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427-077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28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40号提案的答复
张辉委员:
您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红河州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建议》的第240号提案,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红河州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步伐的问题
(一)全州院前急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十三五”期间,蒙自、屏边、元阳、红河、金平、绿春、河口7县市院前急救系统,均全部接入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调度平台,实现了蒙自市和边六县120急救中心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平台建设。个旧、开远、弥勒、泸西、石屏、建水6县市,在本县市区域内实现“独立自主”120急救中心的平台建设。 截至目前,红河州已成立12家120急救中心(站)、配置135台急救车(其中负压救护车14台)、618名应急医疗救护人员。城乡一体、院前院内协同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初步形成,应急救治能力不断提升,空中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
(二)加快推进红河州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我州高度重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组建领导机构,成立工作专班,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开展基线调查,组织人员到昆明、玉溪、普洱等地考察学习。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纳入《红河州“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下发《红河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院前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红河州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实施方案》,拟定《红河州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加强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合理布局急救网络和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拟组建“红河州120调度指挥中心”,以院前急救调度模式为基础,逐步将辖区内具备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纳入院前急救网络,加强院前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推进急诊急救一体化建设,完善州、县(市)、乡镇(街道)三级院前急救网络。加快州级急救中心建设,并根据地区特点和服务人口需要发展建设急救站点,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核准医生、护士、驾驶员总数,保证站点24小时运转。州急救调度指挥中心,按每50—80 万人配备1个调度座席。加强部门联动,在有条件的县市逐步发展航空医疗救援。强化医疗急救保障能力,按每3万常住人口不低于1辆的标准配置救护车,负压救护车配置比例不少于40%,完善院前急救警医联动救援救治长效机制。
二、关于加大院前急救经费投入的问题
红河州加大对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投入,红河州财政局、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2021年医疗卫生三年行动专项资金第一批(第二次)的通知》(红财社发〔2021〕104号)文件,下达专项资金800万元,全州统一招标采购16辆院前急救车辆分配到医疗机构,其中弥勒2辆。“十四五”期间,红河州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投入财政力度,加快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即按每50—80万人配备1个调度座席,按每3万常住人口不低于1辆的标准配置救护车,负压救护车配置比例不少于40%)。加强部门联动,强化医疗急救保障能力,院前急救人员队伍引进、设备设施配置、人员培养、信息系统建设等相关事宜纳入年度预算予保障。
三、关于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的问题
“十四五”期间,拟组建完成“红河州120调度指挥中心”,做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四落实”,加快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加强院前急救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等急救业务骨干培训。出台医疗机构急救队伍人员引进补偿机制,加快补齐急救人员短板,加强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院前急救能力。截至目前,全州已配置135台急救车(其中负压救护车14台)、618名应急医疗救护人员。
四、关于支持医疗机构开展“五大中心”建设问题
“十四五”期间,红河州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与公立综合医院“五大中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实施“千县工程”“百县工程”第二阶段提质达标及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为契机,立足医院专科特色, 加强肿瘤防治、重症监护、麻醉疼痛、微创介入、慢病防治、神经、心血管、呼吸和感染性疾病等专科建设,强化胸痛、 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感谢您对红河州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8月18日
(联系人:卢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