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143-843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扶贫开发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9-09-17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扶贫办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75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建议》第275号提案,已转交我办研究办理,我办及时组织人员,针对提出的建议作了专题研究和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红河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2018年,全州实现99个贫困村退出、18.22万贫困人口脱贫,石屏县、泸西县顺利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石屏县脱贫摘帽“八大战法”、泸西县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全覆盖、蒙自市西北勒乡“石头缝里刨穷根”、哈尼梯田“稻渔鸭”综合种养模式等经验得到推广,贫困发生率由13.06%下降到7.7%。到2018年底,全州尚有未脱贫人口64796户、265158人,存量占全省的14.65%;尚有未脱贫村441个,未脱贫村和人口主要集中在元阳、红河、绿春、金平4个深度贫困县和屏边县。

  今年以来,红河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围绕“四个聚焦”,全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脱贫攻坚大会战有力有效。

  二、关于275号提案及工作开展情况

  州扶贫办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多次召开党组会议研究提案办理,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管领导、科室、具体承办人认真办理。对提案中涉及的问题及建议,通过实地调研督查、完善工作机制等在工作中推动解决。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75号提案《关于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建议》,分析指出了全州脱贫攻坚形势严峻、存在底数不清、收入不稳定、缺乏主导产业支撑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对五个方面的建议。这些问题分析得很客观,是全州脱贫攻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是全州脱贫攻坚一直在重点推进的工作。

  (一)关于完善“六个精准”的基础性工作的建议方面

  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贯彻精准方略,基础工作更加夯实,以村一级为突破口,把“绣花功夫”下在平时。一是做实基础工作。形成“村级28条”指导意见,引导基层扎实做好村级施工图、落实村级挂包责任、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群众工作等。建立州、县、乡、村四级扶贫信息员队伍1438人,扎实开展贫困对象常态化动态管理,扣好精准扶贫“第一粒纽扣”。二是做实“户户清”。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动态调整完善县级项目库,做实县、乡、村三级实施方案,推进到村到户项目实施进度,全州项目库入库项目8018个、投入规模158.3亿,项目包含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等10大项工程。制定《遍访贫困对象“户户清”指导清单》,把乡镇、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组织起来,划片形成798个小分队、战斗队,通过“网格化”包片联系贫困户,逐村逐户开展“村村清”“户户清”行动,做实收入、住房、教育、医疗、饮水、产业就业“六清”。三是开展脱贫攻坚动态监测。制定《关于加强贫困对象信息动态监测提高脱贫质量的通知》,采取“锁定对象、重点监测,加强研判,灵活处置,全程跟踪,定期问效”的方式,强化风险防范,确保脱贫质量。到目前,州级印发脱贫攻坚动态监测报告9期,围绕贫困退出对象,逐户逐村监测贫困退出质量,适时监测返贫人口。石屏县在乡村设置监测点124个,形成县管站、站管点、全覆盖的动态监测管理体系。元阳县印发《关于加强贫困对象信息动态监测提高脱贫质量的通知》,做到底数清、任务清、进度清、成效清。四是持续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农村低保精准施保,采取针对性措施全面排查“漏保”清理“错保”。截至6月底,全州共有农村低保人数82379户14.03万人,保障人口占全州农业人口3.91%,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46301户93911人,农村低保对象与建档立卡对象重合率为66.93%,残疾人等重病重残特殊人群纳入保障对象33671人,占农村低保总人数的24%。

  (二)关于完善扶贫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的建议方面

  不断强化和完善组织领导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一是紧扣“四个聚焦”。按照州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四个聚焦”决策部署,全州上下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户户清”,形成一切围绕脱贫攻坚、一切为了脱贫攻坚、一切服从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实行五级工作调度、驻县督导、行业扶贫联席会议等机制,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以上率下推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二是强化“两个保障”。一方面,强化投入保障。举全州之力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投入力度,州级筹措全口径扶贫资金10.3亿元,净增加7.9亿元,其中,安排到4个深度贫困县6.45亿元,占比62%。今年上半年全州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6.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2%,其中深度贫困县占71.96%。另一方面,强化队伍保障。坚持“尽锐出战”导向,从州级选派一批干部到4个深度贫困县、乡挂职,进一步充实基层攻坚力量。举办小班化、实战化能力提升培训班、脱贫攻坚经验分享会、红河扶贫讲堂等,着力培养一批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上半年培训各级扶贫干部2.32万人次。三是建强攻坚合力。中央定点单位和上海徐汇、长宁区与我州加强高层互访,推进双方人才交流,推动红河农特产品进京入沪,持续增加投入,分别投入帮扶资金8485万元、2.776亿元,比2018年分别增长108.85%、195.32%。金平县“诺玛飞鸡”、元阳梯田红米走进北京和上海普通市民的饭桌,把“扶贫产品”摆进“中石化”加油站便利店,是我州深化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生动实践。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发挥表率带头作用,政协系统开展“脱贫攻坚助推行动”,州级定点单位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全州361户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累计投入资金6.06亿元。形成了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助力攻坚的浓厚氛围。

  (三)关于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建议方面

  对标贫困退出和“两不愁三保障”,把“硬任务”“硬缺口”搞清楚、弄精准,形成《红河州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清单》,坚持扶贫标准、对标任务清单,全力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生态扶贫“五场硬仗”。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大力推广泸西县“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的经验做法,引进明康汇等龙头企业,着力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全州共有2106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2万户、87.9万人,全州13县市已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贫困户全覆盖,2018年12月20日,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现场会在泸西召开。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把群众增收与哈尼梯田保护结合起来,实施“稻渔鸭”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在元阳、红河、金平、绿春4县发展14.3万亩,亩产值从单一种植梯田红米的2400元提高到8000元以上,扶持带动农户2.5万户,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打好就业扶贫硬仗。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脱贫的重要举措,依托红河州尼农门等劳务公司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着力提高组织化转移就业比例,走出了一条“政府+中介公司+经纪人+务工企业+农民工”的劳务输出助力脱贫攻坚之路。今年以来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5.56万人次,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26万人次,累计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10040个,建设就业扶贫车间161个。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把全州75806人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任务、377个安置项目实施好,同步跟进产业、就业、党组织建设等后续举措,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实行依法控辍保学政策宣传、责令改正、行政执法、强制执行或提起诉讼“四步法”,进一步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金平、红河、蒙自3县市已形成依法控辍保学典型案例;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确保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100%;确诊大病4248人,救治4243人,救治率达99.8%;抓好农危房改造。推行把干部队伍、工程技术力量、人民群众“三个组织起来”的做法,提高农危改工作组织化程度。今年6月底前全州“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存量全面清除,9月底前农村危房全面消除。同时,全力加快推进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9月30日前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打好生态扶贫硬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扶贫,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造林直补政策,选聘5202名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带动2.35万人稳定脱贫。

  (四)关于推进产业扶贫和资金支持提高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建议方面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项目资金支持。一是及时下拨资金支持攻坚。截至6月底,共下达县市扶贫资金46.77亿元,其中,下达金平、元阳、红河、绿春四个深度贫困县35.53亿元,占75.97%。全州累计注入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注入1.78亿元,今年以来投放扶贫小额贷款9.151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04万户。二是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加强北部县市对口帮扶南部县脱贫攻坚工作对口帮扶。自2019年起,个旧、开远、蒙自、建水、弥勒等北部5县市每年各筹集300万元资金专款用于支持南部县脱贫攻坚工作。依托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北部县市,合作建立红河州扶贫产业园,已有7家企业入园并开工建设,8家企业与相关贫困县完成签约,总投资23.07亿元,有效破解了南部贫困县群众产业增收难问题。三是重视特困民族帮扶。截至6月底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8.9亿元,其中:省级、县级整合财政资金12.1亿元,部门整合资金1.2亿元,集体帮扶资金0.0728亿元,信贷资金3.09亿元,群众自筹资金2.33亿元重点实施了提升能力素质、组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建设。

  (五)关于借力“互联网+”实现贫困村的信息化建议方面

  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互联网+”等社会扶贫,一是对接推动消费扶贫。组织7个贫困县13家企业参加7月农业农村部在昭通举办的“2019年云南部分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签订项目技术服务协议2个,签约金额达3.6亿元。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采购金合鹿畜牧养殖有限公司“金平诺玛飞鸡”1.5万只,实现收入170万余元。与中石化对接推介贫困县带贫企业产品进入易捷销售,提升我州贫困地区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农产品出村,实现产销有效对接。积极组织各县市参加云南省众筹扶贫比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积极性。二是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推进帮扶对接。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累计注册爱心人士80879人,注册贫困户14.41万人,贫困户已获捐赠资金66.76万元,物品、资金对接成功率分别为21.36%、63.81%。三是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截至6月底,全州光缆总长度(皮长)达12.99万公里;光缆通达率城区100%,乡镇100%,农村98.0%;宽带网络覆盖率城区100%,乡镇100%,农村98.0%;移动基站23355座(4G基站14548座),4G网络覆盖率城区达100%,乡镇达100%,农村达95.23%。四是推进电商扶贫。严格制定了《大抓电商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吸纳就业的电商配套产业,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项目,为州内电商企业做好服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全州发展电商企业573户,电商从业人员23000余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8.38亿元,其中农村网络零售额为3.61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为3.49亿元,直接带动就业人数1500余人。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红河州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广泛听取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四个聚焦”,打好“五场硬仗”,坚决打赢打好全州脱贫攻坚大会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贫困退出短板,确保2019年实现全州整体性脱贫的目标任务,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交出合格答卷。

  (一)持续紧盯任务目标抓攻坚。紧盯2019年实现全州整体性脱贫的目标任务,不断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向决战决胜发起总攻。持续把“州县落实、一抓到底”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注重“四个聚焦”,打好“五场硬仗”,坚决打赢打好全州脱贫攻坚大会战,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持续紧盯精准施抓攻坚。贯彻落实精准方略,推进“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强化到村到户到人帮扶措施。持续加强对低保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人户、无劳动能力户、独居老人户、就学负担过重户、特困供养户等特殊困难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开展重点监测和关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开展帮扶,消除漏评和错退风险。

  (三)持续紧盯合力攻坚抓攻坚。坚深入推进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互联网+”社会扶贫,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系统“脱贫攻坚助推行动”构建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助推攻坚的攻坚格局。进一步抓好行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督促、推动产业、就业、农村低保、教育扶贫等行业扶贫工作做细做实。

  (四)持续提升能力作风抓攻坚。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优亲厚友等腐败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问责一起,通报曝光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各项要求,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深入开展好扶贫干部培训轮训,强化“小班化”“实战化”培训,突出干部的实战能力、学习能力,进一步解决好各级干部政策熟、底数清、措施实、作风硬的问题,坚决纠治用解释代替解决、用想法代替做法、用落笔代替落地的不良做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分”。

  感谢你们对我州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9年8月15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