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405-389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11-23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43号提案的答

州政协委员第10活动组(蒙自市):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贫困山区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43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正如你们在提案中所说,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脱贫、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必须正视的课题、答好的试卷。

  一、强组织,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各种社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适时作出了决策部署。2019年6月印发的《红河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加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引导其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维护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2019年7月印发的《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红发〔2019〕14号),明确要求“到2022年,全州所有行政村至少有1个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截至8月底,已完成108个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由2017年的927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5.5万户21.6万人提升到目前的1862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19.7万户86.3万人。2019年底,全州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915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和州级示范社分别为19个、89个和137个。今年上半年,累计争取各级扶持资金469.02万元,扶持发展合作社71个。

  二、强队伍,夯实人才振兴支撑

  《红河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用一个章节,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建设农业农村专业化队伍、广泛吸纳社会人才等方面,对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乡土人才培育、乡村财会管理“双基”提升、“三区”人才支持、科技特派员行动等目标任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3年至2019年全州争取中央和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资金2770万元,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1680人。扎实推进村组干部培训,截至8月底,全州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768期,培训普通党员398642人。深入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全州摸排出4410名农村优秀人才,确定回引对象856人,已选拔担任村党组织书记5人。全州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81人,农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59.83%,计划年底达到70%以上。严格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系列文件规定,新考录公务员、事业人员5年内不得调动、借调,扶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乡镇党政正职稳定,调整需报州委组织部同意。2016年至今提拔乡镇党委书记41人,2016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时从村干部、乡镇事业人员、大学生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45名,2017年探索从边境村村干部中招聘6名事业人员。2019年全州新提拔的344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参加过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的共304名,达88.37%。

  三、强产业,扩大脱贫攻坚成果

  按照全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关于“一村一品”系列安排部署,尤其是围绕“到2020年,在有条件的示范村中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村多数农户从事主导产业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渠道,示范村中创建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标任务,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截至8月底,全州创建蒙自市新安所镇(蒙自石榴)、建水县面甸镇闫把寺村(面甸洋葱)、弥勒县新哨镇里方村(民丰韭黄)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9个,占云南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11%。依托“一村一品”创建,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底全州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390户,其中,农家乐346户、休闲农庄和休闲农业园36个;从业人数6925人,带动农户12808户;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76.02万人次,营业收入7.12亿元。弥勒、泸西、建水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元阳哈尼梯田、弥勒葡萄景观被推选为“中国美丽田园”,建水县西庄镇被新评为“中国特色民俗村”,建水县团山村被推选为“中国现代新村”,弥勒市可邑村被推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泸西县菊畹村被推选为“中国特色民居村”,元阳县新街镇爱春阿者科村委会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弥勒市太平湖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列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四、强投入,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是全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自启动乡村振兴以来,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财政优先保障、鼓励金融支农、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千方百计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补齐补强乡村振兴短板弱项。2019年,全州农林水事务支出691,834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5.30%、增长2.11%。今年1至7月,全州农林水事务支出536,074万元,比上年同期486,066万元增长50,008万元,全州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率为10.29%。“十三五”以来,全州完成一批重点水源工程、节水型灌区、供水型水系连通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供水格局不断完善,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新增蓄水库容7245万m3,新增供水能力9776万m3。“十四五”规划还将改造中型灌区15个,其中3个中型灌区改造总投资6.2亿元,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5.33万亩。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尚未印发),对红河州数字乡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将加快农村光纤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提升4G网络覆盖水平,探索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省、州党委、政府已把“气象服务‘三农’推进情况”列为年度“三农”发展综合考评指标之一,全州气象服务“三农”能力呈现逐年强化态势。目前,州、县(市)两级均成立气象服务“三农”工作领导小组,州级及12个县(市)组建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并落实人员编制。州气象局新业务用房竣工落成,已具备建设“红河州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场地条件。组建覆盖全州1313个行政村的1800人气象信息员队伍。辖区内人工影响天气固定火箭作业点52个,有各型火箭发射架84架。

  五、强流通,做好产销有效衔接

  围绕州委、州政府“按照‘建平台、创品牌、抓服务’要求,着力构建‘州级创平台、县级做园区、乡级建站库、村级布网点’电子商务体系”“创新产销衔接机制,搭建品牌农产品营销推介平台,加强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各类商超组织的合作”等一系列部署要求,大抓电商发展,重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2019年底全州建成3个货物中转分拨中心、13个县域运营中心、116个乡级物流服务站,1206个村级物流服务点,投放新能源物流汽车326辆,物流服务覆盖全州90%以上行政区域,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上行交易额21亿元。今年以来,持续推进农村电商,大力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现贫困地区全覆盖,建成1个州级电商大数据平台,9个县级电商园区,128个乡级电商服务站、19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形成州、县、乡、村多级联动发展模式。截至8月底,全州电子商务交易总额107.33亿元,同比增长19.99%,其中,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17.27亿元,同比增长27.74%。

  感谢你们对我州贫困山区特色产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后,请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2020年10月26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