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2116-880
- 发布机构: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08-3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对州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82号建议的答复
和涛代表:
你在红河州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对哈尼梯田片区进行分类定位和联动发展布局的建议》第0082号建议,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哈尼梯田历史悠久,生态优良,资源丰富,密集分布在元阳、红河、绿春、金平4县,是我国唯一以民族命名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与代表哈尼梯田历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4项世界级和国家级荣誉的获得,证明了红河哈尼梯田丰富的资源和多重的文化遗产价值得到了国际国内的认可和肯定。作为国际交流的文化名片和旅游开发的顶级资源,4县的哈尼梯田景观和风土民情各具特色,梯田文化展示也各显千秋,文旅融合深入发展,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可以说,哈尼梯田为红河南岸乃至全州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搭建了较高的平台。你在建议中所提出的4县哈尼梯田片区进行分类定位,联动发展的建议对进一步发挥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品牌的社会效益,推动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促进遗产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局就你提出的建议认真研究讨论、制定办理方案、深入实地调研。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成立红河州哈尼梯田片区总体规划布局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哈尼梯田片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正面临诸多挑战,为进一步提升依法保护管理哈尼梯田的能力和水平,维护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其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对人类普世价值思考的启示作用,进一步完善哈尼梯田保护管理体系,构建有效的保护机制,促进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哈尼梯田管理局于2015年8月启动了元阳县梯田片区、红河县梯田片区、绿春县梯田片区、金平县梯田片区的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委托中国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和《元阳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规划2018—2035》《红河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规划2018—2035》《绿春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规划2018—2035》《金平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规划2018—2035》等5部规划,现处于评审阶段。5部规划将指导4县境内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项目,主要保护措施将纳入4县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协调、维护哈尼梯田片区科学合理、延续发展,探索解决哈尼梯田传统农业保护与发展途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关于哈尼梯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推动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专题会于7月11日在蒙自召开。会议强调,要成立哈尼梯田保护发展领导小组及各专项工作组,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统筹相关工作。之后,我局将积极配合州委、州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好专题会议精神。
二、关于“在哈尼梯田片区总体发展规划中注重统筹纳入元阳、红河、金平、绿春等县基础设施建设、‘三张牌’打造和特色物产开发等具体项目”的建议
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在红河南岸的金平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4县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为进一步深化“整体保护,分类指导”的保护原则,分别编制了《元阳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规划2018—2035》《红河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规划2018—2035》《绿春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规划2018—2035》《金平县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规划2018—2035》。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配套的游客服务中心、交通道路修建、改善生活用水系统、改善村寨电力通信设施、改善村寨卫生、继续完善区域内教育医疗文化站敬老院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提升哈尼梯田保护片区服务保障能力,引领高质量发展。在《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中,提出从法律政策体系、农业技术体系、农业认证体系方面建立生态农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梯田农业自有的物质循环功能,不断实现梯田农业的健康、生态发展。并提出加强水源林与梯田、人与环境、劳动力与农业生产科学配给方面的研究,推进水源林保持与修复,科学治理生活污染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以及稻米价值提升、农业生产、产业发展、梯田旅游模式等梯田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为打造“三张牌”提供依据。
围绕州委、州政府“三张牌”战略,哈尼梯田遗产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物产。一是积极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在哈尼梯田遗产区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深度开发梯田红米、禽、蛋、鱼等梯田特色生态农产品。二是探索发展“认养农业”“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三是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建设,开展梯田红米有机认证。四是加大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原有水稻品种改良、优化,提升稻米品质。五是紧扣打造“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突出“绿色农业”和“特色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梯田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助力农产品价值提升。另外,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推进哈尼特色小镇、全国哈尼梯田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实施旅游环线、景区特色旅游村及梯田景区基础设施、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展示中心、景区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建设,协同推进红河哈尼梯田元阳遗产区申报国家5A级景区工作。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农耕体验式旅游,鼓励遗产区原住居民开办农家客栈,提升农户参与动力。努力将红河哈尼梯田景区打造成产业链条完整、业态丰富、吸引力强、品牌效应显著的文化旅游综合功能区。
三、关于“按照各县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特色品牌,分类定位,进行科学的功能布局,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局面”的建议
红河哈尼梯田呈现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生态系统,形成以梯田为核心的农耕技术、民俗节庆、宗教信仰、歌舞服饰、民居建筑等梯田文化。哈尼梯田分布于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4县,各有优势,各具特色,一直以来,哈尼梯田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依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走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初步实现了哈尼梯田遗产区协同发展的格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之后的保护管理工作中,我们将从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继续探索4县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路径,以适应新时代对哈尼梯田保护管理的新要求,推动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关于你在建议中提到的“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出台相关倾斜政策”,在2014年9月印发的《中共红河州委 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的决定》规定,从2014年起,州级财政每年安排保护管理专项经费1000万元,主要用于遗产保护、管理和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扶持等项目。但由于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涉及森林、村寨、梯田、水系、文化等多种要素,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资金需求大。我局向州人大常委会汇报并积极协商有关增加保护管理专项经费的问题,希望在每年地方出台的自治州相关条例所需经费预算中给予安排《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宣讲、实施等所需经费。除此之外,《条例》第五条规定:自治州人民政府以及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工作,将哈尼梯田保护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按照《条例》的要求,我们不断呼吁当地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哈尼梯田的保护管理,并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同时,我们将通过政府投入、争取项目的方式不断拓宽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资金来源。不断推进《中共红河州委关于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定》落实落地。坚持保护优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哈尼梯田遗产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推进哈尼梯田保护区文旅融合发展,培育特色农业,塑造好哈尼梯田品牌,不断增强内生动力,为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建设贡献力量。
感谢你对我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1年8月23日
(联系人:李咪秋,联系电话:13887308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