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348-373
- 发布机构: 红河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12-03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03号提案的答复
卢杰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以城乡环境提升促进两海片区综合发展的建议》第103号提案, 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强化规划引领,高位推动滇南中心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省、州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滇南中心城市(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市)规划建设工作。1997年,提出红河州重点实施“一区两带”的战略构想(即个开蒙经济区、昆河经济带、边境经济带)。1999年,明确在滇南建成一个人口上百万的群落城市。2000年,批准《个开蒙城市群规划》。2003年,将个开蒙城市群定位为滇南中心城市。2005年8月,省政府批准实施《滇南中心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规划实施十余年来,在滇南中心城市各项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引导规范成效显著。2016年,随着国家、省发展战略调整和《滇中城市群规划(2017—2050年)》等上位规划修改,对滇南中心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实施评估,我州启动了规划修改工作,形成《滇南中心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并于2018年5月经省规委会审议通过。2019年7月,按照国家、省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及部署,我州提前启动了滇南中心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2月,省委书记陈豪调研红河时,明确要求将滇南中心城市作为全省的一个次区域城市群规划建设,将其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高位深入推进。4月24日、26日,州委主要领导率调研组调研滇南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情况,并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要站位全局规划建设滇南中心城市;要明确滇南中心城市定位和功能布局;要明晰优化滇南中心城市产业布局”。6月5日,州委召开滇南中心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方案汇报会,对进一步优化完善滇南中心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再次提出明确要求。
根据方案汇报会要求,州政府及时安排部署,会后规划编制单位着重从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交通、水利、能源、公共服务设施等空间布局、完善都市圈结构、强化核心区城市设计等方面对《规划》作了修改完善。州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征求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及25家州级部门意见,并召开规划方案专家咨询会。6月13日,州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州城乡规划委员会2020年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规划》。目前,规划编制单位已根据会议意见,认真复核文本内容,积极与住建、统计、民政等部门沟通对接,对规划成果作了修改完善。
二、科学规划空间布局,“五个一体化”推进滇南中心城市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滇南中心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引导滇南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各类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对特定区域内的各项规划具有约束指导作用,整体谋划滇南中心城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统筹资源配置,对滇南中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统安排。《规划》确定滇南中心城市定位为“国家门户·滇南中心”,集滇南交通枢纽、沿边开放前沿、特色产业基地、生态人文宜居为一体的水韵湖城。
(一)以“五个一体化”推进滇南中心城市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一是国土空间一体化,建设集约组合城市。《规划》以核心区596平方公里为核心圈层,个旧主城区、开远主城区、小龙潭镇、锡城镇2222平方公里为第二圈层,个旧、开远、蒙自3市行政范围5834平方公里为第三圈层,建水、屏边、元阳、弥勒为第四圈层,构建滇南中心城市都市圈圈层结构。推进“创新智造走廊、生态农业走廊、千年发展走廊”3大廊道建设,引导蒙自、个旧、开远3市相向发展。
二是基础设施一体化,打造枢纽门户城市。对外加强东西向通道建设,依托沿边铁路、云桂铁路、沿边高速,建设孟中印缅走廊、东西陆海联动走廊和沿边融合走廊,推动滇南中心城市由原来的南北向节点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在航空方面,加快推进红河蒙自机场和红河站建设,打造空铁枢纽。新建玉蒙高速铁路、玉溪至蒙自至河口高速铁路、沿边铁路,联动红河蒙自机场,加强枢纽集散能力,缩短时间距离、扩大辐射范围。在高速公路方面,规划新建开建高速公路、开文高速公路、开个高速公路。远景谋划个旧至蒙自高速公路。市区内建设四横四纵快速道路。
三是产业协同一体化,打造创新智造城市。注重国际国内两个循环,注重与滇中城市群的产业衔接,注重东边与大湾区的通道联系与产业承接、西边与大滇西旅游环线互通。对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5+8”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滇南中心城市实际情况,构建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4大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先进制造业方面,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主要布局于蒙自经开区大屯—雨过铺片区、红河综合保税区,精细化工主要布局在开远小龙潭化工园。
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材料产业方面,以蒙自经开区大屯—雨过铺片区为重点,整合个旧、开远、蒙自3市相关产业,推进产业链高级化,大力发展冶金、新材料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
现代服务业方面,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目标,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其中,现代物流方面,规划建设“1+2+4”枢纽物流体系,打造物流产业集群;大健康产业方面,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以核心区为中心,建设七大健康产业基地;文化旅游方面,突出文化引领,强化三产融合,联动农业和特色小镇,重点依托滇越铁路打造滇越铁路旅游带。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方面,规划构建“一群、三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群”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三带”指特色水果产业带、高端花卉产业带、乳制品和肉牛养殖产业带。
四是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城乡和谐城市。规划打造八大区域性服务中心,即核心区打造区域性行政中心、医疗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科研中心、金融中心(滇南中心城市绿色金融试验区);开远片区打造区域性体育中心;个旧片区打造区域性康养中心。
五是生态绿色一体化,打造美丽水韵湖城。重点打造三海生态绿心和南洞河—黑水河—犁江河、沙甸河—大庄河、乍马大沟—嘉明河、5号沟—沙拉河4大生态廊道;规划建设3个亲湖城市公园、3个临海湿地公园、19个环山郊野生态公园,建设410公里碧道;分步推进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建设,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二)聚焦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打造水韵湖城
核心区是滇南中心城市一体化建设的启动区和示范区,《规划》以海绵城市为理念,通过理水、织绿、筑心三大策略塑造核心区特色形象。
一是理水。结合现状水系及地貌特征,营造“三海统领、三湖互衬、十河连襟,城河相依”的空间格局。“三海”指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三湖”指南湖、金湖、凤凰湖;“十河”指沙拉河、犁江河、沙甸河、乍甸河、大庄河、2号沟、3号沟、5号沟、杨氏大沟、6号沟(其中有几条河应重新命名)。
二是织绿。对标雄安新区,以三海为载体,形成山水拥城、绿带绕城、花木映城的生态格局。重点以沙甸河—犁江河生态带建设串联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
三是筑心。依托空铁枢纽,构建枢纽产业链条,实现枢纽条件成为枢纽经济。建设空铁枢纽新经济园区,集聚区域生产要素,建立后工业化经济体系,包含物流、金融、商务服务等功能。以空铁枢纽、蒙自经开区、红河综合保税区为载体,联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构建港岸联动体系。
三、做好“水文章”,加强水利基础支撑和生态安全保障
水是滇南中心城市的命脉,两海片区本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的原则,近几年来,水利部门结合中小河流治理、蒙开个大型灌区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沙甸河、嘉铭河、沙拉河、犁江河等河道治理工程,进一步加强区域水利工程调度管理、完善水管理体制机制,区域内防洪排洪能力大幅度提升。一是为了加强大屯海、长桥海的保护管理,防治水污染、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9年12月制定了《红河州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保护管理条例》,并于2020年3月1日起实行,同时成立了三海管理局,具体负责三海的保护管理。二是为科学处理两海的蓄水和排洪关系,保证安全度汛和水库综合效益发挥,2018年4月,州水利局组织编制了《三海四坝排洪联合调度方案》,充分利用流域雨情信息,结合流域水库、河道进行防洪安全调度,将洪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三是通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区节水续建改造项目,区域内的沙甸河、嘉铭河、犁江河、沙拉河已基本治理完成,防洪能力得到提高。四是2020年3月州水利局以红水许可(2020)3号批准实施大屯海清淤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74949万元,水库清淤后总库容达5713万立方米,可恢复供水1584.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62万亩,项目已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五是2019年州水利局以红水许可(2019)4号批准实施长桥海水库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39285万元,项目建成后总库容达5719.9万立方米,设计总供水量5269.7万立方米,可解决集镇供水人口1.3981万人,农村供水人口4.0682万人,同时可向红河蒙自机场供水381.8万立方米和工业园区供水1542.2万立方米,项目已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六是本着“截污控源,生态治理”的原则,切实推进“山青,水净,库美,河畅,岸绿”的人水和谐、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当前正在组织编制犁江河、沙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规划。
感谢你对我州两海片区综合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2020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