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906-864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11-03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48号提案的答复
州工商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红河谷热区产业开发的建议》的第148号提案,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机构设置
2016年12月17日,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以红办发〔2016〕139号下发了《中共红河州委办公室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充实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发改委(辐射办),州委副书记、州委宣传部部长担任组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政府副州长、州政协副主席担任副组长,主任由州政府副秘书长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州发改委主任兼任,副主任由州交通运输局局长、州农业局局长、州水利局局长、州旅发委主任、州发改委副主任、州辐射办主任兼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州发改委、州农业局、州水利局抽调。
二、红河谷项目列入“十四五”规划情况
红河谷灌区、本那河大型水库项目已纳入省州“十四五”规划和红河州打造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范围。红河谷灌区涉及红河谷沿线9个县市27个乡镇,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20.21万亩,规模为大型,设计水平年可新增供水量2.91亿立方米,满足120.21万亩灌区、15.24 万人的村镇生活以及红河谷的旅游、工业及生态环境用水需求。规划建设内容包括:水库工程21件(中型4座、小(1)型10座、小(2)型7座),连通工程3件引水线路总长146km,改建及新建骨干渠系571km。项目估算投资规模为58.8亿元,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十四五”时期,计划开工建设红河俄垤水库扩建、元阳牛倮中型水库,推进猫山、金平河、菲白水库扩建等中型水库及架车、纳邦河等(1)型水库前期工作。为加大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十四五”时期将采取现状工程连通、备用水源储备、水源联网、应急调水提供、应急供水等不同类型的备用水源工程,按照每个县城至少规划1个应急备用水源的原则,计划实施红河谷“光风储”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启动红河谷光伏资源开发利用,探索农光储互补模式,采用风电光伏发电蓄能抽水,巩固拓展红河谷沿岸地区脱贫攻坚成效。“十四五”时期加大红河干热河谷山地植被恢复,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全面提升流域生态治理工程。
三、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一是立足“三张牌”,聚焦“全产业链”大抓招商,按照全产业链思路,认真分析红河谷沿线区位优势、产业资源、发展情况,成立“有色金属”、“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旅游文化”、“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数字经济”等6个产业链招商专班。建立“一位局领导、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分析报告、一个工作专班、一个目标企业库、一个招商计划”的“六个一”机制,制定重点招商活动计划,开展精准招商活动。
二是抓好特色产业招商,通过科技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品牌建设与市场销售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的招商引资。加大吸引国家和省农林领域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和集成推广应用(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基地等创新平台落户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融合旅游文化业,以红河水系及沿河道路为发展纽带,以亚热带生态河谷及民族文化为依托,重点围绕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青岛、南京、厦门和西安等旅游文化产业发达城市开展精准招商工作。瞄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泛珠三角地区以及以吉林为核心的东北地区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第一梯队区域开展专题精准招商,推动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做强红河谷特色食品加工业。引进具有网络化运营能力的国内外综合运输现代物流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和国际物流,大力引进智能物流产业领先企业,在重点行业物流领域建设一批智慧物流园示范项目。
三、“十三五”时期工作及“十四五”时期计划开展的工作
“十三五”时期,红河州立足沿边、跨境区位,坚定不移大抓开放,全州沿边开放实现重大突破。2020年全州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8.7亿美元,是2015年12.8亿美元的4.6倍,居全省第2位;全州高速公路里程达1045公里,居全省第3位。总投资208.60亿元,主线里程长136.27公里的元江至蔓耗高速公路(红河段)于2021年2月通车,结束了红河谷不通高速的历史。“十四五”时期,按照“邻县通高速”的规划目标,加快推进建(个)元、蔓金、元绿高速和元阳机场的建设,随着通村公路、旅游公路等路面等级的提升,红河谷的通达通畅程度将更加便捷。
“十四五”时期,一是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和规律抓农业,强化规划引领,聚焦打造100万亩高端稻谷基地、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500万亩高端果蔬基地、30万亩高端云花基地、优质畜禽供给基地“五个基地”,加快推进事关100万亩干热河谷基地的本那河、红河谷灌区等关键性项目前期工作,高标准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二是打好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建设有色金属全产业链示范区。三是打好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各美其美特色县城。建设世界一流特色小镇。建设文旅融合示范高地。
四、红河谷生态修复工作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纲要》已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一核一区一带一屏多点多廊”绿色生态空间格局。“一带”,指红河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带。加大红河干热河谷山地植被恢复,全面提升流域生态系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功能,保障红河流域生态安全,增强对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发展的生态支撑能力;推进红河两岸水、陆通道绿化美化,加快打造红河绿色美丽廊道。深入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科学统筹山区综合开发和红河谷热区保护性开发。加快“森林红河”建设,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陡坡地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工程,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到2025年,全州森林蓄积量达到1.2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达到1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8%,湿地保护率达60%。通过增加红河谷森林和生态系统碳汇项目的谋划、包装、建设,更好地促进红河谷生态修复工作的推进。
五、红河谷热区产业开发方面的工作
新品种引进方面:继续加强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厦大、海大等省、内外高等院校的技术交流合作,加强与热区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基地的产学合作,促进热区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的有序发展。
病虫害防治方面:多年来,州农业农村局始终认真开展红河谷热区农作物及香蕉病虫害防控工作。红河谷热区农作物病虫害,其种类和发生规律近几年无新的变化,但因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发生危害特点不同,其防控技术措施和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香蕉产业常规病虫也不例外,但影响香蕉产业发展的香蕉枯萎病,号称香蕉的癌症,是世界公认的难题,攻克此病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水旱轮作或改种其他作物。
引进驯化方面:州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新品种引种试验工作,2015年引进菠萝蜜品种两个,即马来1号、马来2号在河口县示范种植。2019年,引进香蕉抗病性品种中蕉9号,引进橡胶优良品种热垦628和RRIM600在河口农场和蚂蝗堡农场示范种植;2020年引进景东晚芒及莲雾等。下一步将继续引进适宜热区种植的榴莲、山竹、牛油果、青柚、海南金钻凤梨等新品种,进行引种试验工作,筛选出适宜红河州种植的新品种,丰富品种资源,优化产业结构。
采后技术处理及冷链物流方面: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支持基地冷藏初加工处理设施建设项目。2021年3月8日,根据《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审核推荐了14家企业申报省级基地冷藏初加工处理设施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项目,主要针对企业实际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给予资金上的扶持,按照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奖补。二是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试点县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通知》(农办市〔2021〕7号)精神,州农业农村局积极推荐、指导建水县申报2021年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试点县,并争取到中央财政扶持资金1911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建水县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及已登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鲜活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发展林下经济方面:结合红河谷热区开发,在不适宜发展水果、蔬菜的区域地块,“十四五”期间规划种植林下经济作物,主要发展林药、林下香料、林草产业。依据市场需求,发展重楼、石斛、黄精、三七等珍贵药材,砂仁、板蓝根等大宗药材种植。因地制宜,适度发展草果、八角、肉桂等香料种植,推进林下牧草种植等。林下养殖方面主要开展林下家畜、家禽及林蜂生态养殖,加强种养有机循环。林下产品加工方面,计划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开展配方香料、生物制药、禽畜食品、野生菌冷藏及制品精深加工,扩大深加工产能,延长产业链。引入现代物流,鼓励发展冷链运输,在加工地与市场之间建成畅通的保鲜产品物流通道。
优质果苗良种繁育方面:成功研发并掌握了香蕉、芭蕉、马铃薯、白芨等多种生物组培种苗繁育技术,年可生产繁育香蕉脱毒组培苗能力在1000万株以上。并在全州推广用脱毒香蕉组培苗取代传统吸芽种植,杜绝香蕉种苗带病,提高了香蕉品质及丰产能力。
项目谋划方面:已谋划包装百万亩干热河谷基地项目共79个,估算总投资5979570万元。下一步将加大完善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投入产出比。
感谢你们对红河谷经济开发利用的关心与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代章)
2021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