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000-32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10-20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81号提案的答复

景云海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挥“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效益助推红河州乡村振兴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的第181号提案,已转交州文化和旅游局、州发展改革委、州农业农村局、州教育体育局、州气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打造天然氧吧品牌和旅游产品情况

  (一)着力天然氧吧品牌打造。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中共红河州委关于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定》精神,依托我州独特的生态优势,将“天然氧吧”“气象公园”等气象相关建设内容列入我州旅游发展战略强势推进。通过不懈努力,截至2020年11月16日,我州13县市成功创建为“天然氧吧城市”、红河州为首个“天然氧吧州”。监测显示,红河州各县市负氧离子含量年均达到2500个—3500个/立方厘米,部分地区月极大值超过8000个/立方厘米,全部达到Ⅰ级清新空气标准,各县市年均气候舒适时长在6—8个月之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7%,为助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服务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创造了发展条件。各县市积极做好负氧离子监测系统的管理维护,包括设备保障和数据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3年一次的“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复核能够通过。通过进一步加密负氧离子监测网,开展以负氧离子监测为依托的“氧吧小镇”、“氧吧庄园”打造,巩固“中国天然氧吧”品牌,促进红河州康养旅游的提质提速。

  (二)着力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我州依托“天然氧吧”生态优势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决策部署,围绕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红河州委州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千亿级产业高位推进,坚持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注重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培育,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红河州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部门协调”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机制,推动了红河州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建设。一是实施全域旅游创建。围绕全域旅游创建,弥勒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县、石屏县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弥勒、建水、蒙自创建成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弥勒、建水、元阳创建成为云南省旅游强县,屏边、建水、石屏、弥勒、开远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弥勒、泸西、建水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元阳哈尼梯田、弥勒市葡萄景观被推选为“中国美丽田园”;弥勒市可邑村被推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并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水团山村被推选为“中国现代新村”;泸西县菊畹村被推选为“中国特色民居村”;建水县西庄镇被推选为“中国特色民俗村”;元阳县新街镇爱春阿者科村、泸西县永宁乡永宁村(城子古村)被新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州建成15个城市森林公园,全州13县市成功创建为“天然氧吧城市”、红河州为首个“天然氧吧州”。二是实施A级景区创建。红河州将推进高A级旅游景区创建作为完善配套设施、创建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品质重要抓手,着力推进了元阳哈尼梯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弥勒东风韵、太平湖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全州A 级以上旅游景区达35个,其中4A级景区15个,进一步丰富了红河旅游产品。三是实施特色小镇建设。围绕一个小镇、一个特色、一项主导产业的思路,采取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差异发展的模式,走出了红河特色小镇建设与品质化运营实践的新路子。全州共创建“特色小镇”15个,其中8个“特色小镇”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四是实施特色产品建设。开发了一批新产品,推进了哈尼梯田文化保护、建水古城保护恢复、滇越铁路保护开发等“十大文化工程”。建设了建水紫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弥勒阿细文化产业园、个旧锡文化创意园等五大文化园区;开通石屏、建水、开远米轨观光小火车。打造了元阳阿者科传统村落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推出了红河文化艺术节、哈尼长街宴民族节庆等四大文化节庆活动。打造了一批特色园区,建设了弥勒东风韵、开远知花小镇等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园区。培育了一批夜间消费新业态,先后建成了建水紫陶街、河口异域风情街、开远南正街、建水蚁工坊、《建水临安小调》等夜间文化消费新业态,形成产业融合发展和夜间文化消费新业态。五是实施高品质酒店和半山酒店建设。围绕“两个聚焦、五个明确”,加快推动高品质酒店和具有红河特色的半山酒店项目建设。建成了蒙自南湖希尔顿欢朋、弥勒东风韵美憬阁国际知名品牌酒店以及10家达标5星级酒店、21家精品酒店、15家五星级民宿。目前,已建成16个半山酒店,在建半山酒店12个,前期准备开工建设半山酒店20个,为进一步丰富我州旅游业态奠定了基础。六是实施品牌引领。坚持“云上梯田·梦想红河”主打品牌,着力打造了哈尼族长街宴、金平傣族泼水节、屏边苗族花山节、弥勒阿细跳月节、河口瑶族盘王节等民族节庆品牌,“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内涵更加丰富,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七是实施了旅游+康体品牌打造。红河州在探索康养旅游方面,重点打造了开远市P100生命养护中心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870亩,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下设老年病医院、优生优育检查区、健康体检区、健康康复区、治未病区、足反射治疗区、生命养护区、“020”健康保健区、健康饮食调理区、慢病养治区、中医保健调理区、生命美丽养护区及健身运动康复区、大健康数据中心等,将是红河州探索旅游与康养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二、打造天然氧吧特色农产品品牌情况

  围绕《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立足北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中部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布局。一是打造“绿色食品牌”。着力推动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州55家企业98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48家企业103个产品获有机产品认证,9家企业9个产品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蒙生”石榴、“宏升”菜心、“品元”切花玫瑰、“生物谷”灯盏细辛等9个产品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十大名品”。“梯田红米”“红河州花卉”2个区域公用品牌规划进入验收阶段,泸西生鲜蔬菜注册“红高原·泸西”区域公用品牌并直供G20杭州峰会,开远市成功注册“七彩云菊”花卉公用品牌、“蒙自石榴”荣登2020年“中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成功举办中国·建水早熟葡萄产销对接会暨新媒体线上直播助农专场活动、“石屏杨梅”携手盒马鲜生进军新零售市场、“河口香蕉”成立行业协会并注册国际域名、绿春茶叶注册“绿知春”区域公共品牌,有力推动了“绿色食品牌”建设。二是推进天然氧吧与农产品有机融合。好气候成就好产品,着力挖掘红河高原特色农产品的气候品质内涵,目前石屏杨梅、红河芒果、元阳梯田红米3个农产品正在积极申报国家气候标志——“中国气候好产品”,力争通过品牌认证和宣传,实现“氧吧+农产品”赋能,提高产品溢价。我州将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与红河州天然氧吧品牌培育相融合,以“云上梯田 梦想红河 最美氧吧”为主题,充分利用旅交会、农产品展览会、网络等多渠道宣传推介我州特色农产品,推动了天然氧吧与农产品有机融合。三是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围绕“三大板块”,推进“六大产业”区域布局,加快“一县一业”发展。开远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弥勒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发展先行区,蒙自、开远创建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开远、泸西创建成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县市,全州创建县级以上“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95个,2020年实现省级考核的茶叶、花卉等八个重点产业综合产值646亿元。建立了红河州“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培育项目库,开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示范村镇创建培育。目前,认定第一批州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90个,石屏大桥乡等9个村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有力推动了全州特色农产品建设,促进了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

  三、打造天然氧吧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

  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环线建设和红河州“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战略布局,依托我州天然氧吧优势,推动天然氧吧品牌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一是抓好哈尼梯田保护,打造世界一流文化旅游农耕产品。围绕哈尼梯田“森林、水系、村庄、梯田”要素,加强哈尼梯田遗产区生态建设和植被保护修复,建设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做好哈尼梯田遗产区传统村寨改造和民居保护工作,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哈尼梯田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确保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持续性,实现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永续利用。以创建国家5A景区为目标,回购好哈尼梯田股权,做好5A景区创建顶层设计,推进元阳民用机场建设、景区道路提升、牛角寨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哈尼梯田田园综合体、“一镇五村”以及20个传统村寨保护开发项目,打造插秧、收割、抓鱼等农事体验产品以及“长街宴”、“哈尼古歌”演艺产品等业态,把哈尼梯田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辐射带动红河、绿春、金平梯田、哈尼梯田以及村寨保护开发,形成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农耕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二是抓好滇越铁路保护,打造世界一流“米轨时光”体验产品。依托百年滇越铁路独特历史文化遗迹和沿线优美风光,着力保护和整合沿线资源,着力筹划实施滇越铁路“米轨时光”项目,实施铁路沿线蒙自碧色寨、个旧鸡街火车站、屏边人字桥等建筑修缮,挖掘历史遗迹文化内涵,提升沿线景观,增设休闲服务设施,完善休闲服务功能,培育旅游业态,打造滇越铁路体验“米轨时光”精品体验旅游产品。近期建设碧色寨站至人字桥站路段及其沿线区域产品,中期建设人字桥站至河口站路段及其沿线区域产品,远期向昆明、越南等地区拓展以跨境区域旅游合作,打造更具文化内涵和极佳游客体验的新型文化旅游产品,形成集历史文化,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为一体世界一流滇越铁路“米轨时光”文化旅游体验带。三是抓好临安古城保护,打造世界一流历史文化古韵产品。依托建水古城保留完整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加大建水古城传统风貌保护恢复力度,拓展古城体量,挖掘古城古韵、乡韵、文韵历史文化内涵,建设紫陶特色主题街区,实施临安古城小镇、建水西庄紫陶小镇、建水紫陶文化旅游创意园、西庄历史文化休闲度假区、临安古城世界文化遗产、龙窑生态城、紫陶数字化创新园区以及石屏古城保护恢复等项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培育旅游业态,打造成为充满古韵、乡村韵、文韵为一体文旅融合示范区,世界一流历史文化古韵旅游目的地。四是抓好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田园综合体。依托“一湖两城”自然生态和文物古迹资源,以“田园增色、乡村增美、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规划设计、挖掘乡韵文化、提升景观、丰富业态等手段,按照“协同共建、保护优先、突出重点、做强优势、彰显特色”的重点和路径,重点实施建水古城文化遗产旅游地、泸江烟栁田园综合体、异龙湖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等7+15个重大重点项目,建水团山遗产旅游精品村、石屏龙港湖滨精品村15+45个精品美丽村庄,着力培育打造以“品养忆趣乐”为核心的八大文旅产品,形成世界一流“健康旅游目的地”、乡村振兴示范区。五是实施河口跨境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实施屏边1903国际步道、哈尼梯田、撒玛坝梯田观光步道、建水云龙山等5个房车营地、金平蝴蝶谷帐篷营地等建设。六是推进开远“花稻滇南”田园综合体、世界遗产哈尼梯田乡村振兴示范区、建水泸江烟柳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项目;统筹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实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推动文化旅游更高层面、更高水平融合发展。七是实施康体养生产品打造。着力提升个旧丫沙底、金平勐拉等温泉品质,打造高品质康体温泉产品;充分利用我州区位优势和自然特点,合理布局健身休闲场地设施。依托泸西高原足球训练基地、弥勒汽摩赛道、石屏异龙湖环湖自行车赛道等,以“体育+旅游+产业”的新模式,形成红河健康运动产品品牌。依托阿细跳月、海菜腔等歌舞文化,美食文化,中草药药浴等,着力打造哈尼族“十月年”等民族节庆,形成哈尼长街宴品牌。八是实施避暑产品打造。着力推进弥勒太平湖、可邑、石屏龙韵养生谷、建水云龙山、金平蝴蝶谷、河口戈奎山庄、个旧戈贾等一批木屋酒店、房车营地、半山酒店等产品建设,形成新的避暑产品。

  四、打造天然氧吧健康生活目的地

  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战略布局,一是实施全域旅游创建。实施建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弥勒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着力推进开远、元阳等9个县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石屏、泸西等9个县市创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二是实施A级旅游景区品质提升。实施世界级​的哈尼梯田保护,打造世界一流文化旅游产品。实施滇越铁路保护,打造世界一流文化体验精品。实施建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打造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实施全域旅游高端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实施文旅发展新动能培育,打造世界一流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三是实施高星级酒店建设。重点实施红河州全域旅游综合体-云上梯田酒店、河口建国饭店、弥勒源宿酒店等10家五星级酒店、48家半山酒店建设,建成一批星级民宿客栈,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加强景区、酒店、博物馆、特色村寨等智慧化建设,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质增效,挖掘红河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内涵价值,创作一批艺术精品剧作,推出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四是实施乡村振兴产品打造。按照生态景观好、文化特色浓、村镇风貌美、产业优势显的总体要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元阳哈尼梯田核心82个传统村寨、建水团山古村、开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石屏异龙湖生态旅游、个旧加级寨倘甸生态旅游、弥勒太平湖、可邑休闲度假、泸西城子古村民俗体验、金平蝴蝶谷生态旅游、红河苏红古村落文旅复兴项目等九大乡村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培育农家乐、民宿、原生态体验农事等旅游业态,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五是实施特色小镇建设。围绕一个小镇、一个特色、一项主导产业的思路,进一步提升15个特色小镇品质功能,丰富旅游业态,推动氧吧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旅游扶贫富民。个旧市、石屏县正在创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通过避寒、避暑、四季如春等气候资源评估,助力全域旅游,造打健康生活目的地。

  五、提高天然氧吧旅游产品知名度

  加大红河天然氧吧旅游宣传力度,构建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新体系。充分利用中央驻滇及省内相关媒体、互联网、旅游公众号、微信等线上、线下资源,通过昆明长水机场广告、旅游交易会等多渠道多形式,形成全媒体天然氧吧旅游产品宣传推广格局。引导游客深度体验红河文化资源和新产品、新业态,乐享“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环节,使广大游客了解红河、向往红河,在拓展市场上实现新突破。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依托红河州天然氧吧优势,积极探索旅游+健康+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红河旅游知名度和竞争力,为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作出不懈努力。

  2021年9月23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