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001-654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10-2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87号提案的答复
阮梅涛、肖志刚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对红河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的建议》的第187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普查,建立非遗四级保护名录
持续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普查和调查工作,摸清家底,严格按照申报认定程序和要求,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及储备工作,建立健全县、州、省、国家四级保护名录体系。红河州共有33名传承人命名为云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个项目被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6月,《都玛简收》《矻扎扎节》2个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建立健全保护机构,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实际,在州人民政府和上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协调有关部门,相继组建了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和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和专门机构,指导全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申报等工作。建水、个旧、元阳、河口、石屏、金平等县市也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调配了专职人员,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州范围内形成了层层负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2016至2021年,红河州共争取中央和省级非遗保护专项经费2144.76万元,包括14个国家级项目保护经费、省级项目及传承人档案建设、非遗保护区规划、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补助经费等。红河州已将州级非遗传承人补助经费及医疗健康检查经费列入州级财政预算,各县市视本县市财政情况已有部分县级非遗保护项目和传承人补助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有效提高了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的热情,确保了传承质量和效果,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四、颁布保护条例,增强非遗保护意识
2018年4月25日红河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于2018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通过在传统节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活动中宣传各类政策法规;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晓率,在深入开展宣传同时积极开展执法检查,促进条例实施,形成保护工作人人参与、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格局。
五、组织活动,扩展活态传承
以节日文化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和展演活动为载体,组织传承人开展技艺展示、展演,促进传承人技艺交流、提升。如:红河州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主会场活动在蒙自过桥米线小镇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更注重活动群众的参与,不仅可以现场观看非遗节目展演,还可以品尝、购买非遗产品。展演节目主要由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类项目等11个节目组成,让参与群众近距离感受红河非遗的魅力;非遗购物节非遗项目展示由20个非遗项目组成;活动中设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相关知识小问答,现场观众积极互动,进一步了解到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相关知识。主会场活动共有传承人和演职人员200余人,3000余名观众参加了主会场活动。同时,本次活动在哔哩哔哩、抖音、新浪微博、爱奇艺、斗鱼、快手、“加油红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全程直播,截至活动结束,有超30万网友在线观看。
六、开展非遗进校园,培养传承保护意识
通过非遗进校园,对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增进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乡土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意义。6月11日,元阳县在新街镇全福庄小学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77名非遗传承人及学徒以技艺展示的形式,让全校300多名学生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赢得了在场学生的阵阵掌声;绿春县于6月8至12日,组织“跳鼓舞”、“同尼尼舞”、“莫蹉蹉”“哈尼族服饰”演出队,深入所在地村委会、社区、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社区、进学校演展活动6次,观众4500多人次。
七、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展示平台
对重点项目和传承人,尤其是对有传承困难的项目和传承人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聘请专业团队拍摄纪录片、宣传片,进行数字化存档。共整理规范国家级项目档案14卷,省级项目档案63卷,国家级传承人档案16卷,省级传承人档案124卷,共收集到图文、视频资料约240G。同时,从公司实力、设计能力、运维基础、综合报价等方面考虑,选择了中科曙光云计算(红河)有限公司为非遗展示平台建设单位,利用平台将非物质文化保护收集的视频、文字、图片、音频进行梳理展示,让观众身临其境,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不受环境限制,随时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信息,预计2021年平台可上线运行使用。
八、深入调研,加强少数民族艺术精品创作
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区,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开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素材的艺术精品创作。2019年创作排演了大型民族歌舞《哈尼古歌》,在第十五届云南省新剧目展演中荣获导演奖、剧作奖和舞美服装设计奖,2019年11月,《哈尼古歌》到中央党校和中央民族大学演出,2020年7月,《哈尼古歌》《山之子》获“筑梦新时代”第八届云南文学艺术奖中云南舞蹈金孔雀奖民族民间舞奖;《栽秧歌》表演获民间艺术表演奖;腊国庆和彝族阿细大三弦弹唱《美丽家园老实扎》分别获得云南曲艺百合奖的特别荣誉奖和节目奖;彝族花灯小戏《支巴笼》获2020年云南省第二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优秀传承奖。
九、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文旅融合
红河州在加大非遗保护的同时,高度重视非遗的开发利用,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加大非遗整体性、活态性、生态性保护力度,使非遗得到传承和发扬,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目前,红河州大部分景区已基本做到有非遗项目入驻,如弥勒市可邑小镇阿细跳月、阿细先基,建水古城《建水小调》,元阳哈尼梯田小镇《哈尼古歌》展演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州文化和旅游局将一如既往地强化措施,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继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和合理开发,积极争取非遗保护工作经费,加大对非遗传承活动经费投入,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别非遗项目传习点,逐步推进非遗数字化保护和记录工作。
感谢你们对我州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1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