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22606-07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2-10-3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州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号建议的答复
沈梅代表:
您在红河州第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旅游产业精细化、立体化发展的建议》的第1号建议,已转交我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红河旅游发展情况
近年来,红河旅游依托“三千四百年”七张靓丽历史文化名片,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目标,将文旅产业作为千亿级产业高位推动建设,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推进了全域旅游建设。创建了弥勒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建水、弥勒、石屏三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助推全域旅游发展;二是提升了A级旅游景区品质。着力实施了元阳哈尼梯田国家5A级景区建设以及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屏边滴水苗城等7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A级景区达到35个。三是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城市。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弥勒、建水、蒙自创建成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弥勒、建水、元阳创建成为云南省旅游强县,屏边、建水、石屏、弥勒、开远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四是建成了一批特色小镇。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7大要素,进一步提升弥勒东风韵等15个特色小镇品质功能,丰富了旅游业态,走出了红河特色小镇建设与品质化运营实践的新路子;五是创建了一批特色园区。形成了开远“花稻滇南”、建水紫陶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以及建水紫陶街、开远南正街、河口异域风情街等一批夜间文化消费新业态;六是聚焦了一批乡村振兴产品。完成了元阳哈尼梯田核心阿者科等“一镇五村”传统村寨、建水团山古村、开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乡村旅游产品建设,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七是深耕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了国门文化建设、开展了县市“拯救老屋”行动,成功申报了1114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90人被评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动了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八是实施了高品质酒店建设。重点实施了云上梯田酒店、河口建国饭店等10家高品质酒店和48家半山酒店建设,建成了一批星级民宿客栈,推动了高品质酒店建设步伐;九是增强了品牌竞争力。打造了哈尼族长街宴、弥勒阿细跳月节等民族节庆品牌,丰富了“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内涵;十是推进了文旅深度融合。 “十三五”期间,全州共实施文化旅游项目246个,累计完成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88.33亿元,重点实施了建水临安古城、紫陶文化产业园、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元阳哈尼梯田传统村落保护恢复、红河撒玛坝梯田等一批文旅重点项目,打造了《哈尼古歌》《诺玛阿美》等100多部优秀歌舞作品。初步形成“三千四百年”“七张历史文化名片”品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021年,全州接待游客人数达5398.2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89.9亿元,文旅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171.33亿元,有力推动了红河经济社会发展。
二、红河旅游立体化发展建议
虽然我州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层次水平不高,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发展优势,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牵引力大项目不多,新产品新业态培育不足,景区文化挖掘不够、旅游管理运营水平不高、品牌营销不够、人才培养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尤其是我州旅游立体化空间战略布局需要完善,针对您所提建议,我们将围绕把红河旅游打造成为云南旅游新地标、新品牌、新引领战略部署,按照红河州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一心五区,一带两廊”发展布局,着力推进全州旅游产业发展。
(一)做好旅游立体化空间布局。为谋划好我州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我们编制的“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在原有“五区一带”基础上深化为“一心五区,一带两廊”。一心为:蒙自旅游辐射和文化消费中心;五区为:滇南中心城市群旅游区、哈尼梯田遗产文化生态旅游区、最美乡愁之旅文化体验旅游区、弥泸康体休闲度假旅游区、中越边境风情旅游区;一带为: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两廊为:红河谷康养度假旅游走廊、“米轨时光”跨国精品体验旅游走廊。同时,筹划包装了“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188个,计划总投资1600亿余元,其中新业态建设工程重大重点项目46个,文旅设施补短板工程重点项目33个,文化精品培育工程重点项目22个,文旅数字化工程重点项目17个,“半山酒店”项目19个,高品质酒店建设项目13个,文旅特色城镇项目8个,文旅特色村镇项目30个,这些项目落地实施,将为红河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蒙自、元阳机场、弥勒—蒙自高铁以及南部六县高速公路网建设同时,重点建设干线公路与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旅游名镇、旅游特色村的连接道路,实现干线公路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之间有二级以上公路连接,与旅游名镇之间有三级以上公路连接,与旅游特色村寨之间有满足旅游大客车双向通行的四级以上公路连接,实施好红河撒玛坝梯田旅游风景道公共服务示范工程,增强游客可进入性和舒适度,拓展长线游客空间;加快实施红河州游客服务中心、河口国际游客服务中心、建水县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景区景观台、休憩场所、旅游厕所等一批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旅游交通导引、信息咨询、应急救援等公共服务功能。形成“快进慢出”旅游交通环境,为游客节约时间和成本,为长线游客可进入性创造条件。
(三)打造更有吸引力产品。重点打造建水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弥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元阳哈尼梯田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建水古城国家5A 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全州17个4A 级旅游景区品质。着力提升产品吸引力和市场知名度,要改善景区设施,提升景区景观,挖掘景区文化,延伸景区产品产业链,着力开发景区旅游商品,增加购物设施,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形成旅游“二次”消费。
(四)打造更有引爆力业态。重点提升建水紫陶一条街、紫陶里业态、开远南正街、河口异域风情街品质业态,打造蒙自过桥米线、哈尼长街宴、哈尼梯田传统村落、滇南最美乡愁田园综合体,《梦幻临安》《花腰放歌》以及石屏、红河、元阳小庭院剧场演艺产品、泸西高原足球体育、个旧温泉康养、夜间经济、科技、创意等适应市场需求新业态;要着力实施石屏豆腐小镇元颐居、建水龙窑生态城、红河撒玛坝、泸西希尔顿惠庭、绿春文旅博览中心等5家高品质酒店和红河苏红村20家半山酒店建设,建设30家以上五星级民宿,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形成红河旅游新的消费点和增长极。
(五)建设更有牵引力旅游项目。旅游项目是旅游产业发展核心要素,是推动红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按照我州“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建水—石屏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元阳哈尼梯田和建水古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大滇西旅游环线等规划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加项目规模体量,形成带动性和牵引力更强项目,走出一条让资源变项目、项目变产品、产品变产业、产业变经济发展路子。一是要抓好项目要素保障。进一步完善规划修编,将文旅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现文旅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协助项目实施单位编制好项目可研、设计、土地、环评等工作,确保项目落地建成;二是要抓好项目招商引资。按照“存量优化与增量崛起”的思路,通过高位协调、高效服务、高速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奖补政策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速推进项目招引,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制作项目宣传片和招商引资册,参加省级网络线上招商,邀请中旅、云南江东、中国电建、上海锦江、山东魏桥等集团以及北京锦绣星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考察投资我州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积极将元阳哈尼梯田、建水古城 5A 级旅游景区;弥勒太平湖、康藤·红河苏红哈尼传统村落、滇南最美乡愁之旅、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等一批重点项目纳入省州建设计划,多渠道争取中央、省预算内建设资金,国家和地方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文旅项目建设。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发挥州县旅游投资公司平台作用,多渠道融资建设文旅项目;四是要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抓住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建设重大机遇,进一步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实力,着力推进建水古城、哈尼梯田、滇越铁路保护、建水石屏一湖两城“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弥泸一体化区域休闲度假、红河撒玛坝梯田文化旅游体验、河口跨境旅游等一批文旅项目实施,形成大体量、高端化、特色化旅游支撑产品。
(六)培育更有竞争力旅游企业。要在培育引进旅游企业上下功夫,改变红河旅游企业弱小散状况,通过培育本土企业和招商引资方式,对接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入驻,通过制定奖补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扶持重点旅游企业等举措,培育壮大旅游企业,建议政府在政策、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并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做好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到“十四五”未,争取培育10家年收入上亿元旅游企业。
(七)塑造更具冲击力品牌。实施品牌引领,坚持“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主打品牌,着力打造哈尼梯田、建水古城、建水紫陶、哈尼族长街宴、金平傣族泼水节、屏边苗族花山节、弥勒阿细跳月节、河口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品牌,丰富“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内涵,进一步增强品牌竞争力。
三、红河旅游精细化发展建议
由于红河州旅游精细化运营管理层次水平不高,导致过夜游客少、消费低等问题。围绕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州第九次党代会、州委九届二次全会暨州委经济工作会、州第十三届人大决策部署,为把红河打造成为“健康生活目的地”。针对您提出的旅游精细化发展建议,我们将从以下抓好红河旅游精细化发展工作。
(一)抓好旅游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一是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精细化运营管理。在提升景区景观、挖掘景区文化、培育景区业态、提升景区品质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对景区客源市场精准定位和市场精准营销,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产品市场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对游客量精准预测,对景区内部游客量精准管理,对游客需求旅游市场细分。实现景区全面、细致、动态、高效的运营管理,多途径、多渠道地增加景区盈利,推动景区管理水平提升;二是加强宾馆酒店精细化运营管理。在注重宾馆酒店特色,优化酒店环境,改善酒店设施条件基础上,更加注重酒店智慧化、便捷化服务。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提供细致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三是加强旅行社精细化运营管理。做好旅行社和导游人员年鉴工作,注重导游人员培训,提升导游人员、旅游大巴驾驶人员服务水平。我们将指导和督促全州旅游企业实施定量考核,全面提升全州旅游管理队伍、从业人员管理经营服务水平,推动红河旅游更高水平发展。
(二)培育更优秀人才队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加快对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系统谋划,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支撑,建立健全文旅专业人才信息库。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红河文旅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红河文旅提出的加强旅游产业精细化、立体化发展的意见建议。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精细化、立体化发展管理,全力推进红河文化旅游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融合发展。
2022年8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林向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