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417-279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1-0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71号提案的答复
邓永坤委员:
您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进医疗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建议》的第271号提案,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医疗领域军民融合工作机制的问题
中共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国防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联勤保障部队926医院(原第59医院)在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健康红河”建设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近年来,926医院立足医疗资源优势,借助学科特色鲜明、技术水平高的特点,充分发挥滇南地区三级甲等医院“领头羊”作用,为推动滇南滇东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下一步,在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州卫生健康委将积极发挥龙头作用,将与联勤保障部队926医院密切协作,在医疗救治、卫生应急、疫情防控、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医共体建设等多领域多层次,建立军民融合共建工作机制,加快推动健康红河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统筹军地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军地医疗资源配置”纳入《红河州“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科学谋划,统筹协调,成立医疗领域军民融合领导组织机构,加强医疗领域军民融合顶层设计,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实现军地医疗资源平台共享,军地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第926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学科技术和地区影响力优势,积极参与滇南区域医疗中心、城市医联体、滇南医疗集团建设。加强科技领域统筹,着力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加快军民融合式创新,整合运用军民科研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和潜力,广泛吸纳专家强化顶层规划设计,开展联合攻关,加强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和转化应用。完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建立一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
三、关于落实属地化管理的问题
积极支持第926医院加强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业务审批准入、社保缴纳、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等相关工作。落实军民融合发展资金保障,健全完善配套政策。军地联合组织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的重大工程,着力推出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和举措。着力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创新军民融合发展“红河模式”。 健全法规标准,加强监督评估。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化水平。
四、关于完善军地联动应急救援体系的问题
在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强军地协调沟通机制,强化应急和公共安全统筹,提高军地协同应对能力。加强军地应急力量建设,健全军地应急行动协调机制,调整优化应急专业力量结构,健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增强国家卫生应急保障能力。统筹推进军地应急保障装备设施建设,明确军地应急保障装备设施合作途径及任务分工,改善军地应急力量训练条件,加强人才队伍、科技研发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力量的应急作用,建立健全应急动员响应机制,积极开展军地联合应急救治演练,强化综合防护措施建设。
五、关于加大国防卫生动员的问题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全民参与、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统筹兼顾、有序高效的原则,做好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满足军事保障需求。培养军地医疗人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科学制定卫生防护计划和抢险抢修预案,组织防护演练,落实防护措施,提高综合防护效能。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卫生救护体系。广泛动员医疗卫生人员,调用药品器材和设备设施,保障战时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
感谢您对红河州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8月24日
(联系人:卢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