群众开展结对帮扶,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协办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创业式帮扶,2021年认定了金平县梯田红米产业科技特派团,2022年屏边县荔枝产业科技特派团、河口县优势水果科技特派团、泸西县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团获省级认定。三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贯彻落实“三区”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各项政策,鼓励和支持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员面向产业企业、乡村、农民开展科技服务和结对帮扶,今年红河州获批云南省科技特派员125人、科技部“三区”人才103人。目前,红河州共有云南省科技特派员355人。
四、关于“重视乡土人才培育示范工作”建议的办理情况
红河州始终高度重视乡土人才培育培训,着力发挥乡土人才在技术传承、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构建“一主多元”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了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为主体,其它农业推广机构、农业企业、农民田间学校为补充的“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并按照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三类,把农村“两委”班子成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社会服务组织带头人、乡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纳入人才培养数据库。二是抓实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育。2019年来,州级为县市选送科技人才及企业负责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家庭农场负责人、种养大户、复转军人等致富带头人共90余人,组织农村乡土人才到云南省农业大学等高校,参加了优质地方鸡养殖技术、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肉牛肉羊养殖技术、高原特色农业种植与加工、禽畜规模养殖管理与技术、药用植物种植产业与人工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了乡土人才实践创新能力。三是扎实开展传统技艺人才培育示范。实施传统技艺名师培训计划,红河学院、红河技师学院、云锡高级技工学校、庆来技工学校等院校开设有色金属冶炼、锡工艺加工、建水紫陶制作等专业课程,积极培育乡村优秀传统技艺人才。实施村庄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培育工程,全每个行政村(社区)均至少选聘了1名专管员。加强传统建筑工匠培育,州级出台了《红河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传统建筑工匠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年内将完成第首次传统建筑工匠培训。加大非遗传承人培育,去年红河州有33名传承人进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怀秀、李怀福非遗传习所32名演员登上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开幕式舞台。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农村科技等乡土人才培养,力争到2025年,新增培育高素质农民7500人以,建设农民工返乡(农村)创业园1至3个,新培育乡村优秀传统技艺人才650名以上,确保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选聘1名村庄规划建设专管员,红河州科技特派员总量达到500人次,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为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红河样板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感谢你们对红河州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