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343-469
- 发布机构: 红河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1-03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59号提案的答复
王永庚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推进药食同源产业发展 助推个旧产业转型的建议》的第259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4月20日,我局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印发了提案办理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科室、责任人、责任领导和办理时限。5月5日,分别向协办单位州卫生健康委和州农业农村局发出了《关于征求红河州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59号提案办理意见建议的函》,征求两家协办单位的意见。
一、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
红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链发展,成立了红河州生物医药产业链专班,制定了红河州生物医药产业链专班工作推进机制,助推红河州生物医药发展。结合相关部门职责,州卫生健康委收集了个旧市中医药人才专家库人员名单(附件1),在构建“院、校、企”药食同源综合开发时提供技术支撑。目前,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组建红河州药学(药品)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库,组建后可以进一步为药食同源产品中医药理论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二、做好企业产品申报食药物质目录
至2022年,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共116种,卫健委还公布了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名单(附件2)。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现有的“116种食药物质”是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结合本辖区情况,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修订或增补食药物质目录的建议,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估、审核,能够满足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的物质要求(有传统上作为食品食用的习惯,已经列入《中国药典》的食药物质)。因此,“食药物质”目录中品种的确定、修订、增补审批权限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附件3),结合部门职能,我们将与卫生健康部门共同对食药物质目录申报提供指导。因为药食同源目录是由卫生健康部门审批发布,卫生健康部门主导,市场监管部门配合。
三、部门协同,推动药食同源产品种植
农业农村部门和科技部门要加强对个旧药食同源资源选育工作进行调研,创造条件建立一个种苗繁育基地。积极争取个旧市委市政府支持,让政府高位推动,通过结合阳山生物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优势品种的人工种植,进一步带动产业链发展,扶持和培养一批种养殖专业户,优化个旧市农业产业。
如企业愿意以中药材标准进行种植,市场监管部门将做好种植企业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指导工作,同时进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等政策宣传,进一步提升产品规范化种植水平。
四、加大药食同源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
利用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宣传活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节点,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主题宣教,以健康红河合理膳食行动营养健康餐厅、食堂创建为契机,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引导餐饮业、食堂提升营养健康服务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在设立中医科的公立医院中进行宣传推广。
在宣传药食同源营养健康、养生保健知识的同时,要提醒生产经营企业,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作为食品生产经营时,其标签、说明书、广告、宣传信息等不得含有虚假宣传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成熟,叠加利好的中医药政策环境,相信更多企业将赶上药食同源政策下的产业东飞。希望个旧依托发达的城市、医疗、教育及宜居的气候等优势资源,争取政府高位推动,部门合力带动,积极推进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助推个旧产业转型。
附件:1.个旧市中医药人才专家库人员名单
2.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名单
3.《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
感谢你对我州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11日
(联系人:赵燕)
附件1:
红河州个旧市中医药人才专家库人员
序号 |
单位 |
姓名 |
出生年月 |
民族 |
职称 |
任职年限 |
专业 |
备注 |
1 |
个旧市人民医院 |
刘丽 |
1976.10 |
汉族 |
主任医师 |
5 |
呼吸、风湿免疫、中西医结合 |
|
2 |
个旧市人民医院 |
李广成 |
1951.05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23 |
肛肠专业 |
|
3 |
个旧市人民医院 |
何俊梅 |
1974.12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4 |
风湿免疫、中西医结合 |
|
4 |
个旧市人民医院 |
李刚 |
1983.01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4 |
皮肤、风湿、中西医结合 |
|
5 |
个旧市人民医院 |
赵英勤 |
1974.12 |
汉族 |
主任医师 |
6 |
肛肠、外科 |
肛肠科 |
6 |
个旧市人民医院 |
武江宏 |
1970.03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5 |
肛肠专业 |
|
7 |
个旧市人民医院 |
金兰花 |
1985.07 |
彝族 |
副主任医师 |
2 |
风湿免疫、中西医结合 |
|
8 |
个旧市人民医院 |
郭斌 |
1975.10 |
汉族 |
主任医师 |
3 |
神经外科 |
脑病科 |
9 |
个旧市人民医院 |
苏跃康 |
1975.11 |
汉族 |
主任医师 |
2 |
神经内科 |
脑病科 |
10 |
个旧市人民医院 |
刘瑞鹏 |
1973.04 |
汉族 |
主任医师 |
6 |
神经外科 |
脑病科 |
11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官云 |
1976.10 |
彝族 |
副主任医师 |
3 |
中医学 |
|
12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李丹 |
1980.10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5 |
临床医学 |
急内科 |
13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罗晓艳 |
1972.07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3 |
临床医学 |
急内科 |
14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杨云 |
1982.11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1 |
中西医结合 |
|
15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彭维娟 |
1976.08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1 |
针灸推拿 |
|
16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许杨 |
1982.05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1 |
中西医结合 |
|
17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顾芯亦 |
1978.11 |
汉族 |
主治医师 |
6 |
临床医学 |
儿科 |
18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谭云峰 |
1974.12 |
汉族 |
主任医师 |
5 |
中医学 |
|
19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李燕祥 |
1979.04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3 |
中医学 |
|
20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景梅 |
1980.09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1 |
临床医学 |
外妇科 |
21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韩杰 |
1976.09 |
白族 |
主治医师 |
9 |
临床医学 |
外妇科 |
22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安永天 |
1973.08 |
土家族 |
副主任医师 |
7 |
临床医学 |
外妇科 |
23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刘国光 |
1962.07 |
汉族 |
主任医师 |
3 |
中医学 |
|
24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张磊 |
1982.12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3 |
骨伤 |
|
25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李勇 |
1966.05 |
回族 |
副主任医师 |
8 |
临床医学 |
骨伤科 |
26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凡兴昌 |
1982.10 |
汉族 |
主治医师 |
7 |
针灸推拿 |
|
27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刘继芬 |
1975.08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7 |
针灸 |
|
28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杨松秀 |
1969.10 |
白族 |
副主任医师 |
7 |
临床医学 |
针灸科 |
29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何丽娅 |
1975.06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3 |
中医 |
|
30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杨华 |
1967.01 |
汉族 |
主任医师 |
6 |
中医 |
|
31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刘红 |
1966.07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18 |
中医 |
|
32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周强 |
1972.09 |
汉族 |
主任医师 |
3 |
中医 |
|
33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柴燕萍 |
1964.12 |
汉族 |
主任医师 |
9 |
中西医 |
|
34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毕芳 |
1972.12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8 |
中医学 |
|
35 |
个旧市中医医院 |
梁杰 |
1966.01 |
汉族 |
主任医师 |
9 |
中医 |
|
36 |
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
王祥凯 |
1969.10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6 |
内科学 |
院领导 |
37 |
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
白学玉 |
1968.12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6 |
内科学 |
院领导 |
38 |
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
李丹 |
1981.05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1 |
普通内科 |
医务科 |
39 |
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
薛亚玲 |
1970.03 |
汉族 |
主任医师 |
1 |
妇产科 |
医务科 |
40 |
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
张庆 |
1975.04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4 |
普通内科 |
内一科 |
41 |
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
王志荣 |
1971.10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5 |
普通内科 |
内一科 |
42 |
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
张勋卫 |
1971.02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2 |
普通内科 |
内一科 |
43 |
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
李玲 |
1972.05 |
白族 |
副主任医师 |
5 |
普通内科 |
内二科 |
44 |
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
何林波 |
1974.12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4 |
普通内科 |
内二科 |
45 |
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
陈战学 |
1978.04 |
蒙古族 |
副主任医师 |
2 |
外科 |
外科 |
46 |
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
刘剑波 |
1966.07 |
汉族 |
副主任医师 |
5 |
麻醉 |
麻醉科 |
47 |
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
王宏祥 |
1967.01 |
彝族 |
副主任医师 |
8 |
放射医学 |
放射科 |
48 |
个旧市第二人民医院 |
康立强 |
1978.11 |
满族 |
副主任医师 |
6 |
超声波医学 |
功能科 |
附件2:
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
2012公布86种药食同源中药材品种: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实、花椒、红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2014新增15种中药材品种:
人参 、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奈、西红花 、草果、姜黄、荜茇 ,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2018新增9种中药材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名单:
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天麻、山茱萸、杜仲叶,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2019新增6种中药材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名单:
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目前,共116种。
卫健委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名单: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坷子、赤芍、远志、麦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缨子、青皮、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葫芦巴、茜草、筚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保健食品禁用中药名单(注:毒性或者副作用大的中药):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黄、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卫健委公告明确不是普通食品的名单:
西洋参、鱼肝油、灵芝(赤芝)、紫芝、冬虫夏草、莲子芯、薰衣草、大豆异黄酮、灵芝孢子粉、鹿角、龟甲 。
公告明确为普通食品的名单:
白毛银露梅、黄明胶、海藻糖、五指毛桃、中链甘油三酯、牛蒡根、低聚果糖、沙棘叶、天贝、冬青科苦丁茶、梨果仙人掌、玉米须、抗性糊精、平卧菊三七(Gynura Procumbens (Lour.)Merr)、大麦苗(Barley Leaves)、养殖梅花鹿其他副产品(除鹿茸、鹿角、鹿胎、鹿骨外)、梨果仙人掌、木犀科粗壮女贞苦丁茶、水苏糖、玫瑰花(重瓣红玫瑰 Rose rugosacv. Plena)、凉粉草(仙草 Mesona chinensis Benth.)、酸角、针叶樱桃果、菜花粉、玉米花粉、松花粉、向日葵花粉、紫云英花粉、荞麦花粉、芝麻花粉、高粱花粉、魔芋、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刺梨、玫瑰茄、蚕蛹、耳叶牛皮消。
附件3:
关于印发《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的通知
国卫食品发〔2021〕36号
发布时间: 2021-11-15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经商市场监管总局同意,我委制定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1年11月10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