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0526-048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扶贫开发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10-2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对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09号建议的答复

朱志发代表:

  你在红河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化解返贫风险的建议》第0109号建议,已转交我办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红河州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全州有7个贫困县(其中4个深度贫困县),798个贫困村、21.03万户91.08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数占全省的12.07%(居全省第二位)。2014年以来,全州累计实现减贫88.8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末的19.71%下降至2019年末的0.64%;实现78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占贫困村总数的98%;石屏县、泸西县、红河县、元阳县、绿春县、金平县6个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未摘帽的屏边县、14个未脱贫村、全州剩余的22030人未脱贫人口已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目标可期。2020年以来,红河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细化“四个确保”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二、建立返贫风险预警机制

  先后印发《红河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扶贫对象脱贫后续帮扶巩固提升的指导意见》《红河州脱贫攻坚工作动态监测机制(试行)》《红河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定点跟踪监测工作的通知》《关于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的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监测对象、标准、内容、方式和巩固提升措施等。印发《红河州开展扶贫数据信息“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行动方案》,提升数据质量,全面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印发《关于防止返贫及时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四类”人员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完善脱贫攻坚普查试点数据。转发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及时防范化解因洪涝地质灾害等返贫致贫风险文件的通知,高度重视和防范化解洪涝地质灾害,摸清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围绕“三保障”、饮水安全和收入指标,扎扎实实查缺补漏,及时核准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的受灾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因灾、因疫、因病、因残等返贫致贫人口及时纳入监测对象。截至8月底,全州13县市筹措到位返贫防控资金4532.31万元,各县市实际使用资金652.25万元,监测帮扶主要通过实施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因灾生活救助等,让有返贫致贫风险家庭2362户9165人及时得到有效帮扶。

  三、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

  一是夯实基础工作。开展扶贫数据信息“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行动,加快提升扶贫信息数据质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夯实脱贫攻坚普查基础。及时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对“四类”人员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二是强化动态监测。以调度、督战、遍访等机制为载体,重点对剩余贫困人口、贫困村脱贫进度及脱贫质量开展动态监测,推广石屏县防止返贫“1+4”结对帮扶模式,落实“网格化”监测责任,提升动态监测质效。建立防止返贫和精准帮扶机制,设立返贫风险预警监测资金,落实10条重点帮扶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聚焦重点对象和特困群体,实行实名清单管理,及时将返贫、致贫风险户纳入帮扶,做到“一月一监测、一月一研判、一月一通报”,将重点监测户全部列入督战重点,定期走访监测、定期分析汇总、定期帮扶解决,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2019年底,红河州摸排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两摸底重点户23980户102145人,其中,脱贫监测户15204户67644人、边缘户8776户34501人。三是强化跟进帮扶。各县市均制定并印发动态监测、防止返贫机制办法,筹措设立返贫监测资金,对纳入动态监测的脱贫户、边缘户、重点户制定和落实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通过持续开展精准帮扶、持续巩固提升,经动态调整,消除返贫致贫风险重点户14866户62789人,其中,消除返贫风险9925户43528人、消除致贫风险4941户19261人。截至8月底,全州摸排有返贫致贫风险重点户10657户45889人,其中,有返贫风险的脱贫监测户6462户29147人,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4195户16742人。四是提升数据质量。开展扶贫数据信息“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行动,提升扶贫信息数据质量,完善夯实脱贫攻坚普查数据基础,实现上下、左右数据闭环运行。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对新识别贫困户、脱贫返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四类人员”及时动态调整,实现对象更加精准、帮扶更加到位、效果更加明显。

  四、抓实抓牢精准帮扶

  综合运用产业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措施精准施策,早发现、早预警、早分析、早帮扶,因户及时给予帮扶,已安排使用返贫防控资金652.25万元,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一)加大资金投入。截至8月底,红河州13县市已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39.35亿元,其中,南部六县投入扶贫资金29.27亿元,占全州投入资金的74.38%。建立州内南北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在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北部县市建设扶贫产业园区,带动南部贫困县产业综合发展。

  (二)抓实产业扶贫。加快构建完善贫困地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实施产业扶贫覆盖到户、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贫困户全覆盖工程。进一步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完善减贫带贫机制,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7万户86.3万人,实现扶贫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对有产业发展条件贫困户的全覆盖。

  (三)抓实就业扶贫。全力以赴应对疫情影响做好稳就业各项工作,对有组织成规模返岗就业的外出务工人员,按照“统一收集信息、统一健康服务、统一组织输送、全程严防严控”的原则,开展“点对点”,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的劳务输出服务,同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截至8月底,根据全国扶贫信息系统信息显示,全州贫困劳动力共52.3万人,2020年就业产业需求36.96万人,转移就业率68.18%,占2019年外出务工比例105.9%,其中,省外务工10.63万人,省内县外务工8.96万人,县内务工17.37万人,跨省点对点输送5623人。持续做好扶贫、就业系统数据比对,加快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数据录入,确保“账账相符”。目前,全州剩余贫困人口6325户22030人,截至8月底,全州剩余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均已达4000元以上,其中,2783户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占44%。

  (四)抓实医疗保障。对标云南省贫困退出标准和脱贫成果巩固要求,全州1145个建制村对应村卫生室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乡镇卫生院达到脱贫成果巩固要求。13所县级公立医院均为二级甲等医院。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的问题基本解决。建立大病专项救治能力提升帮扶机制,积极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救治政策及报销比例,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患者32种大病和重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五)抓实住房安全保障。完成了“十三五”时期国家下达红河州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任务75806人,集中安置区378个,100%拆除建档立卡贫困户旧房。2017年至2019年,我州累计完成农危房改造133311户,建档立卡户82689户。其中,2017年完成22000户,2018年完成23506户,2019年完成87805户。完成“房屋安全认定牌”“标识牌”贴挂,做到鉴定安全,改造安全,保障安全。

  (六)抓实兜底保障。充分发挥低保兜底和临时救助作用,有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兜底问题,确保兜准、兜住、兜牢。目前,全州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低保11.19万人,其中,兜底保障1.82万人。累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3785.1万元,救助建档立卡户27900人次。

  (七)抓实消费扶贫。大力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现贫困地区全覆盖。现已建成1个州级电商大数据平台,9个县级电商园区,128个乡级电商服务站、19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形成州、县、乡、村多级联动发展模式。同时,为解决贫困地区“扶贫产品销售难、贫困群众增收难”的“两难”问题,红河州积极探索品牌提升促销、宣传推介展销、单位帮扶助销、电子商务营销,以及扶贫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市场、进餐桌的“四销四进”消费扶贫新模式,把消费扶贫作为稳定增收、巩固脱贫重要抓手和社会扶贫的重要载体。截至8月底,全州176家企业申报330个扶贫产品,扶贫产品价值量达53.65亿元,已销售11.72亿元;7个贫困县54家供应商91个扶贫产品上线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平台销售。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州扶贫办组织州级定点扶贫单位干部职工采购屏边、红河、绿春、元阳、金平5个贫困县农特产品,消费扶贫专场活动共有138家州级单位14083名干部职工为扶贫献力,累计消费扶贫金额高达422.5万元。

  (八)扶贫小额信贷。截至8月底,全州建档立卡户累计贷款71104户391663.33万元,获贷比为33.78%。其中,历年累计还款28332户142632.03万元,2020年新增贷款13315户58842.83万元,累计办理续贷197户793.94万元,累计办理展期306户1094.3万元,累计办理延期161户680.7万元,累计逾期贷款366户1228万元,逾期率0.49%。

  (九)扶志扶智并重。扶贫同扶志、扶智并重,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保证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有效防止返贫的根本。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围绕解决精神贫困,建立扶贫扶志扶智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落实“爱心超市”等16个激发内生动力工作载体,引导监测对象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通过正向激励、村规民约、村史室、黑红榜、司法干预等措施,持续革除生产生活陋习,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自力更生、勤俭节约,有效解决精神贫困。

  感谢你对我州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0年9月16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