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959-661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10-1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76号提案的答复

住红河县州政协委员活动组: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文旅融合打造红河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的建议》的第176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州立足特有文化旅游资源,围绕建设红河国际文化旅游走廊,按照“五区一带”发展空间规划布局,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途径,着力打造“三千四百年”七张历史文化名片,以全域旅游为发展方向,全面推动红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丰富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内涵,努力将红河建设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针对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和发展建议,州文化和旅游局引起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认真解决。

  一、加大宣传力度,加深红河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近年来,我局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昆明长水机场打造了红河州文化旅游资源宣传长廊,有效增加了红河旅游的曝光量;此外,积极组织了州内涉旅企业和单位参加南博会、边交会、旅交会等各类大型博览会,并到海南、广西、武汉、合肥、郑州等地开展了专场推介会,进一步巩固和拓宽了国内客源市场;线上宣传方面,通过与自媒体合作运营“红河文旅”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账号,提升和扩大了“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二、科学精准谋划,抓好文化旅游产业整体规划

  一是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十四五”时期,全州文化和旅游工作将坚持品牌整合、多维创新、全面提升、区域串联的思路,充分挖掘利用红河州独特的、丰富的、壮观的自然景观、生态和气候资源、文化资源,紧紧围绕“边疆”的区位优势、“民族”的团结进步、“山区”的资源禀赋、“美丽”的内外品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国际文化走廊核心城市,国家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建设,进一步探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建设具有国际性吸引力的高端化、智慧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可持续旅游目的地,满足国际、国内和省内游客市场多样化、个性化、创意化的需求体验。围绕定位科学制定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专家和社会人士意见,形成一个旅游规划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交通建设、农林水等规划“多规合一”,突出重点文旅项目和文旅产业建设高起点高质量发展规划,引领红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二是完善红河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好“一心五区,一带两廊”规划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完善支撑项目,注重新产品新业态培育,夯实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计划落地实施,推动全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做好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环线规划衔接。围绕“省大环线、州中环线、县市小环线”布局,抢抓大滇西旅游环线机遇,主动融入,积极作为,做好衔接西南环线红河区域整体筹划实施方案,突出红河融入重点和亮点,筹划好产品布局、梳理好储备项目,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环线红河旅游“核心圈”,集聚线路产品,形成西南环线红河中心发展格局。

  三、注重顶层设计,确立文旅融合发展目标

  按照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以及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决策部署,州委州政府立足红河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围绕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和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出台了《红河州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红河州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将旅游产业作为我州五大“千亿元”重点产业强势推进,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位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和打造红河州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强化节庆创意设计,丰富体验性产品供给,完善办节机制,鼓励成立一批节庆中介机构, 加大节庆营销力度,努力打造一批国内知名、游客体验度高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

  四、找准切入点,推动哈尼梯田保护和利用

  围绕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要求,着力推动哈尼梯田保护与旅游开发。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是红河最有潜力走向全球的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保护和利用好哈尼梯田,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我们将坚决扛实保护哈尼梯田的责任,责任上肩,任务到人,全面推进。一是加快推进元阳哈尼梯田国家5A级景区创建。制定元阳哈尼梯田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方案,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重点任务清单,加快推进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建设一批半山酒店、精品酒店、主题酒店和精品民宿,全力推进元阳哈尼梯田国家5A级景区创建。二是加快推进红河县撒玛坝梯田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提升景区旅游通达能力,建设旅游环线140公里道路、景观游步道、观景台、停车场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配套实施建设,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区、自驾车营地、半山酒店等;提升景区智慧化建设,建设5G基站、免费Wi-Fii覆盖、智慧厕所、智慧化管理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五、强化品牌培育,推进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

  一是坚持走品牌建设之路,拓展弥勒市创建成果,推动建水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石屏、红河等县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持续打造一批云南特色旅游城市、旅游强县、文化旅游名镇、名村。二是围绕推进弥勒泸西一体化,打造弥勒“健康生活目的地”和滇中绿色发展新高地,推动弥勒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弥勒太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三是按照“整体谋划、各展特色、互为补充、差异发展”要求,推动红河、元阳、绿春、金平4县用活用好哈尼梯田世界级品牌,打响“哈尼梯田”世界品牌,力争元阳哈尼梯田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取得新突破,力争创建蒙自市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红河撒玛坝等一批国家4A级景区,积极推进石屏焕文公园、国立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等一批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四是打造建水、石屏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强化“田园风光是最美的风景,蔬菜林果是最好的绿化”理念,按照协同融合、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统筹推进的思路,加快滇南“最美乡愁之旅”规划编制,启动建水西庄泸江烟柳田园综合体、石屏坝心湖滨生态文旅项目等10个重点项目,以建水石屏“一湖两城”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生态廊道为抓手,构建“一湖引领、双城带动、两廊串联、十团闪亮”的滇南“最美乡愁之旅”新格局,打造成云南绿色发展增长极、“健康生活目的地”新方向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带动全州文化旅游高质量跨越发展。五是以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环线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以“半山酒店”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元阳虹夕诺雅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争取我州项目获省级最美半山酒店称号,持续推进全州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丰富“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内涵,打造云南旅游新方向。

  六、重视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旅游从业人才队伍

  近两年来,州文化和旅游局严格按照年度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安排,切实做好全州文旅人才队伍建设的“存量”和“优量”工作,着力推进创新型高素质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开展旅豆学堂公益课程。疫情期间,开展了“共抗时艰、共助红河文旅、共享旅豆精品”公益线上培训21天提升计划,全州918名文旅从业人员参加培训,课程分为文旅大咖说、专项提升、文旅融合三方面,共63节课,学员共完成读书笔记11345篇。为全州文旅系统利用疫情“闭园期”、“停业期”、“空窗期”进行内功苦练,提升服务“软实力”,强化核心竞争力,提高抗打击能力和应对紧急事件能力,提前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复苏人才准备工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和服务。二是开展干部旅游文化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课程按照“全州文旅融合现状,文化、文物和旅游相关基础知识,文旅项目的策划、规划、申报、包装、招商引资,文旅产品开发包装、宣传营销”为主线,共完成200余节公共课、专题辅导、学员讲议课、现场教学等课程安排,形成《红河州文旅互动赋能项目建设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红河州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研究》等6个课题报告,编写完成《知识手册》。三是实施人才队伍培养。成功申报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人选1名、2020年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红河州旅游产业(领域)人才10名,2019、2020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各3个。四是实施“三区”文化人才计划。2020年我州共选派“三区”文化工作者58人,下拨专项资金116万元,通过开展“自上而下”的选派和“自下而上”的培养工作,有效提升了基层文化队伍业务水平,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五是做好职称评审工作。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近年来我局持续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按照公平公开原则,逐步探索建立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发挥好职称工作的导向作用。我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20人,其中:高级职称61人,中级职称99人,初级职称60人。六是切实做好“万名文旅人才”培训工作。根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全省“万名文旅人才”培训需求申报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高质高效开展好我州2021年“万名文旅人才”培训工作,确保全州文旅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得到不断提升,努力为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提供人才保障。全州2021年计划开展景区讲解、客房服务、餐厅服务、民宿客栈服务等20期培训,计划培训860人次,待省厅确定培训细则后,按照要求有序开展。七是建立政校企联动机制。加强与红河学院商学院、州民族师范、州财校等设有旅游专业院校合作,公开招聘多名毕业生到州旅投公司等涉旅企业实习工作;积极对相关院校的涉旅专业课程和旅游调研课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做好红河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标准化材料汇编等相关材料的提供。现已初步形成由院校,旅游企业,文化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的旅游从业人员培养培训机制和平台。目前,全州共有涉及文化或旅游的院校9个,专业分别为: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导游、酒店管理、哈尼古歌、工艺美术、会展服务与管理、民族歌舞、铁路客运服务等。八是切实做好高素质导游队伍建设。抓好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红河州考点相关工作,以全州文旅行业技能大赛等培训为载体,切实加强全州导游队伍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政策法规、服务技能和工作实践的磨练,优化导游队伍结构,提高导游队伍水平和素质。我州李勇、段鉴航2名导游入选国家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金牌导游”培训项目,李勇、吴春香2名导游被评为省“金牌导游”。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共同研究探索红河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机制,持续打造红河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助推红河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效带动全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再次,感谢委员们对我州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还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1年8月31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