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443-96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14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65号提案的答复
州政协农业和农村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做大做优高端稻谷基地的建议》的第165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快高端稻谷基地全产业链建设
2021年以来,红河州农业农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切实制定《红河州百万亩高端稻谷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认真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高标准水稻田100万亩,加快实施“五优联动”(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粮食,在红河北部着力打造云恢290、滇屯502为代表的优质香软米优质稻谷基地51.7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实现总产25.8万吨,综合产值达35亿元;在红河南部着力打造哈尼梯田红米等为主的优质特色稻谷基地48.3万亩,平均亩产350公斤以上,实现总产17万吨,综合总产值达25亿元。高端稻谷基地综合总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
(一)加快推进优质稻谷现代种业建设,建立完善水稻新品选育和良种繁育基地。现已建立100亩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基地,开展水稻新品种选育、引种筛选及主栽优质稻品种的提纯复壮,目前创建高中低代优质水稻育种材料1000余份,优质品种引种筛选材料10余份,对优质香软米云恢290、滇502和红米品种红阳3号、红稻8号等主栽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以元阳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云南红河酷爱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个旧市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等为主体,建立1500亩良种繁育基地,确保优良栽培品种的纯度和生产性能,保证高端稻谷基地用种。
(二)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积极推进稻米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服务。随着红河州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进一步扩大,红河州优质耕地经营权逐步向种植大户和经营主体集中,特别是在全省重点推进杂交稻旱种技术推广过程中,进一步推进稻谷生产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和机械化技术推广。2021年红河州示范推广集中营养盘育秧36000盘,机插秧面积0.18万亩,机耕面积59.92万亩,机收面积12.44万亩,有效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积极开展水稻无人机直播和病虫害飞防试验示范,目前在杂交稻旱种示范区和哈尼梯田区取得初步成效,在弥勒市开展1期农业无人机驾驶员培训,为推广农业无人机生产管理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红河州粮食收储和加工能力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改造,切实做好粮食产品精深加工和产品研发工作,充分发挥红河绿色生态优势,打造绿色粮油品牌,增加生态、优质、特色粮食产品分配供给。2022年2月,对红河州51家粮食企业进行梳理,确定开远粮油购销公司、蒙自市粮油购销公司、建水县粮油购销公司、弥勒市粮油购销公司、元阳县粮油购销公司5家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把5家企业申报为社会责任储备企业;通过几年努力,红河州粮食仓储、加工、检测能力不断提升,粮食优质品率不断提高。红河州已建立225个粮食应急网点,红河州有24个政策粮食储备库点,总仓容64.68万吨,能够满足省州下达储备粮指标和承储部分中央、省级储备粮仓容要求,红河州粮食收储调控能力进一步提升,粮食应急保供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至2022年分别收购优质稻谷295510.2吨、153011.5吨、21450吨(截至7月),销售稻谷238248.3吨、95541.7吨、30019.9吨(截至7月)。
(四)加大优质稻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力度,努力实现“优粮优价”,切实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每年在红河州北部示范推广以云恢290、滇502和红优系列为主的优质香软米26万亩,平均亩产550公斤,市场收购价5元/公斤,平均亩收入2750元,比种植杂交稻亩产600公斤,市场收购价2.8元/公斤,每亩增加收入1070元,年共增加收入28030万元;在红河州南部示范推广以红阳3号和红稻8号等为主的梯田红米21万亩,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每年以6元/公斤的订单进行收购,元阳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每年以7元/公斤的订单进行收购,云南红河酷爱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年以4.5元/公斤的订单进行收购,已体现出了“优粮优价”的格局,基本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五)加强与州内现有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对稻谷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品牌打造等进行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开展了梯田红米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和梯田红米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积极引导企业制定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建立完善产品质追溯体系。元阳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云南红河酷爱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建立了自己的质量追溯体系和电子商务平台,并在淘宝、天猫、苏宁易购等互联网上进行网络销售,初步实现了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质量可追溯的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龙头企业,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蒙自市被誉为“中国过桥米线之乡”,元阳县被誉为“中国红米之乡”。卧龙谷云恢290、元阳梯田红米荣获“云南六大名米”荣誉称号,大红屯、红建、卧龙谷、泸江谷、云梯谷、金红禾、七彩梯田红米等7个品牌8种大米产品被授予“云南好粮油”产品称号,2022年上半年,红河州粮食销售收入7.04亿元,同比增长22.02%。
二、加大扶持米业龙头企业发展力度
(一)加强与大米加工企业配合的方式,着力打造“蒙自高端过桥米线”稻谷种植基地。2017年以来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原育繁示范中心合作,开展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进行高产攻关关键技术试验示范,以加工型“超优1千”“玮两优8612”和“卓两优1126”为主栽品种,实现5年种植百亩片平均亩产超1100千克,为过桥米线优质原料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各级政府带头引导下,进一步完善过桥米线工艺流程,实现工业化生产,研发迎合现代年轻人消费方式的方便型过桥米线,依托过桥米线“走出去”,助力红河州优质稻谷“走出去”。
(二)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队伍。2018年以来,我州投资74924.98万元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系列子项目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粮食仓储和物流设施项目,加强大米加工能力建设,新增和改造粮食加工生产线7条(目前其中1条60吨的生产线已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其余6条生产线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待取得生产许可证后即可投入生产),新增粮食加工能力840吨/日。投资26664万元实施了建水、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等5个“中国好粮油”示范县(企业)项目;投资1664.98万元实施了14个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项目;投资4500万元实施了9个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42096万元实施了个旧市粮食储备库粮食仓库扩建及仓储功能提升项目、蒙自粮油物资仓储物流中心一期粮食仓储设施项目等5个粮食调控应急项目。通过培育、引进、招商等方式,红河州已发展培育从事粮食生产加工的企业51家,粮食加工能力为2279.4吨/日(其中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有23家,粮食加工能力为1662.5吨/日)。培育了集储备、贸易、加工、物流、军供为一体红河粮油集团、个旧大红屯粮食购销公司2家龙头企业,在粮食产业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困难,我们采取一些相应措施。第一加强农业龙头企业调度和监测,及时了解农业龙头企业经营情况,提供行业指导和服务。第二主动对接发改、财政、工信等相关部门,落实企业优惠政策、奖补政策。第三做好企业贷款需求征集,向金融部门推送龙头企业贷款需求名单,协助金融部门着力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州农科院多年来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福建设省农科院、四省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多家院校进行合作与交流,2018年11月水稻育种之父谢华安院士到红河州指导,2020年12月“杨远柱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2022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到元阳、绿春指导,2022年4月引进深圳华大万物科技有限公司并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研发与应用,为高端稻谷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三、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
(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地力提升。新建高标准农田,要在目前做好“田、水、路、林、电、管”基础上,进一步在“土、技”上下功夫,全面开展耕地质量和等级进行监测评价,摸清建设前后耕作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耕地质量现状,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创建,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等工程措施,探索节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新途径。
(二)开展退化耕地治理。以酸化土壤治理为核心,施用石灰质物质或酸性土壤调理剂,改施碱性肥料品种,开展耕地酸化治理示范;对土壤板结耕地,配套滴灌系统,实施秸秆还田、增施农家和有机肥。
(三)推进耕作层构建与保护利用。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试点,剥离后的耕作层土壤重点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复垦,以增加耕作层厚度、改善土壤结构;以农机购置补贴和深松整地作业补贴为抓手,以增加耕层深度为核心,全面推广应用农机深松整地技术。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为抓手,着力推广各作物的合理轮作、间作、套种模式,开展耕地轮作试点,发挥生物固氮和养地肥田作用,减轻连作障碍。
(四)培肥改良耕地地力。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精准施肥等技术措施,持续提升土壤肥力。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场进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每年新增推广施用有机肥面积不少于2万亩。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示范推广冬种紫云英、光叶紫花苕等绿肥作物。不断完善稻田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优化肥料配方,开展田间肥效试验,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
(五)积极防控耕地污染。加大耕地环境动态监测,积极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技术,调整化肥农药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施药方式,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向“畜—肥—粮”农牧结合,开展粮改饲和循环农业技术措施。优化并持续开展受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依法实施耕地分类管理,持续开展源头控污,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四美乡村”建设。
四、加强高标准农田和田间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以来,以改善田间灌溉条件、提升地力、畅通田间道路为主线,以标准和质量为核心,按照统一规划布局、 统一建设标淮、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五统一要求,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到“十四五”期间,红河州规划实施新建高标准农田180万亩,改造提升38万亩。2019年-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50.01万亩,落实中央、省、州资金173.322亿元。红河州核实2019年-2021年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117.8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105.37万亩的109%,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稻田42.9万亩,正在开工建设6.03万亩,正在开展招投标5.32万亩。依托紫光集团蒙自分公司,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在生产、加工、品牌、销售等环节开展全产业链的深度合作,目前蒙自分公司已注册完成,数字梯田遗产传承保护平台模块基本形成,以数字赋能梯田红米走向市场。
五、进一步加大稻米生产加工行业对外开放力度
红河州农业局一直以来坚持农产品品牌、名牌战略,以优质绿色的农产品开拓市场,实施“互联网+优质农产品”,加大优质稻米品牌培育力度,研发米糊、米茶、米酒等稻米系列产品。近年借助“农博会”、“南博会”等参加各类农产品推介会和各类新闻媒体,充分利用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品牌资源,突出生态、绿色特色,加大产品包装、宣传、推介工作,提高优质稻米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2021-2022年,我局组织开远市稻香米业有限公司、元阳粮食购销公司、金平村天蔬菜产业合作社、开远卧龙谷米业有限公司等稻米生产加工企业携带开远软香米、元阳红米、金平红米等系列产品参加2021年亚果会红河州脱贫地区农特产品(上海)推介活动、“云南这十年”新闻发布会红河专场特色农产品展示、“百名闽商进红河”活动展示等线上线下5次展会,向经销商、采购商展示推介我州优质绿色稻米。完善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在淘宝、天猫、苏宁易购等互联网上进行网络销售。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努力争取中央、省、州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全面落实国家各项综合农业补贴,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优高端稻谷基地,携手共同打造高端稻谷农产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持续推进优质特色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为粮食加工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特色粮源。二是持续发展订单粮食。依托“公司+农户+农业合作社+扶贫基地”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等方式促进产业链发展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三是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改善粮油收储、加工、运输和配送等设施与设备,推进国内、国际粮食物流通道建设,打通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际粮食流入渠道,努力将红河建成“一带一路”重要粮食物流节点和泛亚粮食经济走廊。四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提高州级项目资金配套能力,不断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感谢你们对我州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