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注册 登录 加入收藏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政协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20240913-211050-500
  • 发布机构: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
  • 文号: 红文旅函〔2019〕58号
  • 发布日期: 2019-10-31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96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红河州瑶族刺绣产业发展的建议》的第196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瑶族刺绣及其服饰渊源

  瑶族历史悠久,刺绣及其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早在秦汉时期,瑶族先民便已用木皮制作服饰。后汉书记载“盘瓠其子女,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有尾形,衣裳色彩斑斓”。隋唐时期瑶族正式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刺绣及其服饰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明清时期因战争和自然灾害,瑶族大规模往南迁徙,至清代末期基本形成了勉瑶和门瑶两个支系的分布格局。

  瑶族服饰是用鲜明的青蓝土布制作的,花纹精美、色彩鲜明、美观大方、舒适方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瑶族和其他民族不断交流来往,瑶族服装已被外来款式多样化、现在瑶族只有老人或者在举办婚仪、对山歌和节庆活动时才穿着本民族服饰,平时生产生活很少有人穿本民族服装、瑶族服饰和瑶寨影子在逐步消失。

  二、瑶族刺绣及其服饰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河口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下,瑶族服饰从自产自销到目前制作半成品和成品商品出售,形成了一定刺绣规模。目前已形成规模的合作社和瑶族服装店有:一是太阳寨村委会主任李梅在政府扶持52万元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于2016年创建了“瑶绣园”刺绣专业合作社,目前,已购置刺绣机和相关设备,开发出瑶族服饰等22个新产品,成立了瑶山盘王广场瑶族文化传习馆,入会社员达86人,产品主要在瑶山乡三岔路街、莲花滩乡新街、桥头乡岔河街销售,部分产品开始在省内外销售,2018年刺绣产品产值达到140万元,利润达30万,即传承了瑶族刺绣文化,又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二是瑶山乡牛塘村邓国秀创办的河口县瑶族服装店。产品主要以加工瑶族成品服装为主,半成品刺绣品为辅,目前,产品销售当地以及省内外,深受瑶族喜爱。

  三、红河州民族刺绣发展情况

  一是红河州高度重视民族刺绣发展工作。近年来,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文化保护工作,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法规,加大投入,强化保护措施,改善保护条件,有力推动了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当前,红河州政府已把少数民族刺绣产业作为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红河州已在蒙自市尼苏小镇组建彝族剪纸·刺绣基地,并在弥勒设有传承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全州保护工作成绩斐然,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4个,省级项目65个,州级项目184个;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人,省级67人,州级334人。其中,刺绣和民族服饰类的项目有省级项目6个,河口瑶族刺绣被立为15个州级项目之一;刺绣和民族服饰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刺绣类9人、服饰类18人。

  二是加强规划引领。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利用我州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红河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红河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中,科学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结合重点发展乡村的资源等优势,制定了不同的发展途径,分类指导,错位开发,避免产品同质化开发,实现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关于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红河州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方案》《红河州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实施意见》等文件中,对发展乡村旅游作了部署和要求,明确了一批旅游特色村、生态农庄等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同时,制定出台了《红河州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用地保障、项目审批、金融扶持、配套政策等方面对发展乡村旅游给予支持和保障。

  三是强化引领示范,打造旅游品牌。借助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挖掘开发原生态民族文化,着力打造乡村旅游节庆品牌,哈尼族长街宴、金平傣族泼水节、屏边苗族花山节、弥勒阿细跳月节、河口瑶族盘王节等活动吸引大批慕名前来的游客,不仅提高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而且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刺绣等手工制品等服务业发展。

  四是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各县市结合地区实际,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开发了锡工艺品、紫陶,生态有机茶、古茶叶、黄牛干巴、民族刺绣、画册、梯田风光MV等系列旅游商品,并通过游客、微商、电商等消费方式,积极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

  为加快民族刺绣发展,把民族刺绣产品转变为我州旅游产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将积极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刺绣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红河州民族刺绣产业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推动少数民族刺绣发展计划,把少数民族刺绣产业作为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保民族刺绣产业进一步发展;二是积极争取州委、州政府的支持,积极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积极协调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将瑶族刺绣产业纳入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纳入美丽家园建设工作部署,纳入小额贷款政策支持范围,纳入妇女儿童民生项目支持,为少数民族刺绣品制作企业及从业人员提供更加宽松便利的条件;三是向上级争取更多资金政策,包装好瑶族刺绣产业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旅游商品发展资金,进一步加大对瑶族刺绣产业的支持力度;四是成立红河州旅游业民族刺绣协会,履行好州级部门对全州少数民族刺绣管理服务主体的职责,规范市场,制定标准,加强市场运作、行业管理和政府引领,加强监管,确保少数民族刺绣产业快速发展;五是在现有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尼苏小镇彝族剪纸·刺绣基地基础上,对涉及刺绣产业发展的相关县市设立3—5个传承点,在河口设立瑶族刺绣传承点,逐步对全州各少数民族刺绣产业进行整合,实现个人分散加工和企业规模生产的有效对接,争取在全州实现“企业+基地+妇女”刺绣产业发展模式;六是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和各种宣传平台,加大对刺绣产业的宣传力度,努力提升瑶族刺绣产品在国际、国家及省上的知名度,为瑶族刺绣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打造红河州文化旅游商品的靓丽名片。

  感谢你们对我州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9年9月23日

  • 一部手机游云南

  • 一部手机办事通

  • “互联网+督查”

  • 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问卷调查平台

  • 2025年红河州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

  • 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问题线索征集

  • 为基层减负线索反映

  • 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征集

  • 红河州“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诉求直通窗

  • “互联网+督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

  • 我的服务 您来点评

x

网站支持IPV6   滇ICP备09006781号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96号 网站标识码:5325000001