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22719-556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16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6号建议的答复
李勇成代表:
您在红河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南部振兴促进全州协调发展的建议》的第36号建议,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红河州立足高原特色农业,做好顶层设计,编制《红河州“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将全力打造“五个基地”作为专题进行规划部署。规划到2025年建成百万亩高端稻谷基地建设,以梯田红米为代表的南部建设高端稻谷基地48.3万亩,以优质香软米为代表的北部建设高端稻谷基地51.7万亩。打造100万亩干热河谷复合型特色产业基地,其中热带水果基地5个、冬早蔬菜基地2个、梯田红米基地3个、中药材基地5个,形成15个万亩连片产业基地。打造高端果蔬基地,建设高端水果种植基地320万亩,高端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0万亩。打造高端云花基地,全州高端花卉种植面积达20万亩,鲜切花产量达15亿支。打造优质畜禽供给基地,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州年出栏生猪660万头、肉牛60万头、羊120万只、家禽8500万羽以上,实现肉类总产量80万吨、蛋产量13万吨、牛奶产量12万吨以上。确定了以个旧奶业,蒙自、建水、石屏等水果,金平中药材、开远花卉、泸西蔬菜、绿春茶叶、弥勒生猪、元阳梯田红米等为主导产业的“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其中蒙自市、开远市再度进入全省2021年度示范创建县名单,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推进中。绿春县入选2022年度云南省重点帮扶县“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名单,泸西、建水、石屏3县入选2022年特色县名单。
红河州高度重视南部振兴工作,近年来,在元阳、红河、金平等梯田核心区开展“稻鱼鸭”水稻综合种养模式示范推广;在红河谷片区进行冬早蔬菜新品种示范等。其中,“水稻、玉米种质创新基地建设”已列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2022年第二批立项支持项目,项目实施后将解决优质水稻、玉米品种选育、种植、种子生产等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红河谷辣木产业有限公司辣木新产品精深加工、红河云百草药业有限公司菲牛蛭养殖和菲牛蛭冻干技术研究等项目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聚焦政策支持方向,积极指导南部县市结合产业发展用好用活涉农整合资金。2022年1-7月,南部六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16.87亿元,第一批审定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0.39亿元。屏边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2.53亿元,第一批审定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47亿元;元阳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4.06亿元,第一批审定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65亿元;红河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4.2亿元,第一批审定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9亿元;金平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2.47亿元,第一批审定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3亿元;绿春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2.42亿元,第一批审定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33亿元;河口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1.19亿元,第一批审定投入产业发展资金0.71亿元。
立足南部六县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支撑政策,明确帮扶目标任务。研究制定了《红河州关于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实施方案》《红河州促进低收入脱贫人口收入过万产业帮扶两年行动实施方案》《红河州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明确了具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带动农户持续稳定增收。2022年上半年,全州共培育农业企业6792户,共有1688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帮扶,实现了对全州有产业发展条件的19.5万户86.5万人脱贫人口产业帮扶全覆盖,全州“双绑”的企业379个、合作社1023个,绑定脱贫户19.5万户86.5万人,覆盖率100%,实施产业帮扶项目617个,开工526个,完工98个。落实产业帮扶项目,抓实产业帮扶各项工作,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统筹指导县市做好2022年产业帮扶项目,确保产业帮扶投入占比不低于55%,努力推进“双绑”全覆盖,健全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长期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十四五”期间,我州将以高端稻谷基地、干热河谷基地、高端果蔬基地、高端云花基地、优质畜禽供给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实施特色农业精品打造工程,着力培育红河农业优势和增长点,将梯田红米等特色产品做成精品。2022年,《红河州“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将元阳哈尼梯田稻渔综合种养项目、屏边县“一县一业”特色县创建建设项目、金平县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等纳入全州“十四五”农业重点项目表,积极谋划储备农业绿色发展项目,全力推进南部农业产业振兴。
感谢您对我州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