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444-926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16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76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红河州布局“五大基地”打造“绿色食品牌”的建议》的第176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防止耕地“非粮化”,优化粮食产业布局
2020年,红河州印发《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红河州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总体要求,逐级责任分解部署重点工作,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严格落实粮食安全首长责任制,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优化调整北部县市优质稻种植布局,稳定南部县市以梯田红米为主的水稻种植。截至2022年7月,红河州粮食播种面积完成577.79万亩,完成下达底线指标578.4万亩的99.9%,建成高标准农田23.95万亩,完成今年任务42.48万亩的56.4%。粮食生产技术指导组扎实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指导服务,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2.1万亩,杂交稻旱种7.42万亩。针对国土二调和三调土地利用属性的变化,红河州扎实开展“两区”划定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优化调整“两区”面积,确保“两区”划定面积463.74万亩划优划足,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352.83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10.91万亩。
二、做好顶层设计,推动“五个基地”建设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红河州立足高原特色农业,做好顶层设计,编制《红河州“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将全力打造“五个基地”作为专题进行规划部署。规划到2025年建成百万亩高端稻谷基地建设,以梯田红米为代表的南部建设高端稻谷基地48.3万亩,以优质香软米为代表的北部建设高端稻谷基地51.7万亩。打造100万亩干热河谷复合型特色产业基地,其中热带水果基地5个、冬早蔬菜基地2个、梯田红米基地3个、中药材基地5个,形成15个万亩连片产业基地。打造高端果蔬基地,建设高端水果种植基地320万亩,高端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0万亩。打造高端云花基地,红河州高端花卉种植面积达20万亩,鲜切花产量达15亿支。打造优质畜禽供给基地,力争到2025年,实现红河州年出栏生猪660万头、肉牛60万头、羊120万只、家禽8500万羽以上,实现肉类总产量80万吨、蛋产量13万吨、牛奶产量12万吨以上。确定了以个旧奶业,蒙自、建水、石屏等水果,金平中药材、开远花卉、泸西蔬菜、绿春茶叶、弥勒生猪、元阳梯田红米等为主导产业的“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其中蒙自市、开远市再度进入全省2021年度示范创建县名单,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推进中。绿春县入选2022年度云南省重点帮扶县“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名单,泸西、建水、石屏3县入选2022年特色县名单。
三、强化激励机制,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影响力
为加快打造“绿色食品牌”,提升红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质量、品牌和影响力,红河州制定了《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方面持续抓好贯彻落实工作。2022年,州级财政已拨付奖补资金3150万元,奖补绿色食品新认证111个、持续认证28个,有机农产品新认证161个、持续认证86个,国家级龙头企业2个,省级龙头企业30个,10大名品4个,20佳创新企业1个。围绕州委、州政府打造“三张牌”示范区和构建“5+6”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围绕绿色食品消费需求,成立了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专班,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实行靶向招商,积极主动跟进有明确合作意向的目标企业。截至2022年7月,专班外出招商5次,1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14个,协议总投资79.16亿元。为进一步加快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编制了《红河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强化措施、加强考核督导。
四、防治面源污染,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为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力度,2022年,制定了《红河州“十四五”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推进农药化肥减量,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大力发展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2021年,红河州开展畜禽污染防治工作,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21个,建立禁养区日常巡查制度,确保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零新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装备配套率达100%。对红河州受污染耕地26278个图斑种植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在安全利用区内采取绿肥种植、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实施面积1086847.91亩、完成率100%,在严格管控区内采取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实施面积190035.90亩、完成率100%。指导蒙自、建水等县市完成2021年1.6万亩的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核心示范区建设任务。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印发《红河州2021年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工作要点》,在红河州范围内建设省级1.44万亩水稻、玉米等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红河州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038人次 ,开展巡查检查2841次,检查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农机、渔机及零配件等农资经营门店8952个次,查处违法案件530件,处罚没款232.36万元。对红河州农作物共发生病虫害开展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推广生物药剂防控、诱杀等措施防治1725.06万亩次,防治率153.46%。举办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病虫害、科学用药技术培训532期,累计培训44727人次。
五、拓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紧扣打好“绿色食品牌”与“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依托红河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高原特色农业资源,拓展农业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和多元价值,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入选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弥勒市可邑村被推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并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元阳县新街镇爱春阿者科村、泸西县永宁乡永宁村(城子古村)被新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水县泸江烟柳乡村生态游已入列农业农村部官网2022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景点线路推介。推选“中国美丽田园”2个,推荐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推选“中国现代新村”1个,创建云南省旅游名镇10个,创建云南省旅游名村18个。按照省委、省政府作出高标准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推进元阳县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乡村振兴示范园、建水县泸江烟柳田园综合体和开远市花卉田园综合体项目建已初具成效设。通过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一是抓好《红河州“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红河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贯彻落实,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以“链长制”推动产业融合,聚焦主导产业、聚力农民增收、力促县域经济发展,紧扣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将农业整个链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全产业布局,包装规划出一批农业全产业现代化的优质项目,实行靶向招商策略,培育培强新型经营主体。三是完善推进机制督导县市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推进红河州绿色食品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感谢你们对红河州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