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136-170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
- 文号: 红教体函〔2019〕42号
- 发布日期: 2019-10-0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第47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的建议》的第47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在加强指导,完善统一的管理机制方面
(一)健全机构。2017年,依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央和云南省《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精神,为推动我州“十三五”时期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州妇联、教育局、文明办、民政局、文体广电局、卫生计生委、科协、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制定印发了《红河州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红河州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县市以创建申报各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基地等为切入点,联合妇联指导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创办家长学校。截至2018年末,全州各学校共建家长学校1238个,其中,幼儿园、中小学1159个,高中、中等职业学校79个。各挂牌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班主任组成的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通力合作,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抓制度落实,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畅通家长与学校的交流渠道。各学校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家长联系制度、家访制度等,落实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每学年至少对学生家庭访问1次等措施。各学校把家长委员会建到班级,依托家长委员会促进家庭教育工作,有固定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单,如“家长委员会组织名单”、“师德师风监督员名单”等。为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每学期定期进行家访并利用记录表做好家校联系记录,每学期都举行“家长会”,商量、讨论学校有关事宜,同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好方法。班主任及时向学校汇报沟通情况,对好的方法及建议,学校及时采纳。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开展三位一体网络式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引入家长评价机制,促进师德、师风的提升。评价是促进学校工作的有效方式,为了使评价更趋公正、合理,学校不仅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更让他们参与对教师的工作评价。依托师德师风监督员让家长对学校的办学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监督测评,记入师德考核的分值。此项评价既加深了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又对学校工作及教师的师德建设起到了监督作用,并提出学校发展的意见及建议。
二、在加强师资培训方面
为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帮助教师掌握家庭教育、家长学校的工作方法,开展了相关培训。2018年6月,由州文明办、州教育局、州总工会、州妇联四家单位联合举办的红河州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工作者培训班对全州300多名教育行政部门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者、中小学及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者和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同年11月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资高级培训班。师资队伍能力素质的提升,有力推动了家长学校工作,依托各学校家长学校和城乡社区家长学校及家庭教育示范指导站,开展各类家庭教育活动,2012-2018年共培训家长262.16万人次,全州农村、城市家长家庭教育知晓率分别达82%、93.5%。
三、在经费保障方面
各级政府财政均未把家长学校的办学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规定学校在开展各类活动时不得向学生家长收取相关费用,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相关活动时产生的费用都由学校统筹解决。
四、在创新方式,增强教育实效方面
各县市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拓展家长学校办学空间。一是重视家访工作,让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一体化。各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教师深入家访,了解并掌握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为贫困寄宿生补助落实掌握第一手资料;还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教育方案,给家长提供合理性的建议,进行有的放矢教育等。如个旧市教育体育局在全系统启动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以家访促家教,用耐心换诚心,重点家访“双困生”和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并开展献爱心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家访活动,与家长交心谈心,理顺家校沟通的渠道,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信任,拉近了党员干部和教师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切实做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书信、网络、电话,构筑心灵对话多种桥梁。每个学校都会公开学校领导、班主任的电话号码、qq号、电子邮箱,相应建立了家长微信平台及校讯通平台等。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向家长宣传教育政策,通报学校的工作;欢迎家长随时向学校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每逢学期放假,在给学生发《素质教育通知书》的同时也发《致家长一封信》,征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节假日学生的安全与教育工作。遇有特殊的季节或特殊的节日,学校也会发《公开信》,就防溺水、防火、防滑、防冻、防疾病等知识以及国家的重大政策进行专门的宣传。各学校每学期都建有《家长联系电话薄》《家校联系电话卡》,要求班主任及所有留守儿童包保责任教师与家长经常进行电话联系。各种措施,保障了家长、学校、学生多维度、多途径的联系,构建了学生、教师、家长对话的多种桥梁。三是因地制宜,开展家庭教育。如省级、州级示范性家庭教育基地—建水县文庙,通过儒家“三礼活动”(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将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活动有机融合。开远市利用红河州快乐成长教育中心、开远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及开远市传统教育文化中心等社会教育机构资源,从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和家长综合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每年组织家庭教育巡讲团在开远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培养孩子拥有好习惯、好人格”“教师的职业素养与高效课堂”等内容的公益巡讲活动。建水县在全县范围内的中小学、幼儿园、职中等学校,开展诵读经典、国学经典手语舞蹈和武术操比赛、“开启金钥匙——图书漂流行动”、国学经典夏令营等系列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走进家庭,形成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
五、在加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薄弱地区家长学校建设方面
一是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2012年以来,州妇联、教育体育局和关工委联合启动红河州“志愿同行 爱心同行”爱心妈妈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共招募“爱心妈妈”740名,结对留守流动儿童731名。把对留守儿童的关怀从单纯的经济资助发展为生活关怀、心理咨询、学习辅导、亲子互动交流、亲情关爱等丰富多彩的关爱行动,让留守流动儿童 “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二是结合教育扶贫工作,大力实施控辍保学“清零行动”,开展“下农村、进家庭、找家长”控辍保学宣传教育引导和劝返工作。组织学校老师到辍学学生家庭走访,开展劝返工作,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和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三是配合州妇联开展“红河州家庭教育扶贫进乡村”活动。截至2018年末,组织家庭教育专家深入贫困乡镇,开展专题讲座47场,面向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辍学家庭家长和法定监护人,宣讲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家长法定职责义务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编印并发放了3000份《家庭教育宣传手册》,18600余名家长、学生、教师及家庭教育工作者参加讲座。但受生产生活条件及家长自身素质的影响,家教知识在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普及仍较薄弱。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管理机制,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评估体系,对领导管理、组织建设、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理论研究、家长受教育率、考核合格率的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努力使家长学校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支业务强、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加大家长学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把家庭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每年教师培训工作中,帮助教师更新家庭教育知识,掌握家长学校的工作方法。努力推动形成一套适合家长学校使用的教材,提高家长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帮助家长践行家庭教育理论知识,让家长其实感受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三)充分发挥妇联、共青团、工会、关工委、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在开展家长学校工作中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支持家长学校教育工作。
(四)努力寻求省教育厅、财政部门对学校开展家长学校工作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特别是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方面的经费支持。家长学校是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无法纳入义务教育一费制的限制范围。因此,要允许推行有偿教学,允许家长学校收取一定的费用。通过采用政府拨一点款,家长交一点费、学校自筹一点的方式解决经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