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352-412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1-0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6号提案的答复

桂肖凡委员:

  您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委员会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动红河州烘焙产业发展和特色伴手礼开发的建议》第46号提案,已转交我局和州文化旅游局研究办理,我局高度重视,严格按照重点提案办理要求进行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大本地烘焙企业的支持力度”方面

  (一)红河州糕点生产企业基本情况

  截至2022年8月30日,红河州现有食品生产获证企业553户,其中涉及烘焙产业的糕点类食品生产企业41户,分别分布于蒙自市9户、个旧市4户、开远市6户、弥勒市8户、建水县8户、石屏县2户、泸西县3户、屏边县1户。小作坊282户,前店后场经营店497户;从业人员3096人;年产能达5867吨,年生产总值达14858万元,年上缴税收78.25万元。全州共有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烘焙企业2户;1000万元至2000万元企业1户;500万元至1000万元企业27户;500万元以下785户。

  烘焙类产品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如下:

  (二)积极服务企业,优化市场准入关

  依托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按照“零成本注册、零距离服务、一站式通办”服务宗旨,为企业开办提供集成服务,实现企业登记、银行开户、社保登记、税务办理、公章刊刻,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办结”,进一步加快后台办理速度,实现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基础上再压减。采取政银合作模式,向新设立企业免费提供刊刻3枚公章,提供线上线下帮办代办服务,打造有温度的“面对面”服务,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免费代理记账服务,实现开办企业“零成本”,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在办理相关食品许可的同时坚持监管端口前移,服务企业发展。在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前,指导企业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糕点审查细则,《GB14881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设计、规划、建设厂房,详细做好生产记录;服务指导企业提质增效,减少企业不必要投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指导企业按要求范围内和限量内使用食品添加剂,规范其生产行为,制定各项生产管理制度,确保依法依规生产安全合格的糕点。

  二、“深度挖掘开发各县市、各民族的特色糕饼”方面

  为写好红河烘焙产业文章,实现红河州烘焙产业走向全国、全世界的美好愿景,打好绿色发展三张牌。我州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综合考虑交通、区位、技术、市场等要素条件,以“布局集中化、生产规模化、品种特色化”为原则,依托产业园区提高产业集中度、整合资源利用效益、强化协作配套发展,新建与优化扩容相结合。优先在蒙自、建水、弥勒、开远、个旧等地加快一县一品、一族一饼特色民族糕饼糕点生产研发,对于近期蒙自伊香食品有限公司依托蒙自特产石榴研发的我州首款烘焙伴手礼“石榴小小酥”“石榴玫瑰饼”“石榴牛肉饼”已上市,实现零的突破,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于规模较大,在州内相较有知名度的几家回族糕点生产企业,例如贤嘉丽、优唛缔斯等特色回族糕点生产企业逐步形成产业基地,打造我州民族特色糕点品牌。

  以州内产值高、潜力大的烘焙企业为发展重点,深入挖掘企业潜力,帮助企业转换发展理念,引进先进技术,打造一批以蒙自石榴、枇杷、蓝莓等水果为原材料的特色糕饼,形成独有的地方品牌特色,争取培育成为省内知名的烘焙企业,形成消费新热点,成为红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加强传统糕饼更新换代,提升品质,适应新时代消费需求”方面

  强化政府引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政府+协会+企业”运作模式,合力打好组合拳。积极引导行业协会申报糕点特色品牌,引导产业提质增效,特色生态发展,做大做强糕点产业。树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理念,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培养壮大本土品牌,夯实品牌发展基础,优化产品结构。适应消费市场发展与需求升级趋势,增加中高端品种、新技术品种、个性化品种,丰富产品层次,推动产品序列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选择,满足差异化需求,提高糕点品种丰富度和特色度。提升产品品质,夯实食品安全标准基础,贯彻落实现行强制性标准,强化政策措施与标准的有效衔接,健全规范统一、高效的标准化运行机制。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和营销意识,重点开展规模企业品牌培育,推动优强企业创建知名品牌,探索区域品牌创立,推动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走品牌发展之路。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做好食品安全相关管理体系认证的宣传、引导工作,有效提升糕点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提升品质,截至2022年5月,红河州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有33家企业、33张证书;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有29家企业、29张证书。二是加大商标、地标、专利培育力度。截至2022年4月,全州普通商标有效注册量达22948件,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91件,全州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其中农产品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0件(其中农产品27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件(其中农产品8件)。引导糕点生产企业注册商标,创立自己的品牌。三是强化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实施。借鉴“蒙自石榴”“石屏豆腐”“石屏豆腐皮”等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2020年“蒙自石榴”获省局支持9万元经费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2021年“石屏豆腐”、“石屏豆腐皮”两个品牌2家企业分别获省局支持10万元经费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2022年的“屏边荔枝”品牌正在积极组织申报中),进一步增强糕点企业软实力,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四是抓住发展政策机遇。立项引导企业走发展之路,结合红河州历史文化和区位开放优势,依托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伴手礼烘焙食品,成为红河州旅游吸引眼球的重要部分,让烘焙产品有更多销路,更大化地传播红河州饮食文化。

  (二)加大金融政策支持。以绿色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糕点企业信贷投放,加大对糕点产业重大工程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向优势企业聚集,加强与州县两级国企合作,缓解糕点企业融资压力。一是实施企业纳规一次性奖励政策。按统计口径,除州奖励外,对新增入库纳入联网直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零售业准入标准500万元和住宿餐饮业200万元)一次性奖励8万元。二是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梯度分类培育,每年评选10户给予奖励,每户给予6万元奖励。建立税务、金融等部门直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机制,“一企一策”提供“点对点”精细服务。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推送共享机制,鼓励银行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信贷产品;鼓励保险机构提供信用保险服务,落实中央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

  (三)深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构建糕点产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和公开发布制度,强化糕点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建立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大打击不正当市场竞争、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力度,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建立新建项目快捷联审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资源开发审查、项目用地、食品生产许可、食品安全监管等相关审批程序限时办结。联合经营主体,解决产业发展原料、技术、金融、供应、物流、品牌等散户发展弊端,引进全新自动化设备,引入先进的电商运营管理机制,走规模化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烘焙产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打造全州一流的绿色食品品牌。迎合市场需求。现代烘焙行业已经开始往规模化、标准化、连锁化的方向发展。低糖、低脂、清淡和营养平衡的烘烤食品,将更受消费者重视。我们将围绕这一目标,改变现有烘焙食品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现状,向清淡、营养平衡的方向发展,瞄向消费市场,开展标准化、市场化生产。

  四、“促进特色糕饼和旅游融合”方面

  (一)支持旅游商品创新发展。积极为旅游商品企业搭建在高铁、机场、特色街区、景区等销售的渠道平台,通过各种市场需求,促进旅游商品的创新发展,促进旅游商品向伴手礼等方便、时尚、高端、体验方向发展,比如石屏豆腐深度开发的“嘴元素”豆腐干已成功推荐到高铁销售。

  (二)推进旅游商品文化品牌申报。近年来,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坚持“绿色环保、突出特色、统筹发展、传承创新、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红河独特的文旅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非遗+”、“商品+”“旅游+”等多方面融合发展,在非遗传承中不守旧,创新中不忘本,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有效推进各类旅游商品各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比如国家级非遗项目“蒙自过桥米线”“建水紫陶”“石屏乌铜走银”,省级非遗项目“建水汽锅鸡”“建水西门豆腐”“石屏豆腐”、开“远甜藠头”、“个旧锡工艺”、“蒙自彝族刺绣”,还有正在公示的省级非遗项目“蒙自年糕”“建水甜醋”“哈尼豆豉”“弥勒竹园红糖”,州级非遗项目“弥勒卤鸡”“建水狮子糕”“建水曲江烤鸭”,县级非遗项目蒙自新安所“凉卷粉”、“粉蒸肉”,个旧“锡城镇杨家田水泡梨”等,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与民俗等文化相融合,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商品、食品、伴手礼品牌。

  (三)强化文化旅游宣传推广。一是利用南博会、旅游交易会、文化旅游推介会、招商会等各种会展宣传推介红河州丰富的旅游商品。二是组织各类旅游商品、食品、伴手礼参加国家、省、州等各级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三是将体验感强的旅游商品、食品包装进特色旅游线路,比如非遗研学之旅、最美乡愁之旅、民族文化体验之旅、美食之旅等。四是举办以旅游商品、食品、文创产品为特色节庆活动,比如建水“紫陶文化节”、蒙自“过桥米线节”、开远“蜜桃节”、石屏“杨梅节”等。五是利用红河文旅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推广红河州旅游商品、文创产品。通过以上五方面的宣传推广,不断扩大红河文旅商品、食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关注红河,走进红河。比如石屏杨梅已成为一县一品的绝佳代表,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利好的生长环境,石屏县形成了以“石屏杨梅”为代表的生态水果品牌,石屏“杨梅节的举办,”已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要素之一。目前,除了生态杨梅,还开发了以咗咗哩为代表的杨梅干、杨梅蜜饯、杨梅汁等旅游商品,深受游客喜爱。又比如到建水,游客不仅欣赏各种美景,更为建水的烧豆腐、汽锅鸡,到蒙自为了体验品尝一个人的盛宴过桥米线等。

  五、“注重人才培养”方面

  加大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强化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加大面向生产一线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人才队伍,探索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职业技术工人。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高等院校设立相关研究机构,培养高素质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对企业引进的高级人才,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建立完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制定人才入股、技术入股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2022年9月30日

  (联系人:杨丽娟)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