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444-506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16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74号提案的答复

张茹权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重点食品生产加工项目原材料供应统筹力度的建议》的第174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以建市场为统筹,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区

  (一)加快“一县一业”建设。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创建要求,蒙自市水果、开远市花卉第一批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已完成建设任务,红河州已初步形成了个旧奶业、蒙自水果、河口水果、红河水果、建水水果、屏边水果、石屏水果、金平中药材、开远花卉、泸西蔬菜、绿春茶叶、弥勒生猪、元阳梯田红米的“一县一业”发展格局。2022年,绿春县入选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泸西县、石屏县、建水县入选省级“一县一业”特色县名单。

  (二)加快专业交易市场建设。截至目前,红河州建设有183个食用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批发市场4个,即蒙自观音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弥勒滇东南农产交易中心、泸西滇东农产品集散交易与物流中心、蒙自市望达水果批发市场。

  (三)统筹金锣集团生猪供应。2021年,红河州生猪出栏398.51万头,扣除州内居民消费155万头左右外,可屠宰加工生猪243万头左右,2022年预计红河州生猪出栏465万头,州内养殖生猪可满足金锣集团屠宰加工。同时,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金锣集团屠宰加工项目生猪供应工作,2021年州人民政府起草了《关于保障金锣集团屠宰项目生猪供应的实施方案(报审稿)》,统筹利用弥勒、泸西、石屏、建水4县市生猪调出大县和省级农业产业发展畜牧业专项等资金,从养殖、贩运等各个环节支持保障生猪供应,但由于金锣集团屠宰加工厂一直未投产,故暂未提交州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实施。

  (四)加快畜牧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突出优势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一是生猪产业。红河州发展有建水、石屏、弥勒、泸西4个生猪调出大县,基本建成以建水、石屏、蒙自、弥勒、泸西5县市为重点的外调型商品肉猪基地,5县市生猪出栏占红河州总量的67%左右,其中弥勒居红河州第1。二是禽蛋产业。红河州基本建成以开远、个旧、蒙自、建水、弥勒、泸西6县市为重点的禽蛋生产基地,6县市禽蛋产量占红河州总量的85%左右,其中建水居红河州第1。三是肉禽产业。红河州基本建成以建水、弥勒、泸西、开远4县市为重点的商品肉禽基地,4县市家禽出栏占红河州总量的64%左右,其中弥勒市居红河州第1。四是肉牛产业。红河州基本建成以个旧、建水、石屏、弥勒、泸西、元阳6县市为重点的商品肉牛基地,6县市肉牛出栏占红河州总量的75%左右,其中弥勒居红河州第1位。五是肉羊产业。红河州基本建成以建水、弥勒、泸西3县为重点的商品肉羊基地,3县市肉羊出栏占红河州总量的60%左右,其中弥勒居红河州第1。六是牛奶产业。红河州基本建成以个旧、弥勒、泸西3县市为主的奶源生产基地,3县市生牛奶产量占红河州总量的98%左右,其中个旧居红河州第1。

  二、突出产业配套服务,加快形成比较优势

  (一)全力推进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围绕延链、补链、强链要求,明确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4+3+2”总体框架,其中肉制品、果蔬、花卉、豆制品4条支链为重点产业链,粮油、乳制品、制糖3条支链为优势产业链,酒和饮料、精制茶2条支链为特色产业链,“一业一策”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到2025年,力争红河州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产值(营业收入)突破1100 亿元。一是聚焦招商,在引进知名龙头企业上下功夫。今年以来,州委、州政府领导带队到光筑农业、深农集团、涪陵榨菜集团、铁骑力士集团等企业招商。1—7月,红河州3000万以上新签约项目54个,协议总资金95.24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71.72亿元,3000万以上重点新开工项目共计47个、协议总投资104亿元、到位资金10.58亿元。二是聚焦项目,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上见实效。围绕做强重点产业链、做大优势产业链、做精特色产业链目标,加快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本年度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项目共有26项,项目总投资200.94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26.31亿元。三是聚焦园区,着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北部园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发展肉制品、果蔬、花卉、豆制品、粮油、乳制品、酒及饮料精深加工产业链。南部园区发挥生态资源潜力,重点发展制糖、精制茶精深加工产业链。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园,加快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整、带动作用明显、品牌效应显著、利益联结紧密的全产业链链主企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加工体系。

  (二)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近年来,红河州先后引进温氏集团、金锣集团、正大集团、双胞胎集团、云天化集团、丰隆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依托本土民之源食品配送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全力打造生猪产业全产业链。一是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以核心育种场、扩繁场和商品仔猪生产场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州、县、乡三级良种推广服务体系,红河州现有种猪场18个、种公猪站8个、猪供精站点10个,其中有3个千头核心育种场、7个万头能繁母猪扩繁场,在建存栏5000头原种猪场1个,可满足红河州生猪生产需求。二是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2年6月底,红河州发展有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49家,比2021年底的745家增加104家,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46%,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饲料生产能力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引进云天化集团在红河综合保税区建设年产100万吨饲料生产厂,一期年产50万吨项目于2021年7月建成投产,弥勒温氏公司建成投产年产40万吨饲料厂1个。截至目前,红河州共有饲料生产企业6家,年生产能力达210万吨。四是生猪屠宰加工业加快发展。山东金锣集团在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园区200万头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基本完成,红河州民之源食品配送股份有限公司蒙自市36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已建成投产。

  三、精准打造“一村一品”,加快实现产村融合

  (一)全力打造弥勒市生猪产业“一县一业”。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技术支撑,着力打造出栏规模大、产业聚集度高的优质畜产品(生猪)原料基地,努力把弥勒建成集优质肉猪养殖、特色肉食品加工为一体的“一县一业”示范样板。经州级审核,《2022年弥勒市“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方案》已上报省农业农村厅,项目预算总投资8.5329亿元。通过创建,实现肉猪养殖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产品销售迈入市场化,打造出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培育一批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开展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到2022年末全市出栏商品肥猪84万头。2022年,已下达弥勒市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638万元,全部用于支持生猪产业发展。

  (二)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近年来,红河州始终紧紧牵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以“农”字为核心,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因地制宜走“一村一品、特色富农”产业兴村之路,采取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截至目前,红河州发展有“一村一品”专业村744个,其中国家级专业村10家、省级专业村302个和州级专业村432个。弥勒市发展有生猪产业“一村一品”专业村18个,2022年弥勒市拟新建设生猪产业“一村一品”专业村6个。

  感谢你们对红河州农业产业发展及食品加工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24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