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500-829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14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87号提案的答复
童锋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红河州农产品进出口行业贸易发展的建议》的第187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中建议办理情况
你们提案建议的第(三)点,“鼓励、扶持一批有想法、干劲足的本地新农人成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缓解疫情形势下就业难、增收难等问题,实现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对“抓有机,创品牌,育龙头”高度重视,州委州政府以“红办通〔2021〕7号”印发《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中明确巩固现有424户农业龙头企业,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到2023年,新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3户以上、省级50户以上、州级90户以上。同时还明确一是对获得云南省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的企业,州级财政第一名至第三名分别奖励60万元,第四名至第十名分别奖励50万元;获得云南省绿色食品牌“10强企业”的,州级财政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获得云南省绿色食品牌“20佳创新企业”的,州级财政一次性奖励50万元。二是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奖补机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州级财政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州级农业龙头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州级财政一次性奖励50万元。同一企业获得名牌名品创建、龙头企业培育多项奖补政策的,州级财政按最高标准只给予一次奖补。鼓励各县市结合实际制定奖补政策,加大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财政支持力度。三是给予配套扶持。积极参与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打造特色品牌、地理标志品牌的企业、合作社等主体,以及绿色有机示范建设基地,在相关项目安排、贷款担保、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今年年初州级财政预算的3150万元奖励资金已经全部兑现到企业。
正因为有这些措施的支撑,截至2022年6月末,红河州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0户,其中,国家级3户,省级100户,州级196户,县级301户,龙头企业数量较2021年末净增60户,增长10%。2021年,红河州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吸纳就业,季节性用工,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农户53.76万户,带动农户增收40.2亿元,户均增收7477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不健全氛围不浓。横向上,部门联动机制还不完善,各职能单位、各行业部门通力协作的氛围不够浓厚。纵向上,“从上至下、从下至上,以下为主、上下协力”的机制还未形成,致使一些基层地方、部分基层干部主动性不足。同时,农业龙头企业作用发挥不够,等、靠、要思想还不同程度存在,内生动力不够强,建设美丽乡村积极性不高。
(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部分仍处于初加工和粗加工阶段,集约化生产、精深化加工等方面发展不足,导致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农旅结合不紧密,形式单一,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融合不够,第三产业带动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三)企业融资难,缺乏大项目带动。融资方面,新的融资政策出台后,融资政策出现新的变化,限制性政策越来越严,融资门槛越来越高,一些项目不能按原计划融资方式开展融资,制约了项目投资进度;农业建设周期相适应的中长期贷款供给不足,借贷困难;融资成本高,由于农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及小农户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物,通过担保机构担保借贷增大融资成本。
(四)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近年来,红河州绿色食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在以核心技术、关键设备为代表的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整体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的局面仍未改变。产业技术水平偏低,大量企业依然以引进技术为主,劳动力专业素质低,企业研发创新动力不足,产品附加值偏低,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缺乏。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抓示范引领,提升龙头企业发展水平。持续深入推进州委州政府《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打造现代农业“排头兵”。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培植、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市场拓展三大主题,把龙头企业打造成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引领力、率先在红河州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着力打造“绿色食品牌”。紧紧围绕省、州打造“绿色食品”工作部署及要求,认真履行州打造“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强工作统筹,凝聚各县市和州级各部门工作力量。统筹做好6个重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专家组成立方案。指导县市高标准规划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带,构建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相适应的标准体系、监测体系、监管体系、认证体系、市场体系和品牌体系,着力培育绿色生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农旅融合企业。大力引进国际国内一流企业、顶尖创业团队、行业高端人才,运作高新技术、新兴业态、新型商业模式,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创新发展。
(三)抓实产业融合发展。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抓住产业兴旺这一目标,加快拓展农业功能,持续促进农业功能由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转变。强化一产对二产、三产的支撑力度,聚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二产、三产对一产的反哺力度,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拉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感谢你们对红河州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及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