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22742-933
  • 发布机构: 红河州科学技术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09-15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科技局对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348号建议的答复

陈勇宏等代表:

  你们在红河州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红河干热河谷保护修复力度的建议》第0348号建议,已转交我局分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强化科技支撑力度,建议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建设一批实验室、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的建议,我们非常认同。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红河干热河谷保护修复和综合开发建设工作,近年来,集中资源力量推进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科学谋划布局,为红河谷发展注入新动能

  红河谷是全省三大干热河谷之一,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热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要求红河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打造“五个基地”,在“五个基地”中,打造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力争5年内把红河谷建成为全省干热河谷开发示范区。今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红河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聚焦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极大提高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红河州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以“廊带联动”助推南北均衡、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红河谷热区绿色经济带建设,科学统筹红河谷热区开发。

  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激发红河谷创新发展活力

  一是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的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目前,红河州有15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涵盖新材料、医疗卫生、绿色农业等多个合作领域;在建云南省重点实验室1家,为红河宏斌食品有限公司与南昌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云南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共建。红河谷片区有唐启升、杨远柱、谭乐和等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以红河谷区域内各县市的资源条件为基础,主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优质稻及梯田红米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和示范推广,菠萝蜜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等。2022年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认定申报工作已开始,州农科院、红河酷爱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正在积极申报。我们将严格按照《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做好红河州申请建站的组织、审查、推荐工作,以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团队引领作用,吸引更多高端科技人才和团队,更好地为红河谷高质量发展服务。

  二是积极与院校搭建“产学研用”科技合作平台。位于红河干热河谷核心区域的红河县先后与中国林科院世界农用林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西南大学、云南农大等10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在“政、产、学、研、用”等方面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成立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唐启升院士科研工作站、顺和庄园尼章光专家工作站、红河县棕榈科研基层工作站等。通过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农用林业中心首席科学家许建初及科研团队合作,共建红河谷山地未来乡村振兴创新中心,为红河干热河谷产业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是积极建设基础研究创新基地。“红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获省科技厅批准2022年建设,通过研究站的建设,可积累大量的干热河谷气候、生态过程与生态修复研究资料,将成为红河干热河谷生态系统演替及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野外研究基地。红河谷山地未来创新中心聚焦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的世界性难题,已建成干热河谷种质资源活体保存库、乔灌草立体种植园,构建农林复合与生物质循环产业体系等。通过种质资源创新、循环农业创新与组织机制创新,集成创新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加强种质资源等保护和利用助力乡村振兴生态产业。通过集中科技资源力量推进热区产业经济带建设,打造干热河谷产业发展示范,辐射带动红河干热河谷涉区红河干流沿线8个县市发展。

  三、组织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为红河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积极组织红河州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等申报和实施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助推红河干热河谷产业开发。州农科院组织实施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农业产业技术研究示范项目”,主要进行梯田红米品种选育和改良、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在红河谷片区进行冬早蔬菜新品种示范等。实施了“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技术示范项目”,主要开展梯田红米新品种选育、现有品种提纯复壮及良种扩繁工作和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及关键技术瓶颈攻关。州农科院“水稻、玉米种质创新基地建设”已列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2022年第二批立项支持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将解决优质水稻、玉米品种选育、种植、种子生产等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种业“卡脖子”的问题。红河谷辣木产业有限公司辣木新产品精深加工、红河云百草药业有限公司菲牛蛭养殖和菲牛蛭冻干技术研究等项目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红河热作所与红河谷地区农场、种植企业、种植大户合作,通过示范基地建设,为香蕉、橡胶、柑橘(柚、柠檬等)、芒果、菠萝蜜、油梨、莲雾企业、农场及种植户提供热带水果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治、新品种适应性示范及相关科技服务,为红河干热河谷热作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推进红河谷科技人才建设

  “十三五”期间,通过构建领军人才、高端科技人才、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等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与引进体系,创新创业人才规模不断扩大。获省科技厅批准入选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3人,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4人,培育创新团队2个。“三区”人才获批177人,省级科技特派员422人。2022年,随着国家科技特派团·红河县特派团、云南省屏边县荔枝产业科技特派团的入驻,科技特派员队伍和“三区”科技人才作为红河谷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和服务。以技术指导覆盖主导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和当地科技人员能力素质不断增强,助力红河谷乡村振兴。今后,我们将结合“兴滇英才”和“红河奔腾”人才计划认真做好科技人才工作,为红河谷热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切实抓好省、州政策措施及相关配套办法落实落地,强化对科技人员服务,积极拓宽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加强与国内名所名校的联系,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引导和搭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形成技术创新联合体和产学研用结合平台,以科技计划项目为支撑,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到我州创新创业,促使红河干热河谷片区将区位、气候、劳动力等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和经济优势。

  感谢对我州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科技局

  2022年8月17日

  (联系人:李春文)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