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904-756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11-03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4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红河州委:
民进红河州委在政协红河州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助推红河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的第14号提案,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经商州文化和旅游局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民进红河州委提出的《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助推红河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对我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州立足“三千四百年”特有文化旅游资源,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理念,以“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全州特色小镇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红河州围绕“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7大要素,全力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州特色小镇共谋划实施子项目260个,计划总投资279.09亿元,在建项目86个,竣工项目152个,累计完成投资228.85亿元,共创建特色小镇15个,其中:弥勒“东风韵”小镇、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弥勒红河水乡、弥勒可邑小镇、建水临安古城、建水西庄紫陶小镇、元阳哈尼小镇、屏边滴水苗城8个特色小镇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开远知花小镇、碧色寨滇越铁路小镇、泸西城子古镇、红河谷马帮侨乡小镇、金平蝴蝶谷小镇、河口瑶族盘王小镇、红河龙韵森林康养特色小镇7个特色小镇纳入全省特色小镇创建清单。全州特色小镇累计入驻企业(商户)3158个,吸纳就业人数55400余人,累计接待游客8060.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61.4亿元。建水西庄紫陶小镇上榜“中国最美50个特色小镇”,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弥勒可邑小镇相继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荣获“2019中国人气文旅小镇”,弥勒可邑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东风韵小镇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红河水乡、屏边滴水苗城、开远知花小镇等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特色小镇创建已成为助推红河州全域旅游发展和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全产业链重塑旅游业发展新优势的独特路径。
二、特色小镇助推红河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红河州特色小镇建设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与全州“美丽县城”建设相得益彰、齐头并进,形成“穿珠串链成网”的格局,全面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打造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成为助推红河全域旅游发展的有力抓手。
一是突出特色定位,坚持“一镇一风格”。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中国唯一”健康生活目的地目标,依托自然生态、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独特禀赋,聚焦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坚持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打造和培育特色多样、文化多元的旅游产业、紫陶产业、现代农业等主题特色小镇,彰显特色小镇魅力。如: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以生态保护为主线,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抓手,通过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修复利用,万亩石漠荒山变成绿地森林,走出了一条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红河“东风韵”小镇采用“艺术家+企业家”的合作模式,促进文创产业发展,实现文旅游深度融合;建水县依托“古城+紫陶”历史文化资源,成功打造建水紫陶主题街区和建水西庄紫陶小镇,建成“景城一体、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全景“美丽县城”;屏边县按照“突出苗文化、做足水文章、发挥绿优势、挖掘山潜力”的思路,着力打造“滴水苗城”“公园城市”;元阳哈尼小镇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着力提升世界哈尼梯田绿色生态品牌和文化旅游品牌。红河州“特色小镇”创建已成为全州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城乡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平台,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全产业链重塑旅游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载体,成为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独特路径。
二是强化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紧扣“宜居、宜游、宜业、宜商”发展目标,立足新需求、新消费、新体验,围绕空间增量、产品增量和品牌增量,聚集了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能力强、服务能级高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聚集了一批具有战略前瞻性、产业引领性、价值链控制力强的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培育更多经济消费点和增长点,促进小镇文旅经济的内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如:建水县大力培育紫陶文化创意产业链,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上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远知花小镇聚集国内外花卉企业23家,2020年实现花卉总产值14.64亿元,成功打造了以“七彩云菊”为代表的知名花卉品牌。截至目前,全州特色小镇累计入驻企业(商户)3158个,吸纳就业人数55400余人。
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力促落实见效。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汇聚政府、企业、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合力共建,共建共享。同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标对表创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深入开展特色小镇创建“回头看”工作,“一镇一策”实行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加强工作调度,推进各项创建工作落地见效。围绕重点项目抓落实,抓紧抓好在建项目和计划新开工项目建设,做好全州特色小镇创建三年谋划项目的收尾工作,加快推进建水西庄紫陶小镇紫陶百工坊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好开远知花小镇高端花卉集散中心、蒙自碧色寨历史文物保护修缮与活化等项目建设,并重点在业态培育和运营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在品质提升上实现了新突破,建水西庄紫陶小镇、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弥勒东风韵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网红打卡地”。
三、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好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立足云南战略部署,定位好红河文旅融合发展。按照大滇西旅游环线总体规划纲要和《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高起点、高水平抓紧编制完成红河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建水石屏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发展规划和红河撒玛坝哈尼梯田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构建好“一心五区,一带两廊”和大滇西西南旅游环线发展布局。重点围绕滇南中心城市、哈尼梯田遗产文化生态、建水石屏最美乡愁之旅文化体验、弥泸康体休闲度假、中越边境风情旅游以及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为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二)强化品牌打造,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提出的打好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要求,重点围绕哈尼梯田保护、建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特色小镇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来建设打造。一是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立足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在拓展弥勒市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果基础上,推动建水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开远、石屏、红河等县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持续打造一批云南特色旅游城市、旅游强县、文化旅游名镇、名村。二是保护和利用好世界的哈尼梯田。理顺元阳哈尼梯田景区管理机制,回购哈尼梯田景区世博集团股权,着力推进元阳哈尼梯田国家5A级景区创建,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是保护好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实施临安古城传统风貌保护恢复,拓展古城体量,挖掘历史文化、紫陶文化内涵,建设特色主题街区、推进临安古城小镇、建水西庄紫陶小镇、西庄历史文化休闲度假区、打造紫陶文化旅游创意园、龙窑生态城沉浸式新业态。同时保护恢复好石屏古城风貌、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建筑风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培育旅游业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出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四是推进建水石屏滇南“最美乡愁之旅”项目建设。按照“协同共建、保护优先、突出重点、做强优势、彰显特色”的重点和路径,建设7+15个重大重点项目、15+45个精品美丽村庄,着力培育打造以“品养忆趣乐”为核心的八大文旅产品,形成我州“健康生活目的地”、乡村振兴新示范和新亮点。五是持续抓好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环线项目建设;以“半山酒店”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全州新产品新业态建设;加强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引进、高星级酒店、星级民宿等建设,推动高品质的多元住宿业态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住宿品质。
(三)强化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产品品质。围绕红河州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环线建设布局,围绕哈尼梯田5A凸显景区建设,建水古城、滇越铁路保护、建水石屏一湖两城“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弥泸一体化区域休闲度假、红河撒玛坝梯田文化旅游体验、河口跨境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以及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环线等筹划包装一批重点文旅项目,采取有力举措,推进项目落地,打造大体量、高端化、特色化旅游支撑产品,同时,完善现有景区设施、丰富景区业态,提升景区品质,全力推进全州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四)强化智慧化建设,提升产品服务供给水平。按照“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要求,在持续完善智慧旅游信息录入基础上,重点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和消费“一脸通”,拓展红河旅游“一机在手,全程无忧”新体验。一是持续推进4A级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高标准建设景区景点旅游集散中心和景区标识系统,建设标准到位、布局合理、景区文化凸显、景观协调智慧停车场、旅游厕所;二是加快红河州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州级应用平台落地。以新基建项目为契机,推动智慧景区、红河书院智能化、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项目建设,着力实施高A级景区、博物馆、图书馆、星级酒店刷脸识别、无感支付等智慧化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全州文化旅游产品服务供给水平。
(五)强化宣传营销,提高红河旅游知名度。围绕“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一是做好旅游宣传营销。突出宣传我州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引导游客深入体验红河文化资源和文旅新项目、新产品、新业态,乐享“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环节,使广大游客了解红河、向往红河。二是构建线上线下宣传推广新体系。将更多优质文旅资源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充分利用省内外相关媒体线上、线下资源,在人力、物力、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形成全媒体文旅宣传推广新格局。三是促进三省六地文化旅游交流交往。贯彻落实《三省六地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联盟倡议书》的有关事项,充分依托不断完善的高铁等快捷交通网络,从企业合作、市场共拓、人才交流、宣传交流等方面全面加强与昆明、南宁、贵阳、桂林、黔南的合作,开展互为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广。
感谢民进红河州委对我州文化旅游和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9月10日
(联系人:田映辉,联系电话:0873—373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