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2031-213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10-2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州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6号建议的答复
李成昆等4名代表:
你们在州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将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哈尼梯田遗产区纳入全州县市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内容的建议》的第206号建议,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完善体制机制,规划引领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将哈尼梯田遗产区发展与保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纳入《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以更严的举措落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及实施办法”“辐射带动南部各县哈尼梯田的保护利用,按照整体谋划、各展特色、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要求,推动红河、元阳、绿春、金平4县用活用好哈尼梯田世界级品牌”,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品牌提升、农民创业创新,培育发展“哈尼梯田生态农业+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健康养老+文化传承”等新业态,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不断擦亮“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下一步,我委将积极协同州文化和旅游局、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和县市抓好《纲要》有关内容和要求的贯彻执行,推动哈尼梯田遗产区保护与发展进一步实化、细化、项目化。
二、激活文化资源,合理研发产品
关于建议中指出的“固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记忆”和“构建非遗项目名录体系,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与开发,加大非遗传习人和继承人的保护”等问题,《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塑造以稻作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村寨文化和社会文化为主体的旅游新业态,将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打造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样板”,同时,“以非遗项目为重点,创作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高质量文化服务供给”。下一步,我委将协同州文化和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县市加大“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力度,积极创作文艺精品,研发文创产品,重点复制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深度开发梯田红米等特色生态农产品,发展生物医药、旅游文化等生态绿色产业,打好哈尼梯田世界品牌,积极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强化要素整合,夯实基础建设
通过要素资源整合,促进哈尼梯田遗产区要素的自由流动,打破和融通文化、旅游产业固有的产业生态体系,让遗产区及周边县域文化等产业要素融进旅游产业要素中,使多产业间真正达到共兴共融的一体化状态。一是夯实哈尼梯田遗产区及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纲要》明确将加快规划建设元阳机场至哈尼梯田景区连接线项目、哈尼梯田补水工程等重点项目,着力完善哈尼梯田遗产区及周边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着力开展传统村落、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纲要》明确提出“抓好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挖掘、保护和传承体系,强化民族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促进文化事业创新发展”。
四、推动数字梯田,创新持续发展
《纲要》明确提出“围绕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等优质资源,运用大数据、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手段,创新消费场景,推进智慧景区、数字哈尼梯田、特色小镇数字化等项目建设”,以及“推动数字哈尼梯田和生态环境‘一张图’等数字生态项目建设”。下一步,我委将积极协同州数据发展中心、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和县市积极争取数字梯田建设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大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哈尼梯田保护发展、产品溯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应用,加快推动哈尼梯田数字化建设,着力丰富业态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哈尼梯田世界级品牌,不断提升哈尼梯田的质量、品牌和影响力。
感谢你们对我州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9月9日
(联系人:田映辉,联系电话:0873-373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