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334-636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1-04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第70号提案的答复

刘雯婧委员:

  您在政协红河州十三届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在红河州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民族器乐启蒙课程的建议》的第70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红河州是一个少数民族大州,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灿烂的文化,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升民族素质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在民族教育工作中,州教育体育局始终坚持“四个一”的目标,使每个少数民族学生学会一种民族乐器,会跳一支民族舞蹈,会唱一首民族歌曲,学会做一件具有民族民间工艺特色的作品,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结合音乐教育工作的特点,州县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坚持把国家的音乐教材与当地少数民族音乐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国家规定的基础艺术知识的同时,学习继承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

  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开设22种民族器乐课,其中个旧市以葫芦丝、古筝为主,有1个葫芦丝乐团;开远市以古筝、竹笛、陶笛、葫芦丝为主;蒙自市以葫芦丝、古筝、芦笙为主;弥勒市以口风琴、葫芦丝、竖笛、笛子、鼓、锣、拨、三角铁为主;建水县以古筝、木鱼、串铃、沙锤、锣、拨为主;石屏县以葫芦丝、四弦、烟盒、古筝、大鼓、长号、茄波为主;红河县以葫芦丝、二胡、钢琴、笛子、民族打击乐为主;屏边县以葫芦丝、芦笙、古筝为主;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开设葫芦丝民族器乐课;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孔雀鼓民族器乐课。开发《建水民歌小调》等11门地方或校本教材,有民族乐团14个,专职民乐教师16名,兼职(外聘)民乐教师67名。

  绿春县推广戈奎的哈尼棕扇舞、牛孔的彝族跳鼓舞、大水沟的哈尼族同尼尼、民族竹竿舞,弥勒利用彝族器乐“大三弦”“小三弦”“阿细金竹笛”“月琴”,着力打造舞蹈“阿细跳月”,每天大课间进行展示,参与人数每天2000余人次 ;利用苗族器乐“芦笙”,利用乡村少年宫、课后服务进行学习,每周开展两次学习活动,参与人数1000余人次。部分县市和学校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发民族音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艺术教育内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如绿春县教育局认真对当地民族民间童谣、舞蹈、歌曲、乐器进行挖掘整理,编写了旨在让学生了解民族精神,了解民族文化特征、艺术技能,树立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乡土艺术教材——《民族音乐与舞蹈》,教材中融合了当地儿歌、山歌、跳鼓舞和民族刺绣等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传承好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带动全州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必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在美育课程开设中,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落实开足开齐美育课程的刚性要求。2016年,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红政办发〔2016〕261号)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以及哈尼族铓鼓舞、乐作舞,彝族烟盒舞、阿细跳月及其他少数民族艺术为重点,扎实做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

  教育部每三年一届的全国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明确要求各地各校选择合唱、演奏等曲目时,要尽量选取中国曲目,体现优秀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在红河州艺术展演活动器乐展演节目中涌现出了不少的古筝、葫芦丝、竹笛、琵琶、四弦等不同类别的民族乐器作品,充分展现了红河州师生的良好的民族音乐素养。民乐团不仅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更是师生进行艺术实践和展示专业教学成果的有力平台,州教育体育局积极推动民乐团建设,大力倡导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当地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在州级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于2021年10月成立了共美民族乐团,现有乐团成员共80余名,乐团包含了琵琶,中阮,大阮,古筝,扬琴,笙,唢呐,竹笛,二胡,民族定音鼓等10余种民族乐器。乐团成员均为本校学生,乐团自成立以来,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严格的要求,规范的管理,科学的训练,刻苦的实践,乐团不断地发展壮大,演奏水平不断进步,如今已发展成一支建制齐全,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乐团。

  民族器乐启蒙教育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必须坚持试点先行、审慎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以“双减”工作为契机,与课后服务为载体逐步推进开设民族器乐启蒙课程,加深青少年对民族器乐的理解和热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二是充分利用中小学艺术展演平台,将民族器乐作为重要参评类别,以艺术展演形式进一步推动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器乐课的开设,真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加强民乐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制定红河州国培计划和州培项目的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教育部、省教育厅提供的教师培训资源,组织开展美育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鼓励各地各校通过统筹整合学校和社会美育资源的形式,聘请宣传文化系统与社会文化团体的艺术工作者、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学校美育兼职教师,不断充实民乐师资队伍。四是加大经费投入,我们将继续积极协调宣传、文旅等部门,加大对学校美育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协调财政部门,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支持民乐工作。五是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民乐与各学科相结合,在大中小学各门学科课程中,有机融入美育特别是民乐的内容。

  感谢您对红河州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

  2022年9月5日

  (联系人:季  洪)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