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458-284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12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324号提案的答复
田婧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借鉴浙江“山海协作”和“飞地抱团”经验 探索红河南北联动发展的建议》的第324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红河州多年来高度重视推进现代农业南北联动协调发展工作,紧紧围绕州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农业增长方式,积极落实“发挥北部示范引领、南部振兴强自身实力、内培外引开放带动”等区域协调发展策略,推动了红河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学习借鉴外地发展的经验和模式,是助推红河州南北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
红河州抓住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机遇,发挥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优势,将优质稻米、特色水果、绿色蔬菜、高端花卉、规模养殖、特色中药材等六大产业确立为优势主导产业,以北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中部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为实施载体,发挥北部示范引领带动,六大产业支撑并推进了全区域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到2021年,红河州农林牧渔总产值607.0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70.89亿元,两项均居全省第三。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红河州粮食播种面积578.42万亩,同比增长0.11%,产量185.1万吨,同比增长0.87%,完成“双稳增”粮食底线目标;实现蔬菜产量430万吨,居全省第二;水果产量348万吨,居全省第一。但红河州总体上仍然属于欠发达边疆民族地区,南北发展差距大,农业大而不优、主体带动力不强、品牌影响力小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在江、浙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实施“山海协作”“飞地抱团”,有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红河州北部县市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南部县有要素优势、资源优势,学习借鉴外地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南北协作、结对“飞地”合作共赢,也是促进红河州南北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协调发展的一个有力抓手。
二、南北联动发展,已具备产业共建等支撑条件
在经营主体示范带动能力方面,红河州强化“内培外引”壮大经营主体,着力扶持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质上档;健全“一把手”招商责任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锁定一批“链主”企业、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省市经济发达地区实施精准招商、招强商大商。目前,广东温氏集团、陕西海升集团、山东金锣集团、佳沃、正大等行业龙头企业在红河热土投资开发,落地开花。通过“内培外引”,“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格局初现成效,2021年,红河州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40户,红河州农业龙头企业销售突破210亿元,比上年增8%。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元阳县呼山众创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等9个园区入选2021年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目录,南北县市的经营主体都彰显出了极强的示范带动能力。
在建设南部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基地支撑方面,南部县利用良好的资源、政策和机遇优势,实施南部山区综合开发、产业帮扶、红河谷经济开发带建设等南部振兴重大项目以来,促进南部县在农田生产能力提升、特色产业培植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2021年,红河干热河谷基地建设又取得新发展,热带水果种植58.54万亩、冬早蔬菜种植20.68万亩(含复种)、梯田红米种植16.6万亩、中药材种植18.96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77个,其中:企业84个、合作社93个。按照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建设规划,到2025年,将建成热带水果5个、冬早蔬菜2个、梯田红米3个、中药材5个等15个万亩以上连片产业示范基地,这为“建立万亩级干热河谷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提供了基地支撑。
在干部“双向”培养交流方面,红河州多年来不断推动落实南北县市“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北部县市在资金支持、产业共建、人才培养、劳动力输出等给予南部县帮助,今年州委政府已决定在2019年基础上,再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南北人才“双向”培养交流已基本上制度化、经常化,为南北思路互动、技术互学、共建共享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把握“飞地”时机,合力推动“南北共建”再创新绩
“山海”“飞地”发展模式,结对双方如何协作?怎样“飞地”?外地的经验是结对合作县市平等协商,明确各方责任,统筹规划建设、资金投入、运营管理、利益分配,做到责权对应,实现成果共享。发达县市要依托区位优势为结对地区规划“飞地”发展空间,欠发达县市“飞出地”政府要承担开发用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解决开发用地指标、适合的发展项目是“飞地抱团”发展的关键。
根据自然资源部有关规定,国土综合整治(土地开发整理、旱改水、提质改造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各类补充耕地项目所产生的新增耕地,按要求核实认定并入库备案后,均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同时,各县市“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中结余的补充耕地指标均可用于州域内调剂或省域内市场化交易。
红河州采取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综合治理措施,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取得成效,至2021年,红河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2.72万亩。但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以粮食生产功能区、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以提高粮食产能为目的。目前,红河州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没有新增耕地。加之,现在国家在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生态保护红线、林地保护等方面有严格的用地政策,难以协调土地指标为项目建设用地。在“南部县划定一部分耕地作为‘飞地抱团’生态农业园区”,一时有难度。但可抓住建设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时机,融入推动南部县“万亩级干热河谷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到南部县实施粮经项目具备了产业和基地基础。
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劳动聘用、利润分成等模式,建立完善了联农带农增收机制,具备了较强的产业示范带动能力。目前,园区流转土地基本用完,周边可考虑土地是农用地、是基本农田,项目选址空间有限。也没有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增耕地的用地指标可调剂使用。“在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新增区域建立‘飞地’合作发展片区”,亦一时有难度。
借鉴“山海”“飞地”发展模式,我们在不断进行积极探索。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推进南北协调发展的部署和要求,落实南北合作举措,加大招商引项目力度,积极把握相关的项目与用地等政策时机,实践“飞地”合作项目,加快红河州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
感谢你们对红河州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