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409-00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11-2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93号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第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红河州中医及民族医临床研究的建议》第193号提案,已转交我委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工作,“十三五”期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持续推进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州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7月底,全州有州级中医医院1家,有县级中医医院8家,其中独立建制的县级中医医院7家(元阳县中医医院挂靠在元阳县民族医院);有编制床位2047张,实际开放床位2740张;人员编制1182人,实际在岗人员2899人;有卫技人员2466人,其中正高职29人、副高职75人。州中医医院和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弥勒市、石屏县、泸西县中医医院共7所中医医院均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州现有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10个、州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全州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9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群众享受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获得性不断提高。 

  虽然红河州的中医药工作有了很好的基础和成绩,但距离州委、州政府和人民群众期盼和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也存在你们提案中指出的存在问题。你们提案中提出的“抓住政策变革加强中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引进临床研究CRO公司解决精力时间问题、积极开展中医民族医青年医师临床科研能力普及教育和培训、设立青年中医医师临床研究小额基金”的四点建议很好,对于推进全州中医药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针对红河州的实际,我们拟予以采纳,并采取了一些具体落实措施。 

  一、抓住政策变革,加强中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迎来春天 

  1.高位推动中医药深入发展。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把中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统筹推进,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中医药法》,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建立了国务院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向世界发布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对中医药的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达到前所未有。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中医药发展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二是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今年4月、5月,八届州委常委会召开第140次会议、十二届州人民政府召开第45次、第46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审议红河州中医医院组建方案。5月25日,中共红河州委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成立红河州中医医院的批复》(红编〔2020〕5号文件),批复:在建水县中医医院的基础上,组建红河州中医医院,为红河州卫生健康委所属公益二类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7月7日,红河州中医医院在建水县正式挂牌成立。并定位将州中医医院打造成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疗养、中药制剂研发、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在全州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三是县市政府切实履职。2019年,蒙自、个旧、开远、建水四县市开展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申报工作。通过先进单位申报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定期研究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全面推进中医药工作的良好局面。 

  2.挖掘道地资源,积极开展院内临床运用研究。红河州中医和中药资源底蕴丰富,堪称“天然动植物王国”,有中草药911种。州卫生健康委和县市卫生健康局加强对各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临床研究的指导工作。以州中医医院(原建水县中医医院)为龙头,个旧、开远、弥勒市中医医院和个旧市人民医院、州妇幼保健院等综合、专科医院,积极发挥专家治院示范引领作用,强化中医药专科建设。一是强化制度管理。各医院组建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感染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等20个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定期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决策事项提供技术咨询和可行性论证。每月坚持开展临床药师查房,开设名老中医药专家门诊,发挥名医专家的引领作用,带动大批青年才俊成长,全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二是坚持以临床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临床诊疗。如州中医医院专技人员开展的《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158例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型带状疱疹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分别获得州、县级科技进步奖;名老中医撰写的《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精要·防治篇》《冠心病介入与临床》论文,由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后,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三是各医院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发展“上中下游”相关产业。如,州中医医院在多位名医大家的带动下,率先成立了肿瘤科、康复科、小儿推拿科、郑氏喉科等科室开展临床探索研究,特别针对小儿脑瘫患者求医要到昆明,求医远、生活不便、花费高等困难开设了小儿脑瘫中心、小儿药浴中心,使脑瘫患儿家庭能就近及时就医,减少家庭负担,受到患者家庭好评。做到亚专科细化,让专病得到专治。四是各医院充分发挥道地药材丰富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道地药材制剂研发,挖掘地方民族医药。州中医医院组建了22个专业技术创新小组,大力开展新项目、新技术14项,建设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制剂中心,共开发生产中药散剂、膏方、养生花茶等112种特色制剂,特别挖掘了小黑药、鸡肝散、小白及等民族药品。个旧市人民医院开发生产的复方三七丹参片、臭灵丹合剂,个旧市中医医院开发生产的逍遥散、调和祛斑胶囊,弥勒市中医医院开发生产的秋梨膏等30多个品种的中药制剂,药效好、价格适宜,深受群众欢迎,也为医院做大做强积累了资金保障和质量支持。 

  3.尝试建设区域中医医联体。一是州中医医院与州妇幼保健院和建水县妇幼保健院建立医共体,与建水县部分乡镇卫生院组建中医专科联盟开展对口帮扶,初步尝试建立医联体模式,向妇幼群体和乡村群众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特色制剂得到广泛应用。二是将州中医医院建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作为努力目标。目前,省卫生健康委已组织开展了三级医院的评审工作,云南中医药大学已进行了非直属附属医院和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现场核查工作。 

  (二)存在不足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红河州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独立建制的州级中医医院,由一家医院牵头引领建立全州性中医药服务医联体尚未形成。今年7月7日,在红河州中医医院成立大会上,州政府副州长常斌在讲话中明确要求州中医医院建设发展的“五个定位”:一是全州大健康产业和中医药发展的龙头;二是中医三级甲等医院;三是全省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是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的非直属附属医院;五是省内一流、国内知名、辐射东南亚的中医医院。下一步,我们将以红河州中医医院正式成立为契机,加强指导,尽早将州中医医院打造成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疗养、中药制剂研发、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并在全州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团结带领全州中医行业,建设成规范化、体系化、现代化的中医医院。 

  二、引进临床研究CRO公司,解决精神时间 

  (一)建立医教基地,促进临床应用研究。州中医医院、个旧市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作为云南中医药大学、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及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医院的便利条件,在带教学生开展实习的同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工作。州中医医院成功申报为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合作基地协作基地,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广东省中医院协作医院开展科研协作工作。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CRO作为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是一种新兴的第三方研发机构,有着专业团队、专业运营、专业经验、专业资源、成本共担等优势,可以一定程度解决红河州没有专业中医中药研究机构,而各中医医院在作为公益二类医院,财政差额拨款少,职工70%甚至100%的工资要自支的现行体制下,难以拿出更多资金用于科研工作。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尝试引进CRO公司,探索开展临床研究工作。但CRO公司存在注册能力偏弱,也不利开发出来的制剂广泛运用。 

  三、积极开展中医、民族医青年医师临床科研能力普及教育和培训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命脉。我们一直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一)多措并举,加强人才培养 

  1.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升“内动力”。通过柔性引进,助力医院高端人才梯队建设。州中医医院先后引进了国医大师石学敏、禤国维、张震,全国名老中医孟如,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斯文,云南省国医名师夏惠明,云南省名中医戴氏经方(严继林),安徽新安王氏医学流派、郑氏喉科郑日新教授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周海东、钟丽明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今年6月,引进红河州首届医学学科带头人纳猛专家工作站,通过引入12个专家工作站,大力开展师带徒、专家讲座、跟班教学培训等方式,加强对青年医师的临床教学与培养,为医院蓬勃发展注入强心剂。个旧市中医医院也通过建设李泽周、赵为兵、柴燕萍基层名医工作室,传承培养好当地的青年中医医师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生。 

  2.划拨专项经费,加强青年骨干中医医师培训。首先是在中央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支持下,各医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青年骨干医师的培训培养。一是支持蒙自、个旧、石屏三县市中医医院分别遴选了1名青年中医医师列为全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到西安、昆明等地中医医院,以访问学者和跟师的形式,对中医学术流派临床特色技术进行系统的为期三年培训学习,每县市每年各支持3万元,三年共计支持21万元。二是支持泸西、石屏、红河三县中医医院实施贫困地区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推动医院发展迈上新台阶。2019年每县安排了100万元,2020年安排泸西、石屏两县各2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展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和优化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人才梯队结构、建立县乡镇中医医共体等工作。同时,通过玉溪、文山等州市级中医医院派出医师对口帮扶支持特色专科科室建设、现场培训中医医师,以及三县中医医院派出医护人员到对口帮扶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青年医护人员的技能和服务能力。在项目支持下,石屏县中医医院建设了眼耳鼻咽喉特色优势专科,规范使用医院适宜技术45项,向各乡镇卫生院引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共计16项;泸西县中医医院建设了治未病特色优势专科,向乡镇卫生院引进中医药适宜技术10项;培训乡村医生共计711人。三是医院划出专项经费,用于加强中医医师的培训培养。州中医医院用每年业务收入的3%作为人才培养经费,先后共选送10余名青年骨干医师外出长期进修,百余人参加学术会议,开展新进护士、新聘员工岗前培训,每周进行业务知识大讲座,全方位、不间断给医疗队伍“充电”。各医院也划出相应经费支持青年医师外出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医疗技能。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我州由于一直以来没有州级中医医院,也就没有规范化培训全州各中医住院医师的基地。我们将以州中医医院成立为契机,带动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州中医医院的定位,一是将以云南省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为落脚点,认真牵头并组织好红河州中医医疗联合体相关工作的开展,创新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规范各级中医医院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指导,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二是以建设成为云南中医药大学非直属的附属医院为目标,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健全医院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医院的医、教、研能力,实施全员能力提升工程,助力全州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三是以建设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为抓手,推动中医民族医特别是青年医师积极参与临床研究。四是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加强师带徒、学科带头人培养、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人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和西学中骨干人才培养等项目工作。五是通过外聘师资、网络教育等形式,开展科研专业知识讲授,提高青年医师钻研技术、开展临床研究的兴趣与能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四、设立青年中医医师临床研究小额基金 

  (一)划出专项经费,支持临床研究工作。各中医医院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划出专项经费,用于加强中医医师的培训培养。州中医医院用每年业务收入的3%作为人才培养经费,为开展临床研究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尚未设立财政专项基金,用于开展青年医师临床科研。近年来,由于州级财政紧张和没有独立建制的州中医医院等原因,州级财政投入到中医药事业的经费很少,更别提专门用于支持临床研究的资金。在今年筹备组建州中医医院工作中,我们积极协调州级财政支持州中医医院建设的专项经费。下一步,我们将在青年中医医师临床研究资金筹措方面加强工作力度。一是继续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促力各级政府,从资金层面、基础力量等方面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研究的支持力度,促进设立中医药临床研究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基层中医院的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人才配备,并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开展民族医药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二是争取州本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建立红河州青年中医医师临床研究小额基金。三是督促有条件的中医医院每年从业务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基金,并纳入行政经费预算,专门用于开展科研临床研究。四是发挥国医大师工作站作用,积极与国家和省级中医医院和科研机构协调联系,争取合作,并参与到临床科研项目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工作中,提升自身科研工作水平。 

  下一步,我们还将以州中医医院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动临床研究工作。州中医医院将以新建医院二期项目为契机,新建制剂中心二期,扩大中药制剂生产规模,推进中医药制剂申报备案并在州内各级医疗机构中使用,积极申报省、州级中医药科研项目、专利项目;计划与云南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合作,开展砂仁、草果、三七、金银花等道地药中药材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实现深加工和精加工;以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立足于我州多民族特色,收集、整理、挖掘哈尼族医学思想和医疗经验,建设哈尼医药研究中心,成立科研课题组,研究整理哈尼族医药适宜技术等,将哈尼医药做大做强,努力打造“红河名医、名药”品牌。 

  感谢你们对我州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0年10月13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