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22720-914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17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78号建议的答复
郭江平代表:
您在红河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支持金马镇产业道路建设综合项目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综合项目的建议》的第78号建议,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红河州各级各部门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突出抓好“规划、绿化、文化、整洁化”和基层党建引领,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向面上推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较大提高,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乡村“颜值”更高、人居环境更美。泸西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州委“13568”工作思路和县委“1341”发展思路,重点聚焦村庄规划管理、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改建、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攻坚工作,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金马镇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和红河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视频调度会以及省州新闻媒体有序监督反馈会精神,严格落实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对照“一档8个标准”,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认真总结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成效和不足,紧盯“干净整洁宜居美丽”目标,按照“清拆建管”工作思路,围绕“12345”工作法,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充分发动党员干部群众主动性,高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努力打好乡村振兴“当头炮”,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有序推进。
一、领导重视,党建引领
金马镇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新坝村开展基层党建引领综合治理、在白鹭村开展基层党建引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在太平村开展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等示范工作,充分发展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工作开展到哪、党建工作就开展到哪、党旗就在那里高高飘扬。在党建引领示范工作中,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包村责任,党组织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凝聚群众共识、汇聚群众力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重点整治,不断完善村内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党员带头担当,干事冲在前、奉献做在先,带头调节矛盾纠纷、带头守好卫生片区、带队开展值守巡逻、带队管好小广场和小花园,充分激发群众积极性,实现了党建引领示范村的华丽转身,赢得了各级党委的认可和广大群众信任。
二、明确目标,有序推进
(一)实现村庄规划有序发展。结合干部回话家乡工作,充分统筹各方资源,结合各村自己,综合多方意见,科学细致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编制《金马镇总体规划》及7个《行政村规划》、26个《自然村规划》,全镇村庄规划覆盖率达100%。同时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按照县级统筹规划安排,各村制定详细性发展规划,实现一村一规划,爵册以蔬菜种植为主,石缸冲以烤烟种植为主、雨龙和太平以花卉种植为主,促进各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规划发展。
(二)实现村容村貌提升。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逐步推进群众的思想认识,扭转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状况,逐步缩小城乡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差距,拆除老旧房屋和残垣断壁,整体提升村容村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依托抓手,落实责任
(一)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2019年至2021年任务已全面完成的基础上,2022年年度改厕任务690座,现已开工350座、完工170座,正在组织开展第一批镇村验收工作。全镇新建农村公厕7座,已开工3座。
(二)狠抓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处置。严格执行垃圾集中清运焚烧发电要求,实行户清理、组收集、村清运、镇中转、县处理的工作方式,全镇垃圾通过爵册村垃圾中转站全部运往发电厂焚烧发电。取消各村原有垃圾焚烧炉,禁止生活垃圾一埋了之,一律实行中转运输,全镇每天清运垃圾40余吨。
(三)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金马镇地处坝区,地势平缓,加之人口密度较大,超过万人的村就有3个,生活污水收集处置难度较大。特别是污水配套收集处置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现目前仅有爵册、新坝实施过一小部分管网建设,小坝河已完成污水管网建设,正在开展村容村貌中和整治提升,嘉乐村正在组织污水管网全覆盖工作,其他村主要依靠传统沟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发酵、氧化塘自然降解用于农业灌溉。
四、多举并进,统筹推进
(一)清理环境卫生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对村庄内外和田园、河湖、山林等周边环境持续进行清理整治,引导群众逐步树立卫生观念、养成卫生习惯。2022年对山口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动用挖机3辆、装机1辆、运输车8辆,动员工作人员20名,用了3天时间共清理垃圾400余吨,同时加强对周边蔬菜基地、群众和垃圾清运人员的宣传教育,要求将产生的垃圾全部清运到金马镇垃圾中转站统一处理。
(二)拆除老旧危房和残垣断壁。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人口开始逐步向城市地区搬迁,农村中无人居住的老旧房屋、考棚、残垣断壁原来越多,逐渐成为卫生死角,这些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协商确认产权,动员群众自行拆除这些隐患点,对提升村容村貌十分必要。2022年重点打造小坝河和布白村小组,共拆除老旧房屋、烤棚、猪圈20余户1000余平米。
(三)共建共享共管“三小园”。通过清理卫生死角和拆除残垣断壁,充分利用村庄内的闲置土地,做通农户工作,在限制土地上种植“三校园”,并以村干部或党员带队,分片划区设定责任区,实现村庄环境卫生共建共管共享。2022完成“三小园”建设600余平米。
五、健全机制,常态长效
创新长效管理机制。针对工作推进中的问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方式方法,形成人居环境提升的长效管理机制,纳入村规民约,让文明乡风逐步成为群众的自然习惯。
(一)硬件设施保障到位。一是环境卫生保洁经费到位。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费纳入村规民约,每人每年收取24元。2021年,按照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收取卫生清扫保洁费和垃圾清运费110余万元,收取率达90%。同时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30万元。二是垃圾收集设施配到位。全镇取消各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一律实行垃圾收集日产日清,共配备垃圾运输车37辆,路面清洗车2辆、吸粪车4辆,垃圾斗539个,垃圾桶1075个,配合农村厕所革命做好尾水回田。三是配套设施项目规划到位。争取小坝河村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尽快完工,太平、嘉乐2个村自然村的污水管网项目以及爵册村污水处理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争取农业有机肥项目尽快落地实行(泸西县果蔬废料处置项目),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二)长效保洁落实到位。强化人居环境整治队伍力量,以村委会为单位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工作,构建村、组、网格、保洁员四级队伍建设,村委会牵头抓好保障工作,村小组抓好配套设施管护工作,网格抓好环境卫生督促检查工作,保洁员做好日常保洁工作。全镇共有7个村委会、29个村小组、130个网格、232名保洁员。实行“包保制”,通过盯好“点”、护好“段”、管好“片”、盯好“运”,层层落实,齐抓共管,进一步促进人居环境卫生不断改善。通过分层逐级落实,各自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促进人居环境卫生不断改善。整改探索集镇垃圾清扫和全镇垃圾集中清运市场化操作模式,正在开展组织洽谈工作。
(三)示范引领激发活力。按照集镇发展规划,围绕集镇主要交通道路,重点打造太平—爵册—新坝—雨龙—石缸冲“美丽通道”,以布白、白露、小坝河村为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示范点,拆除老旧危房和残垣断壁,发动群众智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党员先锋带动作用,整合社会力量,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打造“三小园”,形成引领示范作用,发动党员群众参与管理,进一步美化靓化家园,形成共建共享共管机制。全镇共拆除老旧危房和残垣断壁2万余平米,动员企业捐砖20万块、苗木700余棵、花苗4.4万余株,支砌花台4000余米,编织篱笆2000余米,打造复绿片区8800余平方米,收复荒山100余亩、植树5万余棵。
(四)督查整改完善机制。自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以来,共整改省级反馈问题11个、州级反馈问题2个、县级反馈问题130个,镇级自查发现问题152个。累计动用各种机械66台次、1488人次进行集中整治,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500余吨,教育引导群众1660人次。针对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总结完善,最终形成《人居环境行动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人居环境考核评比方案》《“星级乡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考核、评比、奖惩机制,确保工作推进有序、责任落实有力。
(五)激励干部创新实干。在年初的村两委换届工作中,镇党委加强对村组干部人才队伍的精准摸排,选优配强村组干部,各村组的干事热情得到激发,干部奋勇争先的劲头十足。为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镇党委政府建立《村组干部履职尽责助推乡村振兴无定向指标绩效考评办法》,针对各村工作考核结果,从村集提经济收入中按比例拿出一部分用以奖励先进,不断激发干部热情,带动更多党员和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来。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强化各项措施,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感谢您对我州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