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508-079
  • 发布机构: 红河州科学技术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09-16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科技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87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第十三届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 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第87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你们在提案中提出,我州科技创新资源具备了一定基础,农业科技和工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生物医药等新型产业创新推动发展作用明显,但也存在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创新人才不多不强等问题,我们非常认同。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谋划,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加,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逐步增大,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红河州财政科技经费支出达8.87亿元,财政科技经费支出占比0.25%。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现翻番,从2015年的7.87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22.3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15年的0.7%提高到2020年的0.92%,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5%提高到5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0.59件提高到0.91件。“十三五”期间,通过构建领军人才、高端科技人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等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与引进体系,创新创业人才规模不断扩大。获省科技厅批准入选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3人,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4人,培育创新团队2个。“三区”人才获批177人,省级科技特派员422人。

  二、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红河州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州级企业技术中心34家。红河州有高新技术企业5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83家,建有国家级星创天地5个、省级众创空间1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星创天地12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3个、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市1个、云南省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3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2021年云南锡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滇南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研究院获省科技厅批准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云南省发酵蔬菜重点实验室获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为红河州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红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远甘蔗生长与环境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省科技厅批准建设,推动了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和提质升级。

  三、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及落实

  为加快创新型红河建设,红河州编制印发《红河州“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了“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大力实施引领性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工程、“1+4+1”重大创新平台工程等三大工程。编制印发《红河州“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生物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将生物医药作为红河州“5+6”现代产业体系的百亿元产业进行规划打造。编制印发《红河州“十四五”现代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立足红河州产业现有基础和资源、环境等禀赋条件,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立足优势领域,打造核心品牌,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科技创新内容。

  你们在提案中提出着力打造创新产业主体、着力打造创新发展平台、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着力完善科技投入机制的建议,红河州科学技术局在具体工作中进行了研究落实,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加强培育创新主体,不断推动创新产业主体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制定与落实。2022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红河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聚焦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州级每年安排资金,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将极大提高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二是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培育科技创新主体。采取“送政策进企业”、微信公众号发布等形式,持续开展政策普及、宣传、解读、咨询工作,向企业宣传“10条措施”、研发后补助、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并带动企业主动了解政策、利用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工作已纳入省对州、州对县综合考核,为贯彻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业集群,今年以来,州科技局分别率领4个工作组分赴各县市调研指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共组织企业摸底填报企业基本情况155份,专家团队“一对一”服务企业104家,形成“一企一策”手册104份,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树立目标,坚定信心,为县市培育服务工作打好基础。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加快培育创新创业主体,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充分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和社会力量创新投入积极性,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工作,力争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17家。

  三是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新型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杠杆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加强建设创新,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和质量。

  二、强化创新主体作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以弥勒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明确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主题和“1+3”产业体系,规划面积131.05平方公里,现已完成红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农高区官方宣传片制作,导入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科教资源,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引培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争取创建第三批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21年实现产值134.13亿元,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以上科创服务平台7个,园区内高校、科研院所6家。

  二是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大抓产业的精神,红河州印发了《红河州推行链长制落实“六个大抓”实施方案》,成立了12条产业链,州科技局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链(100亿级)牵头推进部门,迅速搭建工作专班,编制了产业链实施方案、产业链图谱、招商图谱,按照招大引强、外引内培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深入云南云河药业有限公司、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百草有限公司、云南华之源医疗科技公司、云南大围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5家链主企业对接服务。先后到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州、文山州考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多次到广东省、山东省、贵州省、一心堂药业集团、国药集团云南医疗器械公司、云南天江一方药业有限公司、生物谷等企业对接。目前,新签约项目2个,新开工项目3个,投产竣工项目3个,在谈企业3家(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昆明华润圣火药业有限公司)。下一步,红河州将在弥勒市建设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力争2022年生物医药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5000万元以上新签约重点项目3个,新开工重点项目2个,新增企业7户,新增规模以上限额以上企业7户。

  三是进一步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的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2022年,已组织州农科院、红河酷爱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申报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组织红河学院“云南省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牛牛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奶牛遗传改良与物种创新重点实验室”申报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组织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申报新型研发机构。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创新举措,引导和鼓励条件成熟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积极申报科技创新平台。

  三、积极搭建“产学研”科技合作平台,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

  一是发挥地方院校优势,助推产业创新发展。红河州坚持把产业创新发展作为着力点,立足红河州情实际,支持红河高校、科研院所、技工院校依托原有学科基础建设高水平的新兴产业相关学科。进一步发挥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采取入校即入企、入企即入校的方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二是做实做细人才服务工作。围绕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州委《红河州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指南》实施人才服务工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发展服务,在出入境、居留落户、税务、金融、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医疗社保、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三是继续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落实《红河州“红河奔腾”人才计划》,做好高层次创新团队、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的申报工作。2022年推荐“科技领军人才”1人、“创新团队”3个、“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6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4人;2022年认定云南省科技特派员125人,获批科技部“三区”人才103人。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举办红河州“科技入红”对接活动,加速引进省内外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人才和团队落地红河,做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重,吸引和支持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到红河创新创业,实现互利共赢。

  四、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产业创新发展

  2021年,红河州财政科技支出1.59亿元,比2020年增长19.38%,其中,州本级支出9121万元,比2020年增长40.91%。2020年度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22.36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21.13%,增幅高于全省11.79%的平均水平,投入强度为0.92%,比上一年度增长0.09个百分点。2022年4月,完成2021年度研发经费统计上报工作,全州共上报研发经费约29.5亿元,比上一年度确认数增长31.9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及三甲医院申报27.6亿元、科研机构申报1.2亿元、高校申报0.7亿元。研发投入工作已纳入省对州、州对县综合考核,我们制定了《红河州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办法》,加强政策引导和财政科技投入,鼓励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聚。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切实抓好省、州政策措施及相关配套办法落实落地,积极拓宽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引导和搭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科技合作平台,强化对科技人员服务,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到我州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为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感谢你们对我州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科技局

  2022年8月17日

  (联系人:李春文)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