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148-591
  • 发布机构: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
  • 文号: 红工信函〔2019〕10号
  • 发布日期: 2019-09-30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第33号提案的答复

李俊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成立红河州工业园区协同发展联盟的建议》的第33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建议成立红河州工业园区发展联盟,建立健全联盟日常联络机制,组织务实有效的联盟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对工业园区提出的发展新要求,不断促进各园区产业有序转型升级、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各园区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区域分工协作等因素,加强产业研究,统筹协调好产业发展项目,避免同质化竞争。

  目前,我州已规划建设工业园区13个,总规划面积为321平方公里,其中蒙自经开区为国家级经开区,弥勒、泸西、建水、个旧、蒙自5个工业园区为省级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烟草及配套、冶金、化工、建材、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生物医药、特色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然而,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着我州工业经济的发展。

  一是强化全州共建产业链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差异化定位,同步规划、同时布局,明确结对共建的产业方向和重点,推动产业集聚、集约、错位、高效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联动发展的产业体系。

  二是强化各园区共建责任。按照全州产业共建布局,建立产业转移企业名录和项目库,主动布局共建产业项目,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整合,支持各地区搭建共建平台。

  三是建立州级层面协调推进机制。协调推进共建项目引进、落地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重大项目、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机制,协调解决产业共建各方利益、矛盾和风险分担问题,强化责任督促落实,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四是创新共建合作模式。总体上,形成跨区域功能性分工合作。各县市要对标邻近的县市,主动吸纳其优质产业和外溢资源,同时培育发展具有本土资源和生态优势的龙头企业。

  五是谋划引进产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推广“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模式,依托龙头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发展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六是推动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跨时空超级分工,开展大规模产业协作,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渠道。

  二、提案建议充分考虑各园区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区域分工协作等因素,加强产业研究,统筹协调好产业发展项目,避免同质化竞争。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了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创新能促进园区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做大园区工业经济总量的需要,是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必然选择。红河州工业园区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创新引领才能取得新突破、达到新水平。

  一是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政府要在采购、补贴奖励、支持政策等方面,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创造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竞争环境。如积极向国家、省级相关部门汇报争取境外边民在红河州就业、跨境运输车辆牌证互认,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保本增值、严控风险”的原则,打造民间资本与产业对接的投融资平台。在现有的金融环境下,为解燃眉之急,探索推行企业、个人信用担保贷款,实行“封闭式贷款”等政策。

  二是创新园区机制体制。要建立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要授权各园区管委会在辖区内行使发改、规划、建设、国土、环保等部门的相应管理权限,提高园区项目审批效率,充分发挥园区管委会协调、管理、规划、经营、服务的职能。要通过银行贷款、利用开发商自有资金、项目融资、预期收益融资、PPP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省内外资本参与园区的开发经营。

  三是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引导企业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革新步伐,在认真研判市场的基础上,发展竞争力强的新技术和新项目,逐步替代现有落后产能,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增加技术改造投资和科技研发投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进行设备更新和生产流程再造,积极申报认定州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四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招大引强,把引进“高、精、尖”项目作为主攻点,开展“定向、补位、配套、延链”招商,积极主动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上下游配套强的企业入驻红河州园区。

  三、提案建议结合蒙自经开区扶贫产业园建设,建立完善蒙自经开区与相关园区之间的日常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企业服务等工作,推动园区共建、共管、共享。

  建设红河州扶贫产业园是全州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红河南部产业发展,助力南部贫困县脱贫攻坚,形成推动南部发展的新引擎;有利于发挥平台优势,推动资源整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引导南部县产业发展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培育壮大南部县县域经济,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促进南北协调发展。

  (一)加强组织保障。为加快红河州扶贫产业园建设,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成立红河州扶贫产业园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蒙自经开区管委会。

  各县市和相关部门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蒙自经开区和南部贫困县要及时研究制定相关具体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能及时落实见效。

  (二)园区建设构架。按“一主、两翼、多点”布局,即,以蒙自经开区为主(主园区),以弥勒、泸西和建水工业园区为两翼,以红河综保区、河口跨合区及北部县市现有工业园区为多点,用好南北对口帮扶机制,打造红河州扶贫产业园。

  (三)园区发展原则。一是坚持南北联动。依托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蒙自经开区”)、红河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红河综保区”)的平台优势,利用南部县的资源条件,用好南北对口帮扶机制,共建扶贫产业园,通过税收分成、转移就业等方式,带动南部贫困县加快发展。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各级政府发挥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综合协调的作用,通过搭平台、建机制、抓招商等方式,推动南北资源优化配置,推进扶贫产业园开发建设。三是坚持共建共享。按照“基础共建、产业共育、利益共享”的方式,州级支持南部贫困县发展产业,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促进良性互动、共建共赢。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不破法规破常规,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有利于加快扶贫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和运行机制,提高园区承接产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感谢你们对我州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9年8月16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