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341-669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1-03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1号提案的答复
彭海员、李卫东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擦亮绿色食品牌名片 做好瓶(桶)装水文章的建议》的第41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水,是人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桶装水作为既方便又时尚的饮用水,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也逐渐变成每一个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红河州产业发展,瓶(桶)装水产业也随之越来越受到高度关注。在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政策的指引下,红河州紧紧围绕做特“绿色食品牌,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建设”新要求,加快构建“5+6”现代产业体系,持之以恒推动“绿色食品牌”走深、走细、走长,今年更是以建立“高位统筹、链长负责、专班推进、联动招商、动态管理、合力攻坚”的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你们在政协第十三届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非常好,非常及时,既是对我们工作的督促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鼓励,州政府高度重视提案件的办理,转交我局牵头,州市场监管局、州投资促进局配合办理。
一、产业链规划、出台政策等方面落实情况
(一)顶层设计,统筹引领。历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强州”建设,相继出台产业发展指导性方案。2016年,出台了《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红发〔2016〕17号)、《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红河州重点产业发展领导推进机制的通知》(红办发〔2016〕57号);2022年,州委、州政府出台了《红河州推行链长制落实“六个大抓”实施方案》,全面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建立“高位统筹、链长负责、专班推进、联动招商、动态管理、合力攻坚”工作机制,“瓶(桶)装水产业”放在了“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专班统筹推进,专班成立以来,制定印发了《红河州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重点产业链分工方案》和《红河州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企业服务月活动方案》,形成了州级领导牵头,专班推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方案中,将瓶(桶)装水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链发展,紧紧围绕云南华瑞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红河珍茗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和打造红河州高规格的天然矿泉水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全州共有规上瓶(桶)装水生产企业共6户。2021年,共实现产值3.4亿元。
(二)筑巢引凤,加快水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通过工程措施调配屏边县城周边优质水资源,依据屏边地形地貌的现状,规划建设云南大围山水产业加工园区,拟采用一园两区模式,预计投资8亿元,项目建成后,可直接解决600余人就业,实现投资企业收益约5亿元—13亿元。前进水产业片区位于玉屏镇前进村委会,距离县城约8公里,均为沥青凝结道路。规划占地面积362亩,主要取水点2个,分别为达口小寨和五公里水源;老木沟水产业片区位于玉屏镇新荣村委会,距离县城约5公里,均为柏油沥青道路,规划占地面积208亩,主要取水点3个(分别为:老木沟水源、苗城第一眼井和第二眼井)。
(三)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助力企业产业发展。一直以来,省、州政府积极出台政策措施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对于企业抓实产业发展,延链、强链、补链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助推作用。近3年以来,红河州规上瓶(桶)装水生产企业共获得省、州各项奖补资金173.16 万元。
二、品牌建设、重点企业培育等方面落实情况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依托地方资源,着力打造和培育特色产业,屏边县拥有生态良好的大围山国家公园和罕见的火山地貌,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地貌特征造就了屏边县水资源极为丰富的特点,成为了重点打造水产业的重点县市。
(一)引强扶大,积极争取优势资源落地红河州。红河珍茗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要经营内容为桶装水、瓶装水、饮水机、塑料瓶盖生产销售,是昆明珍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红河州屏边县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建成年产40万吨天然矿泉水包装饮用水投资项目,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0188万元,于2019年竣工投产,项目引进国内先进的水处理净化设备,采用珍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桶一码全程溯源技术、“流通五合一”管理体系等行业先进技术打造高规格天然矿泉水生产基地。该项目将成为珍茗公司未来高端饮用水产品的生产基地,是企业实现产品走出云南、进入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重要依仗,是云南省绿色食品水产业中的精品。
(二)扶持重点企业,延链上下功夫。屏边氧森天然矿泉水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商标“围山百年”,主要经营饮用水、饮料(桶装、瓶装)生产销售,富氧水、婴幼儿专用水研发。该公司通过技改,在原厂址的基础上,建设自动化、机械化水生产线3条,目前项目已完成正式投产,二期将建设婴幼儿专用水生产线,预计投资3500万元,三期建设富氧水生产线,预计投资400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量将达优质矿泉水250万吨。一期投产,2021年实现产值8311.6万元。
三、招商引资方面落实情况
一直以来,州委、州政府围绕重点产业布置产业招商,灵活招商模式,细化招商方案。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成立以来,重点采取靶向招商策略,邀请县市分管领导参与产业链外出招商考察,积极开展州县联合招商,主动跟进有明确合作意向的目标企业,成熟一家招引一家,进一步提高招商工作效率,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在“盘存量”“挖增量”“提质量”三“量”工作上下功夫。水产业拟招商建设项目:依托屏边县优势资源,建设年取水500万立方米的屏边县高端品牌水加工基地项目,项目总规划占地205.24亩,计划投资6.5元,项目建成后可直接解决600余人就业,年均产值可达l0亿元—26亿元,上缴利税1.3亿元—3.4亿元,企业受益可达5亿元—13亿元。
四、行业政策法规培训等方面落实情况
州市场监管局结合职能职责,开展好各项相关工作。一是做好培训工作。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行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按照年度预算下拨资金到市场监管局开展相关业务培训,资金按照1000元/人的培训费用开展好业务培训工作。为深入学习包装饮用水新的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2020年,不定期组织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进行业务培训,让从业人员充分了解和熟知水产业新的规定,分析行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良好的市场氛围打基础。二是做好取证工作。“瓶(桶)装水”按照国家标准及食品生产许可分类,已更改为“包装饮用水”,属饮料类产品下的二级分类。截至2022年5月31日,红河州持有效食品生产证的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共70家,占全州取证企业总数的12.7%,占饮料类产品取证企业总数的61.9%。已占据红河州饮料类取证企业半壁江山。三是做好抽检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动态监测水质量。历年来,红河州对所有取证企业都开展全覆盖监督抽检。2021年,红河州饮料产品抽检情况,省抽65批次(其中 1 批次不合格),地抽(州级本级)抽检 44 批次(其中 1 批次不合格),地抽食品(县级本级)72 批次(全部合格),目前,不合格批次已通知企业整改完毕。
五、行业分析统计等方面落实情况
为充分掌握和了解行业发展,信息数据收集和动态运行分析等常态化工作是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抓实经济运行分析。月底前报数据,旦月初收集、统计、分析数据,该项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以便州委、州政府掌握和了解掌握情况,便于行业分析。二是抓实项目监测。跟进项目投资进度,每月分析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督促和指导。三是加强监管、培训和指导。业务部门对相关企业或机构开展相应的监管、培训和指导服务,以便于数据真实有效,不漏统漏报、不瞒报隐报、不虚假上报,确保数据应统尽统,营造良好的运行状态。
红河州瓶(桶)装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为加快产业发展的步伐,州县两级政府将会继续在落实政策、出台政策、布置实施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尽早在红河州形成完善的瓶(桶)装水产业链和科学合理的运行系统。
感谢你们对红河州瓶(桶)装水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