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000-027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10-1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79号提案的答复
住弥勒市州政协委员活动组: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构建全域旅游联动机制的建议》的第179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全域旅游支持力度”
一是强化规划统筹。坚持以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基础上,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红河州“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红河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年)》《红河州“十四五”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规划(2021-2025年)》《红河州滇南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及《弥勒泸西一体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建水石屏“一湖两城”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效促进红河州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强化全域旅游发展项目支撑,积极谋划“十四五”全域旅游发展项目储备,加快全域旅游创建,加快跨县市旅游合作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谋划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目前,共编制储备“十四五”时期旅游文化产业项目561个,估算总投资2815亿元;上报争取纳入省级“十四五”规划旅游文化产业项目40个,估算总投资825亿元;编报2021年版“补短板、增动力”省级重点前期项目(旅游文化设施)55个,估算总投资328亿元;储备文化旅游领域地方政府专债项目81个,估算总投资315亿元,资金需求额度175亿元。
二是落实旅游用地保障。按照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部署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13县同步开展“三线”试划、重大专题研究和规划方案编制等工作,州级完成“双评价”、“双评估”等5项核心专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正集中力量推进各项专题和规划方案的深化完善,将合理确定相关国土空间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在规划中综合考虑全域旅游发展因素,科学布局旅游发展空间。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在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土地转用、土地征收和收回手续时,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的供应。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按照“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对纳入重点保障的旅游项目用地,在批准用地时直接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重大旅游项目和乡村旅游等重点产业用地。紧紧围绕旅游项目发展中的基础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管理设施用地等用地需要,分门别类,提前介入,主动服务,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指导做好各类旅游项目用地保障。
三是持续提升旅游交通网络。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为契机,抓好《关于加快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强化旅游客运、城市公交与旅游景区、景点对接,完成个旧至元阳梯田景区美丽公路提升改造、元阳哈尼梯田景区旅游环线等8条景区景点道路建设,加快旅游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红河州国际游客服务中心、河口国际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在州内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等设立游客咨询服务站(点),州内高速公路和各县市标准化旅游标识系统得到完善和优化,完成29个游客服务中心、57个停车场、26个观景台、22条旅游栈道、405座旅游厕所及自驾线路道路沿线109座通信基站建设;实施太平湖森林小镇汽车旅游营地、开远现代高效农业园营地、石屏龙韵养生谷营地、弥勒可邑小镇汽车营地、个旧戈贾森林公园露营地、建水云龙山营地,红河康藤甲寅石头寨自驾车帐篷营地、河口槟榔寨汽车旅游营地建设,推动道路从单一的交通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
四是积极落实旅游人才保障。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各类培训,主办两期红河州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旅游开发、旅游文化专业)训练班,邀请昆明学院、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红河学院等州内外高校专家教授前来为学员授课,采取集中专题辅导与实训实践相结合模式,培养提升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推进工作落实见效能力;依托州内目前开设旅游类相关专业的11所院校,积极对相关院校的涉旅专业课程和旅游调研课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的要求,组织红河州财经学校等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认真实施质量提升计划,做强做大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传统专业,为专业群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强力保障。与省、州内外10家知名企业签订了“联手育才”计划,并挂牌了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与省内高校的对接,积极推荐涉旅专业学生到我州相关旅游企业实习工作,元阳哈尼梯田、泸西阿庐古洞、弥勒锦屏山、建水文庙和朱家花园、建水燕子洞、蒙自官房大酒店、君悦天下酒店等旅游企业已成为旅游管理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并长期与学校进行合作培养人才。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对接建水紫陶产业开设工艺美术专业,与红河大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中国紫陶之都游学研创基地”;红河学院面向南亚东南亚招收留学生,现有在籍学生600余人,培养国际旅游人才。
二、关于“构建全域旅游联动机制”
依托全州城镇交通体系和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围绕全州旅游“五区一带”(哈尼梯田文化生态旅游区、“一湖两城”古城文化旅游区、“弥勒福地”康体休闲度假旅游区、中越边境旅游区、滇南中心城市旅游区和滇越铁路“米轨时光”精品旅游带)发展布局,推动旅游要素在各项规划建设中不断完善,走特色化的互补共赢发展道路,让游客在红河获得丰富的差异化体验。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建设,完善区域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昆明、南宁、贵阳、红河、桂林、黔南三省六地文化和旅游合作战略联盟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着力统筹三省六地文化和旅游的营销资源,建立联合宣传营销机制,强化平台搭建和使用,主动“融进去”,积极立足各类展会抓招商,利用在红河州召开的“中国天然氧吧州”发布会、红河州福建商会换届大会等各种平台,以及在节假日、小长假、中国旅游日等时节适时发布红河旅游的优惠政策、产品信息、线路推送、促销活动等。强化区域联合营销,理顺和整合全州系统内营销协作体系,推进政企合作营销和区域旅游协作,建立信息、资源、客源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旅游宣传营销落地转化,不断巩固和扩大旅游客源市场。积极鼓励重点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等竞争力强的涉旅企业,联合组建红河旅游营销联盟,弥勒市、泸西县深化“弥泸一体化发展合作”,积极落实《弥泸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20年12月25日泸西县、弥勒市文化旅游推介会在泸西县隆重举行,泸西、弥勒、昆明、开远、蒙自、丘北等县市的39家旅行社、7家旅游景区及34家云南本土企业250余人参加推介会,提升区域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面向全国游客发放文化旅游消费券,引导客源互换,组织开展“惠游红河·红河文旅电子消费券发放活动”,共计发放电子消费券9.2万张,消费券金额总计222.75万元,全州的92户商家参与,涉及全州文化旅游相关的7大行业,拉动区域文旅消费,提升市场覆盖域。
三、关于“巩固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水平”
加强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通过整合旅游要素,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旅游机制,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按照省、州年度综合考评有关精神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优化考核体系,制定《全域旅游重点工作指标考评细则》,围绕旅游品牌创建、文旅市场管理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文旅项目投资、旅游厕所建设、“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重点工作进行考核,推动相关县市政府将全域旅游发展指标细化到各部门考核目标中去,激活机制合力,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能力水平。弥勒市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县、弥勒市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通过文旅部评定公示。积极推进高A级旅游景区建设,着力推进建水古城和元阳哈尼梯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建水县学政考棚、开远市凤凰生态公园、石屏县异龙湖湿地公园、弥勒市锦屏山、弥勒市东风韵、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小镇、红河撒马坝梯田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全州4A级旅游景区达15个,居全省第一;新增建水古城小火车、建水蚁工坊、石屏龙韵养生谷、石屏古城、红河马帮古城等5家3A级旅游景区;继建水古城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后,弥勒湖泉•水乡、弥勒太平湖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目标,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积极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建设,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向上级争取更多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旅游体系,丰富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努力把红河州打造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
感谢你们对我州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1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