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135-749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
- 文号: 红教体函〔2019〕40号
- 发布日期: 2019-10-0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第45号提案的答复
陈盛荣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关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升红河州教育水平的建议》的第45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边疆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稳定教师队伍,促进边疆教育发展。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全州县市和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红河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红河州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红河州贯彻实施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方案》《中共红河州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南部六县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特别是对在南部边疆县工作满10年及以上的增加生活补助、专技人员提高职级待遇、申报副高以上职称不受岗位比例限制、子女报考州及内地县市高中给予加分等政策,使边疆地区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基本形成。2019年9月3日上午,全州教育大会在蒙自召开,会议表彰了100名“红河州优秀教师”、20名“红河州优秀教育工作者”、60个“红河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二是加强学校管理,认真组织开展职称评审工作,保障教师权益。2016年红河州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以来,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完成了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的归并统一和过渡,拉通了初职到高职、正高职的专业上升通道,进一步完善了评审办法,坚持标准,加强公示,让长期不上课、不担任班主任、工作量不足的教师在职称评审中不予通过,用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勇挑工作重担,积极进取,实现专业提升和价值体现。各级学校在教师职称聘用管理上,建章立制,形成了各校的管理办法,保障了教师职称评聘的有序开展。针对职称聘任管理上有学校制度设计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较真碰硬的条款不多,论资排辈现象较突出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学校班子教育,加强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师工作,加强对学校聘任办法修订工作的指导和完善,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着眼学校发展大局和个人成长实际,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支持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教风和校风。面向各县市积极部署推进深化教育人事管理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师奖励性绩效分配改革和教师“县管校聘”等改革。通过推进改革督促指导县市学校认真执行岗位管理制和聘期管理,不断完善方案措施,建立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事,积极应对和破解教师队伍职业倦怠等难题。
二、关注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实施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和滇西英语教师出国研修计划,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坊、云岭教学名师、州级学科带头和州级骨干教师引领作用,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培训方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2018年,举办7期中小学校长班、1011名校长和后备校长参加了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州级以上各级各类培训,全年累计培训50653人,其中国家级2878人、省级330人、州级47445人,选送24名英语教师参加赴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短期留学计划。
三、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州教育体育局、州文明办、州总工会、团州委、州妇联紧密协作,通过聘请专家集中授课方式对我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2018年,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训班两期共计培训学校专兼职教师300余人,委托专业机构对各县市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开展培训5次共计500余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红河州心理学会的专业团队建设工作,目前有专家53位,品牌导师40位,志愿者团169人。依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展心理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红河州教育系统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求各县市教育体育局加强对各类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格局;二是要求各学校采取各种形式提供丰富的家庭教育服务内容,如开展家长培训讲座和咨询服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文体活动等;三是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将家长委员会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增进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的沟通理解,加强对学生教育的连续性,有效解决矛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