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22612-349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1-02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96号建议的答复
周绕斌代表:
您在红河州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建议加大支持红河流域傣陶产业发展力度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的第196号建议,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州文旅局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积极开展代表性传承人立法工作,《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于 2018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截至目前,全州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73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63项,州级213项、县级881项;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994人,其中国家级13人、省级95人、州级402人、县级1485人;全州共有157个非遗传承场所,分别为国家级1个、省级2个、州级18个、县级137个。红河县《傣族传统制陶技艺》于2006年被评为云南省第一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白玉陶被评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建议中提出的“打造一村一品,促进砂金傣陶产业创新发展”,符合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是最终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我局无村落提升改造项目方面的专项经费,建议先从做专项设计和规划入手,设计和规划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后,积极向州乡村振兴局申请建设经费,同时向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申报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纳入传统村落名录,争取建设经费,我局全力支持傣陶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规范和要求,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加大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力争将白玉陶申报为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设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传习馆)等公共基础设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奠定物质基础。继续开展非遗进校园的普及教育活动,正确引导青年人对非遗的兴趣,修复传统文化断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利用互联网、多媒体、VR、AI 等高新科技,定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览、图片展示、技艺展演、学术讲座等活动,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展演水平。打造红河州非物质文化知名品牌,扶持传承人开设传习所、展示馆,实现产业化发展。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实时孵化创新创业项目。
感谢您对红河州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陶春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