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122-331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
- 文号: 红教体函〔2019〕61号
- 发布日期: 2019-10-10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第66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改革教育科研模式 强化教学常规落实的建议》第66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提案中指出:红河州的基础教育质量总体不高、优质学校数量不多、总量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教育系统许多工作做了,但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问题是教育教学常规落实不到位、教育科研引领不足。
提案中指出的问题是红河州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事实。出现这些问题有我们对教研工作认识不足、工作措施不力的原因,也有各级教科研机构人力不足、经费短缺的原因。在此,衷心感谢你们结合事实和问题给出以下合理建议:
一是改革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持续推动三级教育科研机构建设。改革教研人员的选拔机制,配强配齐教育科研机构人员,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任务,保障教育科研经费,确立“科研引领,服务教育”的战略定位,聚焦前沿问题、瓶颈问题,谋划州、县、校教育的发展。
二是要重点研究解决教育的超前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州县(市)级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为基层实践服务的作用。
三是组建专门针对初中、高中备考的州、县、校三级核心备课组、命题研究组、教学视导组,强化对教育教学信息特别是中考和高考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大教育科研成果的合作共享和推广应用,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是要抓实教学常规管理。着力在备课、教学辅导、教研、考试,问题追踪上下功夫,注重实效,严防走过场。
五是抓实教研活动。注重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教学竞赛、奥赛培训,抓好集体备课、培优扶差、命题、做题、说题等主题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六是完善中小学常规管理制度。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和教学工作验评制度为重点,按照“一校一策”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修订完善中小学校常规管理方案,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各教学环节,切实加强高效课堂建设,努力做好提升教学质量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根据你指出的问题和给出的合理建议,我们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通过认真研究和梳理作如下答复:
一、提高认识,加强各级教研机构建设
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学,“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大面积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选择。越来越多的人有这样的共识:校长的现代办学理念越来越需要教育科研理论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需要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办学品味的提高,越来越需要教育科研理论的武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越来越需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来实现。
加强学校、县市、州级教研机构建设。经调查统计,截至2019年6月,州、县市教研室(教科所)编制数为362人,实际在编在岗教研员158人,其中的204人除少数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外,其余大部分人员不在岗。如州教科所编制24人,实际在编在岗12人,弥勒市编制25人,实际在编在岗5人,泸西编制14人,实际在编在岗5人。根据云南省教科院《关于开展2016年度云南省一级县级教研机构申报暨推进云南教研机构建设发展相关工作的通知》(云教科院[2016]5号)文件精神,每年开展自查和由上级部门检查,按评估体系中的机构建设、职能发挥、绩效特色、工作开展情况等检查。进一步推进了自身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水平。改革教研人员的选拔机制,该坚持“凡进必考,公开招考”,优化教科研队伍,配齐配强各级教科研人员,优化教科研队伍。
建议:增加教科研机构中高级职称比例,增加专项教研经费,增加高中教研人员,并写进州委、州政府相关文件。
二、转变教研方式,提高研究活力
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各级教机构着力在教师(学科)备课(集体备课)、教学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教育科、典型问题研究等方面实行常规检查,让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都做好常规教育教学科研的常规工作。
完善中小学常规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常规管理,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和高效课堂建设等,树立办学特色理念,倡导每所学校有特色,按照“一校一策”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修订完善中小学校常规管理方案,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各教学环节,努力做好提升教学质量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抓实教研活动。各级教研机构认真组织各级校本培训、青蓝工程、教学竞赛、学生奥赛培训,培优扶差、走班教学、命题、说题等主题活动,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众所周知,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教育。人才是教育的基石。所以,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抓好教研员队伍的建设。为此,州、县市、乡镇以及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创造多样条件,重点抓好以下4类人员的培养和培训:首先是要抓好教科研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主题研讨”、“送教下乡”、“教学调研”、“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各级教科研人员进行形式多样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着力提高教科研人员的核心素质与实际能力;其次是要抓好各级各类教学能手的培养、培训、管理和使用工作。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建立州、县市教学骨干的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三是结合“国培”、“省培计划”,分层、分批次对农村地区的青年教师进行有效培训,着力提高其把握课标、解读教材、实施课程的能力与水平;第四要抓好校长等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四、重点研究教育的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和超前发展、发挥为基层教学服务的作用
抓好“一师一优课”主题优课评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省教育厅要求,每年开展学校、县市、州级优课评选,各级教研机构教研员对教师备课、写教案、上课、说课等作出指导,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水平,并向省推荐各学科优课。
以课堂教学竞赛为抓手,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每年组织学校、县市、州级学科课堂教学竞赛。督促教师学习掌握新课程理论、培训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科课堂教学特点,示范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掌握学科课堂教学前沿动态。
抓好考试研究工作,以研促考,以考促教。一是组织全州高三年级统测,命制试题,提供学校统测。撰写质量分析报告,编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语文作文选评》和《高中英语优秀作文选评》。二是组织好全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的撰写(每年九学科),并编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优秀作文选评》和《语文优秀作文选评》。三是组织“红河州中小学质量监测”,红河州教科所积极构建全州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制定《红河州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办法》(红教发〔2017〕26号),强化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分析、控制及管理,调动中小学质量建设争先进位的积极性,促进全州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红河州教科所组织开展了全州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按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分析、统一公布成绩的形式进行。近三年,每年“红河州中小学质量监测”涉及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七、八年级和高中高一、高二年级共6个年级20个学科,认真组织命题、考试、阅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并编辑《高一英语优秀作文选评》和《高一语文优秀作文选评》,发送县市教育局、教研室、学校。起到传递教改信息,推介教研成果的作用。
组织高考研讨会。每年组织召开“红河州高考研讨会”,高考九学科分科同时举办。邀请省内外高中学科教学科或命题专家莅临我州作专题讲座,研讨高考9个学科复习备考,全州各学科教师、教研员参会,进一步明晰了高考备考思路,掌握备考策略。
组织新新标、新教材的教师培训,提前做好进入使用新教材的准备。2017版高中新课标已颁布,按新课标编制的新教材将于2020年使用,州教科提前谋划,于今年9至10月组织全州举办高中各学科新教材培训,邀请高中人教版高中新教材编写主编或部分编委莅临我州作专题讲座,对我州所有高中任课教师作出全员培训,让全州所有高中学科教师提前掌握新课标要求,新教材特点及教学方法。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介教学研究成果。各级教科研机构做好“十三五”课题研究申报、立项、跟踪指导、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创设教育科研良好氛围,探索教育科研培师路径,建设教育科研研究群体,优化教育科研运行质态,打造教育科研课题精品,充分发挥科研对教研的支持引领作用。实施行动研究和应用研究,及时转换研究成果,服务教学,提升质量。
组织专题调研活动,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建议。各级教研机构根据教学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典型问题,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及时解决学校、县市、州级各层面教育教学困惑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研兴教为重点,以育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培育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用更大的决心、更多的努力、更实的举措,为振兴红河教育作出新贡献!
感谢你们对我州教育科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