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455-852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1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84号提案的答复
王菊莲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农村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第184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建议的办理情况
红河州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注重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培训,不断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红河州先后建立朱有勇院士、赵久然、杨远柱3个专家工作站,完成哈尼梯田红米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开展了林下有机三七种植试验示范和红河谷(元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了水稻和玉米种质改良、创新、利用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借力专家智库推动红河农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建水葡萄产业,建水县农科局已经与省农科院形成战略合作,重点开展建水早熟优质葡萄产业标准化建设,省农科院已派出专家于今年3月到南庄镇实地调研建水葡萄种植情况,今年5月进行了阳光玫瑰品种采样。同时,建水县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专项用于建水葡萄智慧设施建设、配方施肥等技术推广运用。二是积极推动科技下乡。积极发挥科技特派员等作用,大力开展梯田红米高产示范推广、“稻鱼鸭”水稻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冬马铃薯高产栽培试验示范、鲜食玉米引种试验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的宣传培训和推广。今年以来,选派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37人次,开展52期培训农民3960余人次。三是建好农民田间学校。红河州建成农民田间学校60所,其中农民田间学校53所、农业创业孵化基地7所,开远红河卧龙米业、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获全国百名优秀农民田间学校荣誉,强化了农民生产实践,推进了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的紧密结合。四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以农业农村领域的青年农场主、农村致富带头人、村组干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重点,深入开展由清华大学和中国慈善联合会组织的“乡村振兴领头雁”专题培训班,目前已累计培训738人次。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活动,2021年在建水县南庄镇、岔科镇开展葡萄种植技术培训4期,培训农户500余人次。
二、关于“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议的办理情况
红河州在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面向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产销对接,确保产得好、卖得好。一是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坚持围绕市场需求发展产业,积极对接省内国内大市场地,目前,红河州泸西宏升蔬菜种植公司、屏边刺竹林公司已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二是加强农产品推介力度。去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门支持120家农业经营主体前往昆明、广州、上海等地,参加第三届广州世界农业博览会暨第四届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第十四届亚果会红河州脱贫地区农特产品(上海)推介活动等线上线下农业类展会,实现现场销售额72480元,意向洽谈商家236家、意向洽谈金额909万元。
三、关于“加强山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议的办理情况
红河州始终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一是建好农村公路。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巩固提升工程,2021年末红河州已实现乡镇100%通畅、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33个乡(镇、街道办)已通三级公路66个、占比49.62%,10359个自然村已通硬化路5498个、占比53%。今年,计划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已完成建设855公里,农村出行和运输条件不断完善。二是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2011年至2021年,红河州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2.7万亩,占红河州耕地面积915.59万亩的28.7%。2022年,红河州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以上,已落实建设任务42.48万亩。三是推进农业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弥泸灌区、石屏灌区、红河谷灌区和18件小(1)型水库建设,红河州生产生活用水条件不断改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2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58%。四是巩固提升农村电网。持续推进农村配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电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率。2021年末,红河州中压配电网线路联络率由68.53%提高到75.62%,可转供电率由48%提高到51.76%,配电自动化覆盖率由75.17%提高到85.37%,户均配变容量达2.15千伏安。
四、关于“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建议的办理情况
红河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作为乡村振兴第一步,2021年组织动员3845名懂农村、懂乡情、懂群众、懂实际、有天然感情纽带的干部人才回乡参与规划建设,完成了401个行政村(社区)包括一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和五个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的“1+5”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2022年469个行政村(社区)规划编制正在抓紧推进中,计划2023年全面完成行政村(社区)村庄规划编制。规划编制工作中,充分考虑不同村庄的条件,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特色农产、农业景观等条件,积极谋划打造一批集特色产业发展、阳光康养的乡村休闲旅游村庄,目前红河州已打造了可邑小镇、团山古村、碧色寨滇越铁路文化公园、太平湖森林小镇、知花小镇等一批高A级乡村旅游景区,建成了康藤·红河谷、十二庄园、万缮酒店、云上梯田酒店等11个半山酒店,红河州有10个乡镇创建成为云南省旅游名镇、18个村寨创建为云南省旅游名村。
五、关于“健全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建议的办理情况
立足红河实际,红河州全面推进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条,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结合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涉及面广、多、杂的特点,细分了肉制品、果蔬、花卉、豆制品4条重点产业链,粮油、乳制品、制糖3条优势产业链,酒和饮料、精制茶2条特色产业链。二是选准链主企业。肉制品产业以建水、弥勒、蒙自、个旧、泸西为核心,以金锣、鹏欣、温氏等为链主企业,拓展肉制品精深加工。果蔬产业以弥勒、建水为核心,以蒙自、个旧、开远等县市为支撑,以天同食品、红河佳裕、光筑农业、柒瑞结等为链主企业,发展果蔬加工产业。花卉产业以红河创森公司、上海虹华等为链主企业,构建红河花卉全产业链体系。豆制品产业以豆制品特色产业园区为核心,以深圳尚古堂、开远云嘉工贸等为链主企业,引大扶强,重点解决原料、市场、物流三个关键环节,健全豆制品全产业链体系。三是做实项目。梳理形成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项目37项,总投资223.18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30.25亿元。建成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管理平台,录入产业链相关企业585家、项目84个。
六、关于“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建议的办理情况
围绕红河优势特色产业,红河州持续加大商标、地标、专利培育力度,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对地理标志认定进行专项奖补,首次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主体,州级财政奖一次性奖励200万元。截至目前,红河州普通商标有效注册量达22948件,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91件,培育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7、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件,西北勒苹果、红河哈尼梯田红米、弥勒葡萄、弥勒葡萄烈酒等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在积极申报中,泸西小香葱、绿春小耳朵猪、金平马鞍底古树茶、河口芒果、河口柚子等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进入商标实质审查阶段,“建水紫陶”纳入第二期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协定清单,红河州74家企业核准使用新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感谢你对红河州乡村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