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22606-352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3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号建议的答复

张蕊等代表:

  你们在红河州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建议》的第3号建议,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多年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文化保护建设工作,加强领导,健全法规,加大投入,强化保护措施,改善保护条件,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级文化遗产保护网络。红河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斐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红河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事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已日渐凸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铸造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所特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是正如你们在建议中所提到的,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动的开展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自信,共享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我们扎实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搭建非遗展示平台

  一是在传统节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活动中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晓率,与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形成保护工作人人参与、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格局。二是全州各县市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加强传承人后备力量建设。石屏、弥勒、蒙自、建水、红河、元阳、屏边等多个县市协调传承人在当地部分中小学开设兴趣小组、传习班传承推广非遗技艺。红河学院、州民族师范等院校开设紫陶制作专业,培养非遗传承后备人才。红河县陈习娘、车格、李和牛等传承人被聘为红河学院音乐学院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传承教授,多次受邀到中央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等高校进行现场授课。2022年上半年,全州开展各类传承、培训活动18次,参训人数达3618人次。

  二、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一是建立非遗传承保护管理机构。州、县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非遗保护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级文化和旅游局内设非遗科(股)或相应职能科室,负责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保护管理工作。设立州、县市非遗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开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保护工作。二是积极组织非遗保护工作人员参加与非遗相关的各类培训活动,线上线下不定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非遗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逐渐提高。

  三、加大经费投入,支持非遗项目顺利运行

  一是认真落实非遗传承人补助经费。根据传承人考核情况,对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传承人每人每年分别发放2万元、0.8万元、0.2万元的传承补助经费。2019年起每年安排州级传承人健康检查经费。蒙自、开远、弥勒、石屏、绿春5县市非遗传承人补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定期发放,弥勒、元阳、绿春、屏边等县市对生活困难非遗传承人适时给予慰问和补助。二是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建设非遗传承保护场所,开展传承保护活动。2022年累计争取中央和省、州非遗保护经费共计415 万元。

  四、加强保护与利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在加大非遗整体性、活态性、生态性保护力度的同时,鼓励支持非遗项目传承人,利用非遗品牌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共赢。建水小调、海菜腔、哈尼古歌等非遗项目转化成旅游演艺,非遗+旅游日渐成为红河文旅发展的新方式,为红河州高质量发展提供独特的地方文化支撑。建水县在滇南最美乡愁之旅五龙湖片区里,依托建水·陶里对街区进行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非遗文化内容填充,提升群众知晓率,树立了良好的非遗文化形象,弥勒市可邑村把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作为主导产业,以“非遗+旅游”形式,将“看非遗、吃非遗、玩非遗、买非遗”更为具象地呈现于受众眼前。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传承了百年的饮食文化,其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成为地方支柱经济产业模式。石屏县绣美彝山合作社发展社员1000余人,元阳县猛弄土司绣品坊作发展社员200余人;屏边县绣莉丰民族工艺制品厂已成为“红河州文化产业示范企业”。蒙自景韵民族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就业180余人,绿春县都玛服装厂带动就业30余名,年产值90余万元。乌铜走银、锡器制作、民族服饰等工艺产品走进景区、市场。

  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申报工作,进一步扩充我州各级名录项目数量,壮大各级非遗传承人队伍,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加强非遗传承人培训和非遗保护工作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非常感谢你们对红河州非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2年8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纯,3055386)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