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428-550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3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45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建议》的第245号提案,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努力营造工作氛围的问题
一是充分利用“5.19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年5月19日是“世界家庭医生日”,全州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以“世界家庭医生日”为契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持续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推广,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签约服务的知晓率和感受度。往年的宣传活动主要是选择人流聚集地开展义诊、知识讲座、发放家签主题宣传品等现场活动,近两年因新冠疫情,为减少人员聚集,各县市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宣传方式调整为通过电视台、户外广告大屏幕、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电子媒介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如:金平县分时间段在金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公益广告;泸西县与县融媒体中心、户外广告大屏广告商签订公益视频播放协议,每天循环播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公益广告;元阳县通过元阳卫健网微信公众号、元阳手机报、微信、QQ、手机APP客户端等多种媒体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开展主题宣传,及时推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全州通过现场活动与电子媒介多种形式的宣传,近两年宣传范围和效果较以往都有扩大,群众对签约服务的知晓率和感受度有了较大提升,主要体现在:2020年全州签约家庭医生居民163.71万人,签约率34.4%;2021年签约居民171.54万人,签约率36.65%;2022年签约居民190.75万人,签约率40.75%;在签约人数和签约率逐年上升的同时,续签率也持续上升,2020年至2022年续签率分别为66.45%、85.81%、90.21%。
二是建立签约人与家庭医生联系制度。全州1218个村卫生室均挂有本村家庭医生团队公示牌,发放给签约对象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前页粘贴有本户家庭医生联系卡,居民可随时通过这些方式联系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系统移动客户端也搭建了居民与家庭医生的交流平台,签约居民可以通过居民版手机App接受远程咨询、服务预约和提醒、查看本人体检信息、推送个性化健康教育资料等服务。
三是开展评选活动,树立团队典型。2018年,红河州推选4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参加评选云南省“最美健康守门人”评选活动。今年,为了展示红河州家庭医生团队合力和工作热情,州卫生健康委和州总工会决定联合举办以“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红河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基层卫生健康技能竞赛活动,技能竞赛将于7月底、8月上旬分别在县市和州级开展,竞赛内容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竞赛方式有综合笔试、操作技能竞赛、知识竞答三种方式,通过技能竞赛开展,总结发掘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经验及典型事迹,表扬先进、树立榜样,提升签约、履约服务能力,展示家庭医生风采,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的职业信心,锻炼一批高素质的健康守护人,培养一支居民信任、服务合格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全州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二、关于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的问题
一是充实基层队伍力量。目前,13县市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编制3597名,在编3329人。为进一步充实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队伍,各县市卫生健康部门、编办和人社部门,积极补充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队伍,2020年全州招录补充301名,2021年招录补充198名,2022年招录补充人员43名,为全州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队伍补充了力量。2020年起实施“允许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引导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卫生健康事业,优化和补充乡村医生队伍,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截至目前,通过此渠道吸收人员10名,分别是弥勒5名、屏边3名、金平2名。
二是加强对家庭医生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强化全科继续医学教育、建立全科医生定期培训制度、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方式,加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力度,提升家庭医生岗位胜任能力。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每5年进修培训1次,每次时间不少于6个月。对现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执业(助理)医师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每年培训转岗全科医生50名。每年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选派人员参加全国统一的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类别包含骨干全科医生、骨干人员(临床医师)、乡村医生,选派人员向家庭医生团队队长、团队骨干人员倾斜。培训以基层卫生人员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家庭医生团队实用技能为重点,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加强家庭医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和实操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处理能力,2022年培训骨干全科医生6人、骨干人员(临床医师)45人、乡村医生153人。
三是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2021年10月开始,委托“医博士”公司面向全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进行强化培训,针对家庭医生在系统实操和提供服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家庭医生签约整个流程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给予纠正指导。同时也对各县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家签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让行政部门能够更好地使用家签系统中的统计功能,监督和指挥好本县市的签约履约工作。截至2022年7月,培训25次、覆盖19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63名家庭医生。系统化培训效果显著,基层的电子信息录入效率明显提高,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流程更清晰、服务更规范,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得到提高。
三、关于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方式和内容的问题
一是医保政策支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州人民政府2017年4月出台《红河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红政办发〔2017〕54号),为落实实施方案有关规定,州卫生健康委于2017年5月制定《红河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管理指南(试行)》,明确已签约家庭医生的各类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由低级别医院转诊到高级别医院的,执行起付标准补差;由高级别医院转诊到低级别医院的,可不再支付起付线标准;对不按照转诊规定自行转院的患者,在原基础上适当降低其医保待遇。对于医保报销政策的制定与完善,由医保部门牵头执行,经与州医保局对接,家庭医生签约是面向普通大众的健康管理服务,受众较广,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均无针对签约居民在医保报销比例方面的倾斜政策,原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的医保报销比例倾斜政策,2022年起已过渡到普惠政策。
二是完善服务方式,分类管理各类人群方面。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系统移动客户端会根据居民的签约信息,自动识别居民签约人群类别,针对性地为不同类别的签约人群推送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如: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推送控制血压血糖的健康饮食、用药贴士等);家庭医生在掌握签约居民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对签约居民按照不同类别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服务,对健康人群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健康筛查推进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病人群提供有计划的疾病管理服务,对外出不便的失能老人、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或巡诊服务,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方式,对签约居民实现全面、系统的健康管理,签约居民接受服务的获得感更强。
三是对就医困难的特殊居民设置家庭病床方面。《红河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红政办发〔2017〕54号)中明确“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里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患者,经签约医生评估后建立家庭病床。”《关于做实做细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红卫发〔2019〕21号)对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行为作了要求,“家庭医生团队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依法执业,上门或巡诊服务只作为一种补充模式,重点针对外出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签约人群提供,原则上除医疗急救和经批准设置的家庭病床外,不得在非医疗场所提供打针、输液等有医疗风险的诊疗服务。”鉴于以上政策要求,且国家和省级均未出台家庭病床设置标准和审批流程,为防范医疗风险,目前全州范围内未设置家庭病床,对瘫痪卧床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仅能提供定期上门巡诊服务,病情较重的,原则上仍要动员家属将其送至医疗机构救治。
四、关于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的问题
严格执行人社部、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关于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政策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8〕117号),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主要负责人的薪酬挂钩,实行“年初预拨、年终考核兑现、突出激励”,各县市细化签约服务费兑现项目,从签约居民预约住院、签约患者下转回访、签约患者上转追踪、巡诊、电子台账录入、县级团队出诊指导基层等方面核定若干条补助项目,按月、按季评价,绩效考核综合考虑社会公益目标、签约服务绩效评价等情况,基层医疗机构留20%的管理成本,其余80%全部用于团队及责任医生的劳务报酬,且不纳入绩效工资和其他应得的奖补经费总额;各服务提供机构制定签约工作考核和分配细则,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提高家庭医生收入水平,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多劳多得得到较好的体现。2022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人社部、国家医保局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总结前阶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了扩大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强化保障机制等系列政策,州卫生健康委正抓紧制定我州实施方案。
感谢你们对红河州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8月18日
(联系人:陈明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