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344-568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1-03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26号提案的答复

魏冬梅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的第226号提案,已转交我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

  感谢你对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发展工作的关心。你提出的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符合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提出的打好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要求,符合红河州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理念,对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决策部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红河州立足“三千四百年”特有文化旅游资源,按照“五区一带”发展布局,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目标,强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在优化红河经济结构,激发发展活力,发展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红河州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发展品质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以项目建设促进融合发展。围绕《红河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建水·石屏滇南最美乡愁之旅规划》,建水古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规划及紫陶产业链等,策划包装了坝心湖滨生态文旅小镇等项目,启动推进建水·石屏滇南最美乡愁之旅等项目建设,为红河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实施新产品新业态培育工程。大力开发和培育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建设红河湖泉·水乡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地、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最美乡愁旅游地、河口边境跨境旅游区,打造红河哈尼梯田、滇越铁路世界文化遗产等一批新亮点和新热点,着力提升石屏环异龙湖徒步线路等新业态。推动“旅游+”健康产业与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温泉康养健身、医疗产品。打造建水临安古城主题特色街区、开远壹然广场文旅商业综合休闲街区、弥勒红河水乡钱王街3条省级休闲街区和国家级建水临安古城主题特色街区,建水紫陶里街区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正着力创建为国家级夜间消费集聚区。三是打造一批新产品。开通了建水、开远、石屏小火车米轨慢游廊道观光体验,进一步提升了建水金临安民族民俗歌舞演艺、《建水临安小调》《临安梦境》实景演出及石屏非遗传习馆庭院小剧场特色演出,着力打造了哈尼族“矻扎扎节”、苗族“花山节”和哈尼长街宴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形成一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四是打造一批文旅品牌。弥勒市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县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弥勒、蒙自3县市创建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弥勒、建水、元阳3县市创建为云南省旅游强县;创建打造临安镇、弥阳镇等省级旅游名镇10个,名村18个,弥勒市、建水等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元阳哈尼梯田、弥勒市葡萄景观被推选为“中国美丽田园”;建水团山村被推选为“中国现代新村”“全国旅游名村”,弥勒市可邑村被推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建水团山村、元阳县阿者科村、弥勒市可邑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元阳十二庄园·香典认定为国家旅游乙级民宿,目前,正开展国家级丙级旅游民宿评定。

  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人才培养是其中的关键动力和根本保障。面对新形势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诉求,红河州在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中注重文旅融合型人才培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加快对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系统谋划,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支撑,建立健全文旅专业人才信息库。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通过全方位人才培养培训,破解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需求与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不平衡,为红河州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发展品质等打下坚实基础。按照你提出的建议,结合工作实际,我局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培养文旅融合型人才方面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保障

  为加快文旅融合速度,成立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培训中心,负责制定红河州旅游行业培训规划、旅游行业技术等级考核、行业资格考试、等级考试等和对红河州旅游景区(点)、旅行社、旅游住宿、旅游商店、旅游运输、旅游中介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及承担红河州非学历旅游培训工作。培训中心成立对维护旅游培训市场秩序,提升红河州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起到重要作用;2021年红河州文旅系统共举办线下培训209期,参训人数2.01万人次,线上培训3期,参训人数1.11万人次。

  二、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每年工作安排,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培训中心提前制定培训工作计划。2022年计划开展如下培训工作:一是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文旅人才培训项目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红河州积极申报“万名文旅人才”培训计划,将对红河州1500名文旅一线从业者开展讲解员、客房服务、服务礼仪等11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组织开展2022年旅游从业人员线上业务培训,预计8月份开展培训。将组织各县市辖区内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等级旅游民宿、乡村旅游、旅游演艺公司、旅游行业协会等企业和社会组织所属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各旅游企业和旅游类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参训率和合格率不得低于80%。

  三、构建文旅系统非学历培训教育体系

  加强与红河学院、红河职业技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州内外高校的合作力度。邀请昆工教授开展“干部规划家乡”专题培训班,邀请昆明理工、红河学院相关专家就重大文旅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对红河学院、红河职业技术学院涉文旅课程设置和调研课题提供相关资料,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并把相关专家教师纳入红河州文旅人才库,以此加强红河州文旅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初步形成由院校,旅游企业,文旅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的文旅人才培养培训机制。

  四、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习培训

  一是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以节庆活动、遗产日活动为载体,组织传承人开展培训活动,促进传承人技艺交流、提升。在绿春哈尼古歌传承点开展“四季生产调培训班、元阳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培训活动,对红河州梯田管理人员及梯田遗产区村寨的群众,开展《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法律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哈尼梯田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遗产监测能力提升等内容的培训。二是采取线上培训方式开展文化文艺培训。在“云南公共文化云”平台、“红河州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出网络公益大课堂《云上红河》。培训内容包括《彝族阿细跳月组合》《古典舞手眼组合》《哈尼乐作健身操》《古典舞身韵组合》4个舞蹈组合教学培训。利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组织文化馆干部职工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三是加强红河州文旅行业技能培训。2022年组织红河州文旅系统相关人员开展文旅项目筹划专题培训,对乡村旅游及高端民宿项目筹划设计、度假旅游及康养旅游项目筹划设计、文旅融合及沉浸式体验项目筹划设计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红河州文旅项目筹划水平,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举办旅游行业技能培训,对宾馆酒店、景区、餐饮等涉旅企业员工对中西餐宴会摆台、前厅服务、客房服务、综合素质(投诉处置及应对技巧)等内容的培训。四是增强农村地区文艺队伍建设。选派96名文化工作者到艰苦边远乡村和基层一线开展工作,加强对农村地区文艺队伍进行培训,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红河州发展社区和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6500余支,总人数达95000余人,每年组织开展表演活动万场以上,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五是打造一流文旅人才队伍。完成第一批云南省“金牌导游”培养项目申报2人、“金牌讲解员”1人,目前正在公示。完成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文化名家申报4人。完成第七批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文化艺术类申报1人。培养申报2022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3人,正等待省文旅厅认定。

  感谢你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30日

  (联系人:郭云贵)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