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920-73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11-02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四次会议第41号提案的答复

州政协教育界别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职业教育工作力度助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第41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州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

  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摆在战略位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保障,增加职业教育投入,整合优化办学资源,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州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职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办学理念及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品牌专业建设成效明显,育人质量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全州现有高等职业学院3所,教职工563人,专任教师430人(其中红河职业技术学院74人,云锡职业技术学院96人,红河卫生职业学院260人),在校生1.48万人;现有中职学校28所,教职工2307人,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1792人(其中普通中专570人,职业高中671人,技工学校551人),在校生7.2万人;有培训机构479所。从中职到高职、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构建。

  二、办理情况

  该提案交办后,州教育体育局等有关部门协同围绕提案办理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制定方案。制定了规范、操作性强的办理工作方案;二是组建工作机构。成立了提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三是认真进行提案办理分析研究。组织提案办理部门召开了办中分析会;四是组织提案办理调研。由州教育体育局组织由提案者代表、提案办理方代表、提案办理监督方代表参加的调研组,深入弥勒、泸西开展了调研,前往楚雄考察学习;五是州级相关协办部门积极主动,认真务实办理提案。

  (一)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政策保障

  为进一步健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制度保障,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和州委、州政府印发的《红河州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工作方案》,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结合全州职业教育重点工作,草拟了《红河州职业教育强基提质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行动计划》由三部分构成,共20条: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十四五”期间以及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第二部分共13条,明确实现职业教育强基提质的路径和重点工作;第三部分共6条,提出保障措施。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州教育体育局党组研究审定,形成《送审稿)上报州人民政府,同意州教育体育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执行,推动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建立健全州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州职业教育发展

  成立州政府分管教育副州长为召集人,州政府分管教育副秘书长和州教育体育局主要负责人为副召集人,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11个部门和州属相关职业院校组成的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两次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就有关工作情况向联席会议报告。明确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全州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三)建立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融合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州域内高职院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培训机构共同构成了全州职业教育基本体系,是培养培训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促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州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始终坚持把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工作纳入全州职业教育工作全局,同谋划、同部署、同要求、同推进、同考核。

  为促进中职不同类型职业教育横向融通,州教育体育局从行政层面与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建立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融合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进行沟通,由于体制内分设的原因,机制暂时还无法建立。双方坚持在招生、培训任务推进和落实等方面保持良好联络。职教项目经费安排、工作会议、招生宣传、技能竞赛等工作,技工学校与其他中职学校一视同仁,统筹安排、统一部署、有序推进。

  (四)统筹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红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

  为避免重复设置和盲目建设专业,制定印发了《优化调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方案》,资金重点向基础好、实力强的学校倾斜,支持做强做大优势品牌专业。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红河州2020—2025年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优化中职专业布局,科学设置高职专业,原则上新申报专业须在《规划》内,确保中高职业院校专业有效对口衔接,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对接产业发展,全州中职学校的专业现开设280个,区域内中职学校各具优势、错位发展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当前已构建专业调整机制和预警机制,鼓励职业院校面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亿产业发展,主动布局一批服务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农林、绿色能源、大健康的专业;实施“一校一特”,加强技能人才需求和专业评估,限制和淘汰社会需求不足专业,力争每所州属中等职业学校打造2-3个特色专业,每所高等职业学校围绕产业链打造3-5个特色专业群。

  深化“三教”改革,完善教师编制管理及职称评聘机制,通过培训、招考、引进人才,建立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培养机制;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突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能力与资格并重,强化教学与实训相融合;继续推进“1+X”证书制度,提高毕业生“1+X”证书持有率。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制度,支持州属职业院校承办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五)统筹招生政策和推荐就业,更好地为产业发展经济振兴服务

  落实招生政策服务产业发展和经济振兴方面,围绕做优高职、做强中专技校、做活县级职高的目标,打破学校类型界限,强化招生统筹,全州中职招生实现“三统一”:统一下达招生计划,统一招生宣传,统一投档录取。根据州政府办公室印发的《红河州职教园区集中统一管理暂行办法》,通过管理机制改革,州农业学校、州财经学校、州民族师范学校与红河职业技术学院一体化办学步伐加快。通过专业调整,州、县级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专业对口衔接度逐年提高。全州以高职学校为龙头引领,州县对应、中高融合发展工作强力推进。积极探索构建“3+4”(中职升本科)、“专升本”等对口分段培养机制,畅通中职学生升本通道。

  落实就业政策服务产业发展和经济振兴方面,教育体育部门与人社部门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交流机制,加大岗位信息发布和招聘频次,加强失业登记、跟踪监测,将未就业毕业生及时纳入服务体系,根据需要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免费基本公共服务。对零就业家庭、身有残疾等困难毕业生,优先开展就业援助。加大毕业生创业支持力度,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给予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扶持。2021年上半年中职资助对象257人,发放资金25.7万元。人社、教育体育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实施职业培训计划,为希望提升技能的毕业生提供学徒培训、岗位培训、新职业培训、技能研修等职业培训,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学校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学徒制人才培养、订单培养。据统计,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2所,14个专业1005人;定向培养模式6所,14个专业1705人;委托式培养模式2所,20个专业1948人;现代学徒制6所,33个专业4180人。

  (六)构建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为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人才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一是贯通中高、专本衔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可通过五年一贯制、春季统一招生考试、普通高考、国家和省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获奖免试等方式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普通高中学生可通过参加春季统一招生考试、普通高考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职业学校学生可通过“3+2”(专升本)、国家和省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获奖免试等方式进入职业本科、应用本科院校学习。二是搭建普职融通“立交桥”。根据教育部学籍管理规定,普通高中学生高二上学期前可转入中职学校完成学业。开展综合高中试点,试点班学生学习期间按普高模式教学,毕业时可参加普通高考、高职单招和“三校生”考试,也可选择就业。全州现有试点学校7所,在校生924人。三是全日制非全日制并举。支持中职学校面向在职员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转岗人员、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居民、城乡待业人员、残疾人、农村实用人才等社会群体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现有中职非全日制学生2.1余万人,已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78万人次。

  总体上看,第41号提案建议和综合督办意见都得到了落实。一是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列入了《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红河州“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印发了《红河州职业教育强基提质行动计划(2021—2025)》,指导我州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二是形成齐抓共管机制。成立了全州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压实各部门责任,畅通工作运行,做好政策配套衔接,凝聚工作合力。三是推动了项目资金落实。今年已争取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资金5446万元,教育强国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资金6000万元。四是生均经费保障机制有望实施。经与财政部门多方沟通,职教生均包干制度将于2022年实行,强化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五是职业教育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产教融合重点企业培育、州特殊中等职业学校组建、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升本、园区一体化、普职融合、中高衔接、技能培训等工作稳步推进。

  从具体内容看,因条件受限确有困难,一时无法办理的建议主要有:因没有上级政策文件依据,有关部门项目资金统筹使用难以落实;专业建设委员会一般在学校层面建立,专业建设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如确需行政部门和行业专家参与由学校邀请;生均补助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建设,目前非义务教育阶段尚无先例,且州县财政困难,实施难度大;州职教园区学校“一套班子”办学,与国家和省中职学校不得升格或并入高职学校等政策相悖,暂不具备办理条件。

  感谢你们对我州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1年9月17日

  (联系人:王永章,联系电话:18987669946)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