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344-740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12-02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三次会议第181号提案的答复

州政协委员第13活动组(弥勒市):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建议》第181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今年3月27日,省政府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提出拓展大滇西旅游环线空间范围,在原有西北环线的基础上,新增1600公里西南环线(昆明—玉溪—红河—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楚雄),形成“8字形”大环线。按照省委、省政府“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旅游发展战略部署,红河州围绕构建“五区一带”发展战略,突出“抓项目、补短板、提品质、育业态、促转型、强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主动作为,抢抓发展机遇,全力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布局,努力打造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

  一、把握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衔接。红河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州委、州政府与前往红河州调研的大滇西旅游环线课题组组长等面对面交流,就红河州更好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进行探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做好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环线规划衔接,结合全州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编制,突出重点文旅项目和文旅产业建设高起点高质量发展规划,举行大滇西旅游环线总体规划纲要及大滇西旅游环线半山酒店专项规划调研座谈会,筹划好产品布局、梳理好储备项目,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环线红河旅游“核心圈”,集聚线路产品,形成西南环线红河中心发展格局,引领红河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省大环线、州中环线、县市小环线”布局,结合红河旅游“五区一带”发展布局,聚焦哈尼梯田、重点区域,做好衔接西南环线红河区域整体筹划实施方案,突出红河融入重点和亮点,进一步完善好“五区一带”规划产品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完善支撑项目,注重新产品新业态培育,夯实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计划落地实施,推动全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二、组建专班推进落实。积极主动抢抓机遇,把红河富集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有效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强化统筹推动,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充实工作专班,整合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文旅、投资促进等部门力量,按照省级半山酒店审查工作流程和要求,加快半山酒店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联动发展改革、自然资源规划和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强配合、相互协调,认真组织项目业主对照技术文件要求准备提供半山酒店项目方案,紧盯省级相关政策支持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半山酒店项目建设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成熟一个、开工一个,高效推进半山酒店项目建设。坚持“天天抓实、月月抓紧”,紧扣半山酒店项目任务清单和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州县联动、部门协同,加强工作调度,汇聚各方力量,实行州级领导项目督导挂钩制度和“周上报、月调度”,定期调度、协调解决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形成推进半山酒店建设的工作合力,确保半山酒店建设全过程、各环节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合力推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工作。

  三、贯彻落实引导扶持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支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云政办发〔2020〕23号),州文化和旅游局牵头草拟了《红河州贯彻落实云南省关于支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呈报州政府研究审定,从降低文旅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加快推进文旅业态升级、加快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完善市场推广机制五个方面细化22条具体措施,积极推动省级政策落地落实,支持全州文旅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发展。积极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建水县、弥勒市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水县、弥勒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文旅厅专家初审、实地检查初验,弥勒市参加了2020年8月19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验收认定创建陈述。继建水古城后湖泉·水乡生态园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建水、弥勒、蒙自3县市创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弥勒、建水、元阳3县市创建云南省旅游强县。建水县团山村2019年年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元阳县新街镇爱春村委会阿者科村、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委会可邑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入选农业农村部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四、加大半山酒店建设支持力度。按照省委、省政府“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旅游发展战略部署,以融入大滇西旅游“8字形”大环线为契机,红河州依托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按照半山酒店“定位”“风格”“格局”“路径”要素要求,着力 “两个聚焦、五个明确”(聚焦哈尼梯田、聚焦重点资源,明确项目、明确目标、明确主体、明确设计、明确时间节点),制定《红河州半山酒店项目建设工作方案》,细化明确半山酒店建设工作目标、建设内容、工作步骤 、组织保障和相关要求,成立州长任组长、分管副州长任副组长的半山酒店工作专班,通过摸底排查、实地调研组织策划提出一批半山酒店项目,确定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建成项目清单,指导县市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储备等工作,帮助项目业主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跟踪和督促项目进度,对项目设计标准较高、推进较快的项目,及时列入重点项目争取上级重点支持。目前,全州梳理半山酒店项目60余个,预计总投资80.01亿元,重点推进元阳虹夕诺雅酒店、元阳云裳酒店、元阳多依树酒店、建水蚁工坊等35个重点项目,全力打造红河半山酒店特色品牌。

  五、强化大滇西旅游环线项目支撑。旅游产品是竞争力的体现,强化旅游项目建设是关键,围绕“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目标,认真落实大滇西旅游环线产业布局省“大环线”、州“中环线”、县市“小环线”的工作思路,着力“抓项目、补短板、提品质、育业态、促转型、强产业”,紧扣大滇西旅游环线高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户外运动项目和半山酒店等业态产品,抓好旅游项目策划包装和前期准备多渠道加大旅游项目投资,以新业态新产品提升旅游品质。结合编制《红河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实施文化旅游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红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红河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三年,计划实施文化旅游项目195个,累计投资1015.83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58个,总投资825.13亿元;按项目类型分:实施全域旅游发展项目49个、产品提升项目46个、新业态培育项目76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4个。

  六、加强人才培训培养。高规格组织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大滇西旅游环线课题组组长、规划专家葛羿博士到红河州开展“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新思维、新业态、新格局”专题讲座,提升全州干部推进落实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能力。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各类培训,认真做好主办的2019级红河州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训练班(旅游文化专业)相关工作,采取集中专题辅导与实训实践相结合模式,培养提升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开展云南省旅游扶贫“一对一”送教上门项目、A级景区创建管理培训、2019年“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者赴云南省红河州大讲堂等培训活动;依托旅豆学堂课程资源进行“共抗时艰、共助红河文旅、共享旅豆精品”公益线上培训,组织全州文旅系统利用疫情“闭园期”“停业期”“空窗期”进行内功苦练,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复苏人才准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举办红河州旅游行业服务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代训的方式提升全州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行业能力。继2017年、2018年我州导游李勇、段鉴航分别入选国家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金牌导游”培训项目后,我州导游吴春香2019年被评为省“金牌导游”,推荐的李有亮、朱建非、梅志宏三名同志入选2019年文化和旅游乡村能人支持项目。推荐申报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人选1名、2020年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红河州旅游产业(领域)人才10名、红河州优秀事业人员人选8名,目前正在积极推荐申报2020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3个(红河龙韵休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李文、云南建水磐松手作陶艺坊潘娟、阿扎河乡哈尼族民歌传承会陈习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目标,积极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积极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向上级争取更多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各类资金,强化人才培养培训,加快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项目建设,丰富提升“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努力把红河州打造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

  感谢你们对我州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9月16日

  (联系人:马红庆,联系电话:3055372)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