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345-45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数据发展中心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1-03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数据发展中心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94号提案的答复
州工商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进数字化建设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的第294号提案,由州数据发展中心负责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面推动大数据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一)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全州数字经济
一是突出规划谋发展。制定了《红河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年)》(待报审)、《红河州政务云管理办法(试行)》《红河州电子政务外网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红河州一中心一平台六大库N应用项目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加强顶层设计。
二是高位部署促推进。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协调、推动数字化有关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在2021年10月19日印发第三季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报;2021年11月3日印发《关于建设“数字红河”领导小组五个专项工作组任务分解的通知》;2021年11月5日召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调度会议,部署安排2022年新基建项目储备计划工作;2021年11月23日印发《关于成立与华为合作服务协调工作组的通知》,与华为公司继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后深化合作推动数字红河建设;2021年12月1日召开“数字红河”建设综合考评工作调度会;2021年12月23日会同州发展改革委、州卫生健康委、州医保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委网信办5家牵头单位共同召开2021年度红河州“数字云南”建设综合考评视频调度会。
三是突出项目抓落实。全州谋划数字经济项目89个,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竣工项目5个,总投资1.42亿元;在建项目22个,年内完成投资43.25亿元;前期项目27个,计划投资33.96亿元。全州列入《云南省新基建项目表(2020—2022 年)》项目61个,截至第4季度,竣工项目4个,总投资1.70亿元;新开工项目6个,年内完成投资1.02亿元;续建项目18个,年内完成投资10.19亿元;前期项目33个。全州开展政府数字化建设项目技术审查9项,其中7个已完成专家评审,2个正在根据初审意见完善可研报告。
(二)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数据共享
一是2019年10月23日,红河州人民政府与华为公司签订《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充分发挥红河州区位、人才、服务、生态等优势,共同推动“数字红河”建设,共同建设“华为红河州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目前,数据中心可提供9178核vCPU、26310G内存和1794TB块存储资源。数据中心为红河州28个政府单位58个应用系统提供云主机、带宽、IP、存储等服务。共向红河州各委办局提供云主机344台。政务云资源的使用促进了信息共享,实现业务协同,通过政务云平台,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服务部门之间建立“信息桥梁”,通过平台内部信息驱动引擎,实现不同应用系统间的信息整合、交换、共享和政务工作协同,提高各单位整体工作效率。
二是打破数据壁垒,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完善市场化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促进社会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和交易流通。建立以应用和市场化运作为依托的数据平台体系,推动平台服务拓展和功能整合,提升对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的支撑能力。州数据发展中心于2021年6月开始组织《数字政府一中心一平台六大库N应用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其中已明确提出制定出台《红河州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管理办法》,规范和促进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建立红河州政务信息资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目录分类与管理、共享交换接口、共享交换服务、多级共享平台对接、平台运行管理、网络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制定红河州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框架和部门协同规范。目前,可研编制已完成。
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深入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化
2021年,全州完成数字经济投资22.16亿元,同比增长110.3%,占全省比重为1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390.56亿元,同比增长32.7%。
(一)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一是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2021年全州累计投入资金242万元,培训村级信息员19925人次,依托益农信息社或平台的电子商务累计成交额1163.03万元,已建成益农信息社1226个,其中:中心站1个、示范社93个(2021年新增10个)、标准社22个、简易社1110个。益农信息社已实现辖区内行政村全覆盖,主要建设在人员较为集中的村委会、电商、快递服务站;2021年云南省认定的20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中红河州有3个,分别为蒙自云科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蓝莓数字化生产示范基地、开远天华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花卉种苗栽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红河县库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芒果数字化示范基地,争取到省级扶持补助资金150万元;建成高原特色畜牧业发展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现已整合全州2000余个规模养殖场(养殖户)数据,分获农业农村部“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和云南省“10大数字农业优秀应用平台”。
二是纵深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实现5G技术融合工业场景应用,智能制造水平正在不断提升,红河钢铁公司生产线完成智能化改造、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智能工厂、云铝润鑫铝业有限公司电解铝智能制造技术开发应用及智慧工厂落成投产。全力推进实施“专精特新”民营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工程,2021年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惠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零的突破;推荐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户,获批12户;推荐申报省级专精特新“成长”企业117户,获批74户。
三是全面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智慧物流方面,建成弥勒运捷科技网络货运平台,与云南省网络货运监测系统无缝对接,自2021年1月运营以来入驻企业105家、车辆1860台,发货与承运累计240万吨、5.35万车次、运费12578万元,带动就业近2000人。建设开远市高端花卉采后处理加工冷链物流集散中心项目,一期累计完成投资3850万元,完成1万平方米中心钢结构主体框架和1.9万立方冷库建设。推进红河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园冷链物流仓储项目建设,完成可研究批复、环境影响登记备案等,正在建设主体工程。集仓储、车辆、信息、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州级智慧物流共享系统布局8个县市,完成县乡村三级站点人员培训。2021年1—9月,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入驻企业88户,实现销售额4.02亿元。智慧文旅方面,全州共上线“一部手机游云南”住宿企业1100户、餐饮企业19578户、旅行社9户、1家租赁车企业(云上梯田)、12条精品线路、1类旅游商品、诚选特产在线商户8家,在售商品31件;完成全州14个4A级景区智慧化改造;建设智慧文旅大数据管理平台。
四是加快推动智慧能源建设应用。2021年12月14日,《红河州能源监管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方案》《红河州能源监管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通过州能源局党组会议审查,目前正在开展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
(二)数字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1. 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全州二级及以上深度事项16823项,网上可办率98.74%,四级深度事项10809项,全程网办率64.25%。宣传推广政务服务“掌上办”“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20个主题1379个事项,注册量达937667人次,合计办件量为9412420件。
2. 电子政务数字应用水平。深入实施OA协同办公系统升级改造,新增会议管理、督察督办、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制度管理等5个模块,不断满足办公自动化需求,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办公成本。在线使用单位2928家,共有用户37364个,年发起流程95万余条,生成文档474万篇,月平均发送工作提醒100万余次;2021年州政府门户网站访问量84万余次,浏览量136万余次,修改网站页面样式4次。13县市政府网站访问量113万余次,浏览量266万余次,宣传作用进一步凸显;2021年组织县乡开展培训和应急演练2次500余人次,补充重要设施设备视联网终端1台、视频矩阵1台,整改政务视联网传输线路1条。保障各类会议269场,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会、全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推进视频会等重大会议得到有效保障。
3. “数说红河”展厅。按照八届州委常委会第158次会议、第十二届州人民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红河州建设“数字红河”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对标“数字云南”展厅,整改提升“数说红河”展厅,接入22家部门和企事业单位31个数字化建设成果展出,接待县市和州级部门800余人次参观,有效提升红河州各级领导干部群众数字化意识。
4. 应用系统建设使用情况。全州在用政务系统503个,国家级垂直建设238个,省级垂直建设152个,州级统建9个,部门自建104个。建成智慧党建平台、森林生态信息指挥系统、数字环保系统、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公安智慧警务大数据平台、异龙湖流域保护数字监管平台等应用系统。
5. 提升电子政务外网能力、推动政务智能化发展。改造扩建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千兆到县、百兆到乡镇(街道)全覆盖,行政村(社区)按需全覆盖接入。整合优化电子政务外网和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夯实全州一张网支撑能力,构建“一网承载、一体管理、一体安全”政务网络建设、管理、使用、维护新模式。加强全州电子政务外网IP地址资源规划、使用、管理,保证业务系统有序安全高效运行。
(三)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
加快发展数字健康服务。重视“云南健康码”的注册和推广工作,2021年全州云南省健康码推广率为99.11%;优化基于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红河州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27.59万份,电子病历170.75万份;全州共有1610家定点医疗机构和991家定点药店开通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电子凭证使用率稳步提升,2021年全州医保电子凭证累计激活量达302.71万人,激活率为69.31%,全省排名第五;在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试点建设智慧医院,在弥勒市人民医院试点建设互联网医院;在州第三人民医院建设红河州肿瘤影像云平台,接入37家医疗机构,满足医联体内部对各项业务精准协同的需求。
(四)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复合性人才培养。
深入推进智慧教育。组织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全州650个教学点增开了课程,395个教学点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全州13个县市全面推广同步课堂建设;全州已基本完成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教学点)1811所学校共计15232个普通教学班光纤到班的建设工作任务,所有学校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计算机教室1417个,学生机50436台,教师机32858台;全州中小学建成校园网学校共计792所,配备多媒体设备共计14403套;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师资培训工作,全面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中小学教师全员轮训3万多人,参加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6.5万人。
(五)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
1.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启动。个旧市实施“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实现管辖区域内“人、车、地、事、物”全面监控和城市整体治理工作全闭环“一张图”概览;蒙自市建设智慧城市指挥调度平台,共计接到有关城市治理的各类问题24.84万件,办结23.99万件,办结率96.6%,对城市运行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开远市建成智慧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初步搭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接入公安高清监控探头1200余个,基本形成了“全城区覆盖、全时段监控、全方位监督”的独具特色的开远数字化城市管理框架;弥勒市2021年11月23日完成弥勒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正在开展项目招标相关工作。
2.提升信息惠农服务水平,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农村低收入群众通过“一部手机办事通”APP和微信小程序“政府救助平台”,利用手机可以在平台上申请低保、临时救助、医保参保登记、找工作、找培训、大病救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涉及7家行业部门的15项救助服务,实现掌上办理、一键启动,申请不跑腿、办事不求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强化数字化意识提升
加强政府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培训,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系统提升公职人员数字素养,持续提高各县市各部门履职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完善机制体制
深入分析研究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健全政策制度,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成为红河州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百亿级优势产业。
(三)全力推动全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以《红河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年)》为总体布局,大力推进5G基站、全州光网、物联网等建设,以项目为抓手,加强全州项目调度,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实施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推动“一中心一平台N应用”项目,数字政府建设,助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快速建设和发展。
(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发展
用数字化手段赋能,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广泛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产业数字化方面,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选取省内外、红河州智慧化建设成功案例,借鉴学习,因地制宜引导更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数字产业化方面,立足红河州数字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延伸有色金属加工链,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打造半导体材料产业链,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延伸壮大,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消费电子制造基地,最大化吸纳上游产品,充分扩大就业,推动城镇化进程。以智能终端和消费电子元器件制造为重点,打造红河智能终端产业园,区域性智能终端产业发展集聚地,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动红河州数字经济持续增长。
感谢你对红河州数据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数据发展中心
2022年8月31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佳佳,0873-373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