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459-65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商务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13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商务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6号提案的答复

住河口县州政协委员活动组:

  你们在红河州政协十三届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进红河州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的建议》已与陈外平、金旭委员提出的《关于促进红河州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发展的建议》合并为第206号提案转交州商务局办理,经与州市场监管局、州税务局、金水河海关、河口海关、金平县人民政府、河口县人民政府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强化边民主体正面引导和政策宣讲

  2021年8月25日,红河州召开打造沿边开放示范区专题新闻发布会,州发展和改革委、州商务局、州投资促进局、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管委会、蒙自经开区管委会、红河综保区管委会共6家单位,宣布红河州将“加快推进河口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推动边民互市转型升级。”2021年12月28日,红河州首家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企业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以下简称红河片区)试投产,标志着红河州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启动。我州各级各部门加强联动,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和社会宣传资源,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在我州发展。

  商务部门围绕边民互市贸易创新改革工作,深入开展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政策宣传,提高贸易边民互助组、合作社及贸易企业知识储备、业务能力,鼓励边民积极响应边民互市贸易改革创新模式,学习进口商品线上申报和线上交易等系统,提高通关率,积极引进落地加工生产企业,鼓励一批边民到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企业本地就业,切实实现通过边民互市贸易助边民增收;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宣传,对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开展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引导其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歇业备案,延长市场主体生命周期;税务部门利用微信公众号、云税通、红税主播送政策等平台,《云南省边民互市贸易税收管理服务指引》,鼓励边民用好现有政策,同时加大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和业务指导。开展好政策宣传,提高边民、企业对现有政策的知晓度,听取各方的税务需求与困难,并一一进行解答或及时向上级反馈寻求支持帮助;金水河海关、河口海关加大互市改革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边民参与跨境结算。定期或不定期召集边民和收购企业开展互市贸易业务培训和改革政策宣讲会,听取并反馈相关意见建议,打消边民顾虑,让参与各方明了互市贸易改革各环节节点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确保通关“零延时”。

  二、持续推进边民互市贸易改革

  自2020年9月商务部批准河口县开展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以来,我州紧紧围绕国家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和兴边富民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边境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推动边民互市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升级发展,持续推进边民互市贸易“红河模式”改革走深走实。金平县在金水河口岸开展边民互市贸易创新改革试点基础上,全力实施边境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新模式,持续推进互市商品落地加工改革,进一步促进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

  (一)政策层面

  2022年6月8日州政府出台了《红河州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对开展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的企业,落地加工产品销售额扣除增值部分后,每100万元人民币支持3万元人民币,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鼓励政策。

  2022年6月26日由省政府出台的《中国(红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制定了“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依托河口、金平‘互联网+边民互市’模式,加快推进‘跨境电商+边民互市’转型升级,建设边民互市一、二级市场线上平台,创新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与国内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

  河口县制定了《河口县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金平县制定了《金水河口岸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改革实施方案》和《金水河口岸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鼓励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

  (二)推进情况

  河口边民互市改革现已完善边民互市一级市场交易平台,实现边民互市边民集中申报模式,边民通过手机端以“人脸识别”的方式完成海关电子化申报。截至目前,注册个体工商户1734户,办理税务UK199个。边民在富滇银行累计签约数5644户,办理边民互市一级市场线上结算277583笔,累计金额21.6亿元。二级市场已搭建交易平台、结算平台并在逐步完善中。2021年10月30日启动二级市场线上交易结算,办理边民互市二级市场结算6616笔,累计金额0.53395亿元。河口县以边民注册个体工商户,办理税务登记取得增值税专票,为落地加工企业提供后续发展保障,突出边民主体地位,规范了互市贸易行为。成立了河口口岸运营有限公司为流通/加工企业、边民提供专业的互市市场交易、电子结算、流通、溯源、加工、咨询、园区管理、双向供应链等服务。

  金平县引导边民成立边民互助组,已组建边民互助组登记备案51组1744人,办理个体工商户834户,其中:有持有可跨境结算银行卡个体户580户,已办理税务登记UK交易的268户。围绕“创新互市贸易主体组织形式、创新互市贸易交易模式和监管方式、创新一级市场通关模式、创新发展二级市场及落地加工新产业、创新优化税收政策服务、创新优化金融服务、创新优化互市贸易营商环境”七个方面组合推进,运用“互联网+”、“跨境结算+落地加工”模式,通过“边互通APP”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将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融合,实施“线上销售、银行结算,线下交货、物流配送”新模式,包含边民互市进口货物资金跨境清算、货物在国内二级市场线上销管、境内收购企业线上纳税等,不断完善边民互市一二级市场平台功能,确实增强系统功能稳定性和实用性。

  (三)探索方面

  在我州的大力推动下,2022年6月10日富滇银行在我州金水河口岸完成了全国首例边民互市一、二级市场全流程电子化联动跨境结算和交易的上线试运行。此次边民互市一、二级市场全流程电子化联动跨境结算和交易的上线试运行,不仅包含边民互市进口货物资金跨境清算,更重要的是帮助边民将相关货物在国内二级市场完成线上销售,同时帮助境内收购企业成功完成该交易线上纳税,取得电子税票。整个交易场景通过连通双边交易系统和二级市场电商平台等,实现互市贸易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匹配统一,构造了境内外相互衔接、线上线下彼此支持的边民互市全链条跨境贸易体系,既促进边境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与境外采购、市场销售、落地加工相结合,也形成了全流程、全链条监管模式。

  三、用好自贸试验区平台,搭好招商“连心桥”助力项目落地

  我州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招商引资工作,主要以自贸区招商引资政策为主,采取区县联动方式招商。根据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结构,实行以商品招商,实行精准招商,结合已获昆明海关批复进口东盟十国50种互市商品优势,选择适合互市进口农产品、水果、水产品、进行落地加工。目前,河口富甲咖啡落地加工于2021年12月28日已落地试生产,2022年1—6月加工咖啡豆700余吨,产值达800多万元。有意向性投资互市落地加工企业正在加快对接中,预计年内农产品、水产品商品实现落地加工。为推进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事宜,自贸区红河片区制定了招商引资政策,根据互市贸易进口商品结构,结合已获昆明海关批复进口东盟十国50种互市商品优势,选择适合互市进口农产品、水果、水产品、进行落地加工,以商品招商,精准招商。实现了边民互市落地加工“零”的突破,也为后续逐步探索完善互市落地加工相关政策,相关管理规范提供了市场运行主体,同时以实际的企业加工逐步向边民宣传优惠政策。

  四、形成统一规范的落地加工指导机制,打造本地特色优质落地加工项目

  指导机制方面,河口海关在试点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及时总结提炼,完善海关监管与服务,促进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发展。支持加快边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项目发展,扩大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范围,为落地加工提供更为丰富的商品选择。结合企业加工意愿及口岸进口商品实际,助力优势进口商品先行先试,率先开展落地加工。金水河海关对农产品、水产品等口岸特色进口商品开展落地加工,设置农产品专用窗口和绿色通道,采取预约通关等方式加快验放鲜活易腐农食产品,稳住供应链产业链,提升国内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发挥口岸通关运行协调机制作用,实施“一口岸一方案”,科学规划功能区域设置,优化通关流程,保障金水河口岸货运畅通,支持口岸大进大出,促进贸易量稳定增长。税务部门加大宣传辅导力度,结合“电票”业务改革,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引导使用电子发票,减轻纳税人负担,推进边民互市新办纳税人电子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范化、便捷化。

  打造本地特色优质落地加工项目方面,河口县2017年成功引进的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企业2户,即河口峰光食品有限公司和河口百果园食品有限公司。其中,河口峰光食品有限公司以加工开心果、坚果类食品为主,日加工坚果50吨。2018年10月试运营投产,实现收入3700万元,上缴税金119万元。该企业由于进口加工原料涉案于2019年3月停产。河口百果园食品有限公司以加工进口越南芒果为主,日加工芒果100吨,2018年10月投产运营,实现收入4620万元,上缴税金约160万元。针对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工作,河口目前有10家有意愿投资落地加工企业。其中,河口富甲商贸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28日试投产,主要对边民互市进口咖啡豆进行初级筛选、分拣初加工;金平县以金平县金珂糖业有限责任公司进口甘蔗为试点,通过陆路口岸进口落地加工,2021年完成进口越南甘蔗加工总量6648.77吨,总值(农业产值)342.41万元,同比增长89.96%。落地加工成品糖(白砂糖)831吨,总值(工业产值)465.41万元,同比增长93.84%,实现落地加工增效123万元,增值35.92%;实现缴纳税款53万元。2022年预计进口越南农产品(甘蔗)1万吨,工业产量(白砂糖)1250吨,产值700万元;金平县汇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预计2022年进口干鱿鱼3万吨,产值9亿元;金平浩金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预计2022年进口干鱿鱼1万吨,产值3亿元。边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产业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凸显。

  五、建立政府牵头的多方共同监管模式

  海关部门严格执行《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负面清单》《边民互市进出口商品不予免税清单》,做好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商品进口环节监管。积极配合推进口岸互市贸易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协助构建商务、海关、边防、市监、税务、金融等部门协同监管、智慧监管机制,形成跨部门多层次全链条监管格局,促进互市贸易生态良性运转。塑造安全、高效、便利的互市贸易体系。海关部门明确:因边民互市贸易的交易主体为边民个人,引入或聘请的专业公司,可从事边民互助组、合作社的管理,但不得从事“代理报关”等边民互市贸易经营活动。

  税务部门加大宣传辅导力度,结合“电票”业务改革,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引导使用电子发票,减轻纳税人负担,推进边民互市新办纳税人电子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范化、便捷化。

  市场监管部门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按照信用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将企业分为A、B、C、D四类。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跨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和执法联动,推动部门流程融合、数据综合、业务整合;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督促引导各部门依法履职过程中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等涉企信息,全量归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协同监管平台—云南),构建完善联合惩戒机制,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为加快边民互市改革步伐,规范互市贸易行为和保障互市持续发展,边民个体注册、年检、办理税务登记、申报、开具发票、缴税、代理记账等管理工作。目前已由河口聚鑫源投资集团成立河口口岸运营有限公司作为国资子公司,作为河口本土的边民互市市场运营服务公司,主要为流通/加工企业、边民提供专业的互市市场交易、电子结算、流通、溯源、加工、咨询、园区管理、双向供应链等服务,解决了互市贸易中边民个体工商户存在的堵点、难点。金平县由金平县政通公司的子公司金平县欣岸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边民个体工商户提供代理记账、代理申报、辅助开票等一系列服务,同时负责搭建边民主体与落地加工企业之间的桥梁。

  六、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红河州疫情期间有序开展边境陆路口岸通关货运业务实施方案>的通知》(红政办发〔2021〕61号)等文件要求,在正常开展恢复通关的同时,认真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常态化防控,实施口岸闭环管理,货物经严格消杀、检验后再流入加工厂进行落地加工,切实保障进口商品安全,不断提高口岸通关率。在符合口岸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有序推动落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确保落地加工企业进口货物运行畅通,下一步将根据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帮助企业解困纾困,大力推进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海关成立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查验专班,保障互市贸易商品进口,用好线上渠道,主动对接落地加工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提供通关便利,允许用于落地加工的进口商品以整进整出方式申报。税务部门帮助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红税E线远程帮办、一部手机办税费等渠道,自助办理线上税费申报、电子发票申领、信息反馈等业务,并安排专人审核,确保纳税人“即时申请、即时审核、即时办结”。

  感谢你(们)对我州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商务局

  2022年9月14日

  (联系人及电话:黎波,0873-3732260)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