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134-335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
- 文号: 红林函〔2019〕18号
- 发布日期: 2019-10-08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60号提案的答复
何伶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红河州石漠化治理工作的建议》的第260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红河州岩溶区地跨红河、珠江流域,地质条件复杂,岩溶面积占国土面积30%以上有8个县市,分别是蒙自、个旧、开远、泸西、弥勒、屏边、建水、河口。根据2016年云南省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目前红河州8个重点石漠化县市有石漠化面积351.8万亩、潜在石漠化面积426.9万亩。石漠化面积中,轻度石漠化166.6万亩、中度石漠化145.3万亩、重度石漠化33.7万亩、极重度石漠化6.2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达7803平方公里以上。石漠化造成当地缺水缺地、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大量物种消失,土地严重退化,生产生活条件恶化,人们难以生存下去,重度石漠化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已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极大地影响了各族群众的生存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你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红河州石漠化治理工作的建议非常好,符合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大局。开展生态修复、维护生态安全、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是我局工作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局一直以来都将此项工作与当前的林业工作实际有机结合,扎实稳步推进。
一、实行“两个集中”
一是集中人力,强力推进。为实施好石漠化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8县市都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的实施,抽调懂技术,能力强的农业、林业、水利、畜牧、财政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组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县发改局,负责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工程的组织、监督管理。涉及的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做好相应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在项目建设关键时期,抽调人员与原单位脱钩,到项目区蹲点工作,做到不完成任务不离工地。
二是集中资金,加大投入。石漠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为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整合林业、水利、农业、畜牧等行业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使资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烟区水利工程、以工代赈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农村能源和扶贫开发等涉农部门的项目和资金,实施林草植被保护建设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避免了重复投资,改善石漠化地区基础设施,人居生活环境,有效推动了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突出“两个重点”
一是突出生态建设重点,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石漠化治理工程把林草植被保护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提高了森林覆盖水平,绿化了荒山、改善了人居环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水池、水窖、引水管、沟渠等水利基础设施,增加石漠化项目区群众耕地水利化程度,充分利用地表水,缓解了石漠化地区群众严重缺水的压力,从而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产出率。
二是突出产业培植重点,促进农民增收。结合石漠化地区实际,根据项目区的海拔、气候等条件,强化产业布局,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采取集中连片种植与零星种植相结合,乔灌间种,以短养长,发展核桃、苹果、油茶、橙、梨等干水果经济林产业,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三、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责任落实到位。县市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石漠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项目领导小组,参照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结合县市实际,制定了管理办法或细则,如《泸西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管理实施细则》。由县市发改局牵头,负责该项目的综合协调,涉及的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做好相应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
二是督促检查到位。督促检查工作是石漠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中心环节,贯穿于整个工程全过程,石漠化指挥部人员按各部门职责,定期不定期到施工现场,认真对所涉工程进行检查落实,在项目实施的关键阶段,蹲点工地,认真把好工程进度的每一道关,对未按要求完成工程的施工单位,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按合同要求及时整改到位,保证了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三是宣传发动到位。在实施石漠化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过程中,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影响,为确保石漠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巩固成果,通过会议、广播、黑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势大力宣传,把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树立起“青山绿水是我家,爱护环境靠大家”的观念和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通过各行业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州石漠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明显。2011年来累计完成实施治理面积110.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0.26万亩,封山育林68.9 万亩,按年度分:2011年9.9万亩,2012年16.4万亩,2013年15.9万亩,2014年19.3万亩,2015年17.3万亩,2016年13万亩,2017年10.9万亩,2018年7.4万亩。
通过采取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长期坚持开展集中连片的综合治理工作,红河州石漠化得到有效遏制,根据2016年云南省第三次石漠化监测与2011年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对比,全州8个石漠化重点监测县的石漠化面积从417.3万亩缩小到351.8万亩,减少了65.5万亩,转化为非石漠化或潜在石漠化。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石漠化比例由原来的接近4:10:43:43变为2:9:41:48,治理区石漠化程度进一步减轻,提高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在调节气候、森林蓄水、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生态效益显著。通过营造商品林,特色经济林,进一步拓宽了老百姓的增收渠道。总之,经过综合治理石漠化区域,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的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持续增长,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群众增加了脱贫增收渠道。
下一步州林草局将高度重视石漠化治理工作,争取将石屏县、屏边县纳入十四五石漠化治理规划治理范围,并积极争取石漠化治项目、提高补助标准,不断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共同把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实效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
感谢你们对我州林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